摘 要:早在漢代,就有學者對形聲字聲符表義進行過研究。是將形、音、義三方面有密切聯系的一系列漢字進行歸納研究,從中梳理出漢字內部的孳乳規律,揭示了字與字之間的血緣關系和字族譜系。隨著漢字的發展,形聲字已經不能簡單地用“形符表義”、“聲符表音”所概括了。本文將對形聲字字族研究的歷史發展過程進行梳理,并對形聲字字族的發展特點進行歸納總結。
關鍵詞:形聲字;漢字字族;歷史發展
作者簡介:魏曌(1988.10-),回族,女,山東青島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字學。
[中圖分類號]:H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12--01
“據現有文獻來看,首先提出‘字族這一概念的是近人沈兼士先生。”但沈先生提出的“字族”與我們現在所研究的“字族”含義不甚相同,我們可以稱之為“詞族”。以形聲字為研究對象從而發掘和研究漢字字族的歷史一直僅限于國內,最早可追溯到漢代,而且一直以來都有傳承、發展和創新。何九盈先生曾在《中國古代語言學史》中說:“兩漢是聲訓發展的極盛時期”,當時有毛亨、許慎、董仲舒、班固等一大批學者通曉聲訓,由此可見漢代學者們對聲訓的重視。《說文解字》在未發表之前,其作者許慎就曾提到了關于形聲字“聲符表義”的問題,盡管這與后來的“右文說”有所出入,與人們常談到的“字族”也無甚關系,但卻與之密切相關。晉代的楊泉以及南朝梁陳時期的顧野王就曾針對字族展開過詳細調研,推動了漢字字族進一步發展。宋代王圣美所提出的“右文說”標志著我國自古以來在漢字字族領域的研究產生了巨大的進步,后又由南宋王觀國和張世楠對其廣泛傳播。宋代時期戴侗將“右文說”的理論和系統上的漢字聯系起來,編著的《六書故》將右文理論發展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使字族研究變得具有現實意義。至宋代以后,明清年間的學者通過對“右文說”更加深入的了解研究,明末時期所著的《字詁》,在解釋聲符本義的基礎上對同族字進行歸納總結,由此對“聲符表義”產生了新的認知。在此之后,詞族的研究風行一時,“因聲求義”、“音近義通”等理論逐漸被細化,許多學者如段玉裁、王念孫、徐灝、王筠、王引之等人對字族或詞族都有所涉獵和研究。
在近代字族研究中,章太炎先生所著的《國故論衡》、《小學答問》等著名文獻都談到了字族和“右文說”的問題,盡管其并沒有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且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其對我國學者在研究漢字字族時確定母文有一定的啟發。此后的黃侃在《說文略說》中以及梁啟超的《從發音上研究中國文字之源》中對字族和詞族都有了進一步地認識。
如果談及在當代字族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人物,不得不提到沈兼士先生,他在所發表的文章《右文說在訓詁學上之沿革及其推闡》中對右文理論進行了系統上整理和研究,不僅使其得到完善,而且將其變得更加科學化和系統化,起到了劃時代的意義。在沈兼士先生之后,劉又辛先生在其發表的《“右文說”說》一文中,對沈先生還未完全解決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促進右文說的研究向著科學化不斷邁進。此后,楊樹達先生在《形聲字聲中有義略證》和《字義同緣于語源同例證》兩本著作中所提出的見解,以及陸宗達、王寧兩位先生在《傳統字源學初探》中所發表的一些文章,都是我國學者在進行字族研究時所用來借鑒和學習的資料,對研究所得成果起到了莫大的幫助。
早在《“右文說”新探》中蔡永貴先生就曾提到了“母文說”,而后通過《形聲字的產生》一文對形聲字產生的過程展開詳細論述,為漢字字族研究開辟出一條新的道路。在其編著《漢字字族研究》時,將《說文解字》中的形聲字作為調研時所用的資料,以此區別出母文類屬字,并對同母文的字進行梳理總結,歸位一類,從而探究得到漢字字族從萌芽發展到今天成熟的字族理論在各時期的特征。近幾年來,在蔡永貴先生的指導下,其所在學位點已形成字族研究的傳統,每屆都會有畢業生選取王國維《補高郵王氏說文諧聲譜》中某一到兩個韻所統形聲字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詳盡地分析,結合《說文解字》和“說文四大家”的說解,以弄清母文及其類屬字之間的關系,并歸納出聲符表義的根由和字族的特點。例如,秦文海在對《說文解字》進行形聲字聲符表義研究時,將東部到陽部作為整體的對象;周圓對《說文解字》中的祭韻形聲字字族進行了詳細研究;楊曉芳在歌韻形聲字字族展開的調研等,這將會為我國在聲符表義的研究領域上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使我國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字族研究雖然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但也正是漢字的博大精深吸的表現形勢,并由此吸引了許多國外學者前來探究字族研究在歷史發展中的演化,如今的形聲字已經不再簡單地使用“形符表義”、“聲符表音”來一概而論,而是通過確定母文,從而找到漢字內在的關聯,不論在漢字的傳承上,還是在漢字的學習上,漢字字族研究都為其做出了巨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沈兼士.沈兼士學術論文集[C].北京:中華書局,1986.
[2]蔡永貴.“右文說”新探[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社版),1988,(1).
[3]蔡永貴.論形聲字的形成過程[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
[4]蔡永貴.漢字字族探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
[5]蔡永貴.漢字字族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