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鳳
【中圖分類號】R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01
在耳鼻喉科相對常見的是耳鼻喉患者術后出現出血與感染的并發癥,并發癥一旦出現,會嚴重影響手術治療效果和患者健康質量,這不但使治療難度和患者的痛苦增加了,同時延長了療程,給患者帶來經濟和心理方面的壓力。臨床研究發現,誘發耳鼻喉科疾病術后并發癥的有關原因是復雜多樣的[1],術后出現并發癥不但使治療難度增加了,還讓患者加重痛苦,還給患者和家屬導致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所以研究相關并發癥危險原因顯得特別有必要,對手術后引發并發癥概率降低起到關鍵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5月到我院耳鼻喉科實施手術治療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全部的患者選擇前經過計算機篩選都排除心肺、肝腎等異常患者,排除別的相關疾病也許會導致的干擾,選擇的病例都經過手術實施治療。篩選獲得的病例患者共130例,在10~64歲的年齡階段,為(34.5±10.23)歲的平均年齡,男女患者分別為65、75例人數。全部患者都跟衛生部相關病例規范相符,手術后引發并發癥的有11例[3]。
1.2 方法
本次試驗研究使用常規的流行病分析方法實施探討,關鍵實施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臨床基本資料,總結出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原因,關鍵從患者的手術時間、出血量過多、應用抗生素等關鍵原因實施Logistic回歸分析,使用統計學方法實施每一個危險原因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這次研究的全部數據資料都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實施處理,P<0.05表示詳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發生并發癥的共有11例,為9.16%的發病率,關鍵癥狀為傷口炎癥、呼吸道感染、術中及術后出血等。被查手術時間、出血過多、抗生素等是引發術后并發癥的危險原因,如表1。通過臨床針對性治療,11例并發癥所有都獲得有效控制,術后3個月回訪調查,所有都康復了[4]。
醫院設置的關鍵科室之一是耳鼻喉科,對常見耳鼻喉組織病變診治具備關鍵意義。根據統計,現在耳鼻喉科常見病癥有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中耳炎、慢性扁桃體炎等,對患者身心健康導致的不利影響,如果不及時安排手術治療,則會引發一連串的不良癥狀,以感染、出血、炎癥等為主的并發癥,對術后病癥康復起到了妨礙作用。在確診患者病況以后,選取耳鼻喉科外科手術方案,嚴格依照手術規范實施操作。120例患者中,都沒有嚴重的心肺功能障礙、肝腎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障礙等,10例患者合并高血壓。
3.討論
耳鼻喉科疾病包含了耳鼻喉三科疾病,為臨床上相對常見的疾病,耳鼻喉科患者大部分為呼吸道感染患者,當患者機體低下的抵抗力時,各類細菌經過鼻道或者口腔進入機體常常容易誘發這種疾病,其治療的效果常常容易受到個別因素的干擾發生出血和感染等并發癥造成治療的失敗。在這次研究中經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實施整合研究分析發現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失血過多、使用抗生素都是耳鼻喉科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的危險原因[5]。
手術時間是造成外科手術感染的關鍵原因,手術傷口接觸的外源病菌的機會相對大,因為傷口要一直暴露,手術操作時間長,明顯增加的出血量,延長麻醉時間,大幅下降的抵抗力,造成創口處感染的概率體高,使并發癥出現的概率增加了。住院時間也是誘發并發癥的原因之一,患者住院時間太長,接觸的患者、探視人員相對多,就顯著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6]。
術中失血過多后一定要輸血,而輸血會對患者免疫反應形成抑制作用,關鍵是經過影響細胞因子而形成一種強抗特異性抗體,明顯加強抑制性T淋巴細胞數量與其作用,使淋巴細胞對可溶性抗原和有絲分裂原的應答與反應降低,抑制自然殺傷cell的作用,從而造成術后感染并發癥的產生概率顯著增多。本研究多原因回歸分析顯示術中出血量具備統計學意義(OR=1.005,P=0.000),對術中出血量在術后并發癥中具備誘發作用進行了充分論證。但是只要留意在輸血時把患者免疫力提高,術中失血量還不可以完全構成耳鼻喉科術后并發癥的有關危險原因,所以在耳鼻喉科手術時要做到提高免疫、預防作用[7]。
耳鼻喉外科術后像出現切口感染,則對患者應用抗生素的時間、用量和品種跟沒感染患者對比都有所增加,所以,耳鼻喉外科術后感染和抗生素的應用狀況有直接關系。很多資料顯示,過度應用抗生素會使細菌對抗生素形成耐藥的危險性增加,隨抗生素應用品種的增加而使術后感染的機率提高。這幾年很多醫生過度應用抗生素來預防術后感染,使形成抗藥性的可能增加了,有時甚至造成嚴重后果,所以以后要增強對術后應用抗生素的監管控制。因為患者住院時間長,和醫院環境、醫護人員、別的患者和探視人員的接觸時間增加,造成患者本身攜帶細菌加多,而患者因為術后抵抗力下降和以前普遍應用抗生素形成的耐藥,非常容易出現術后感染[8]。所以把住院時間縮短也是使耳鼻喉外科術后感染減少的關鍵措施。
綜上所述,控制耳鼻喉患者術后感染與出血的關鍵危險原因能夠得到顯著的改善預后,使并發癥的產生率減少,為患者減輕痛苦與負擔。
參考文獻:
[1]張奉舉.有關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的探討[J].醫學信息,2015,28(3):220.
[2]楊繼志,馮先權,楊家瀚.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4,7(11):77-79.
[3]吳紅英,陳新蓮. 耳鼻喉科手術患者“邊緣時間”的風險管理[J]. 中外醫學研究,2013,05:137-138.
[4]油杰. 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 中國實用醫藥,2013,25:62-63.
[5]李衛東. 肥胖患者耳鼻喉科手術的麻醉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2012,02:191-192.
[6]譚亞榮,孫玉梅,劉發香.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2):182.
[7]油杰.耳鼻喉科手術患者術后并發癥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62-63.
[8]李衛東. 肥胖患者耳鼻喉科手術的麻醉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2012,02: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