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
【中圖分類號】R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病理學主要是對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以及臨床病例聯系進行研究的基礎學科,同時也是溝通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在醫學教育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怎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準確把握學科特色,做到基礎和臨床、形態和功能之間的密切聯系,充分發揮出病理學的橋梁作用,是相關教學工作者研究的重點課題。
一.病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目前病理學教學方法存在缺陷。現階段病理學課堂教學基本上選擇多媒體課件,這也是現代技術的有效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過去教學資源缺乏的困境。但很多時候會出現“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教學中常常以教師講解和演示為主,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能夠獲得充分的獨立思考空間,長期下去很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病理學理論知識教學中教師沒有與學生進行良好互動,教學過于偏向于理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和臨床學科的聯系不緊密等等,這些都是目前病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1]。
另一方面是站在學生認知規律層面出發,要求我們努力研究出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教學策略。學生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信息的編碼,外部客體特征能夠轉換成具體形象、語義或者命題等形式的信息,再儲存到學生的大腦之中。這類具體形象、語義以及命題從本質上來說便是外部客體特征在個體心理的反映,同時也是客觀事實在學生大腦中的體現。從這方面而言,病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探索新的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的教學策略,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病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對策
(一)不斷完善更新病理學教學內容
近年來現代醫學飛速發展,新的理論體系和知識內容不斷豐富,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為核心的人才要求便成為了教學改革成敗的重心。因此專業課教師應當自身具備較為扎實的知識水平以及合理化的專業知識結構,同時也需要教師自身不斷充電,積極學習本專業和其他相關學科的新知識,能夠借助于廣泛的閱讀國內外和病理學相關的專著與文獻資料,第一時間了解本專業技術科研動向與發展方向,主動的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類學術講座報告,努力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還應當深入研究教學大綱,清晰的了解教學目的與教學重點,對于各個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補充一些和學生所學專業密切聯系的內容,制定具有個性化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前提下能夠拓展視野,培養其專業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靈活應用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方法
病理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根據教學重難點來對課堂問題進行設計,通常是以病例為中心科學的提問,引導學生根據問題來推理、分析和討論,最終解決實際問題,在這一環節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能夠深入掌握疾病的發生過程與規律,進而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比如說在血液循環障礙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我們通過下面這樣一個病例融入到教學中:某一年輕男性建筑工人從高空跌落導致腰椎骨折、下肢癱瘓、休克,入院后進行股靜脈插管與椎板減壓術。手術完成后第六天被動翻身時突然死亡。尸檢報告中肺動脈主干被紅白相間的條索狀物阻塞,要求學生分析該患者的死因并解決相關病變。在整節課中我們根據此病例的問題討論幾乎包含了血液循環障礙這章的全部知識點,也貫穿了從血栓形成、栓塞、梗死到猝死的病理過程,把基礎醫學理論和臨床表現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對課堂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中獲取新的知識,也有助于他們的理解與記憶。
(三)利用網絡信息技術提升教學效率
當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非常普遍的應用于病理學課程教學中,現代技術的應用能夠讓學生在固定的課堂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知識,有效的提升了教學效率。而多媒體課件能夠借助于動靜結合的方式,豐富病理學教學內容,讓課堂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比如說在教學腫瘤轉移的過程中僅僅憑借教師的口述與圖示,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重點,若我們能夠將其制作為多媒體視頻動畫同時配合講解,便能夠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學生也更容易理解[2]。
另外,目前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建設了校園網,這也給知識的共享與交流創造了平臺。我們能夠借助于校園網來建立網絡課堂,建立病理學課程BBS討論板塊等;另外還可以完善病理學資源數據庫、搭建網絡論壇,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互聯網學習環境,讓他們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通過建設網絡實驗室能夠擺脫空間的制約,讓一些不能在教學中普及的實驗得以實現,比如說細胞培養、活體組織檢查、免疫組化等。
三.結語
總之,過去的教學改革基本上是單一教學方法在課堂中的應用,而在病理學教學中融合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取長補短,相互滲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效率。多種教學策略的融合應用也應當在其他課程中推廣應用,在未來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要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構建符合現代醫學發展的新型教學體系,保證學校教學質量的持續上升。
參考文獻
[1]劉德勇.新醫學教學模式下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體會[J].中國培訓,2016,14:195.
[2]李佩琴,楊少芬.高職護理專業病理學實驗教學現狀與改革思路探討[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6,11:1537-1539.
[3]王爽,趙亮,周軍,丁彥青.改革病理學教學方法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 12(10)965-967.
[4]耿虹,秦宗陽,白鶴,孫潔,李杰,朱麗.病理學教學改革體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0, 26(5):123-124.
[5]張繪宇,張雅潔,龍捷,劉奕生,張燕青 .病理學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 28(3):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