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姝嫻
(浙江樹人大學)
摘要: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基本只有一名體育教師,且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模式等都由體育教師決定,甚至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會受到體育教師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體育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可通過合作式教學模式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將這種模式應用于大學公共體育健美操課中,有利于改善其教學質量。
關鍵詞:合作教學模式;公共體育;健美操;應用
在大學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中,采用合作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對教學資源進行整合,豐富體育教學形式,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合作式教學模式能夠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改變教學方式枯燥、單一的局面,提高大學公共健美操的教學質量。
一、合作式教學模式
(一)教育模式
對于教學模式的理解,有的學者認為其就是教學結構,是一種基于教學思想的程序,這種程序具有很強的穩定性,且比較典型。教學模式是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逐漸形成的,在教學模式形成后,其又能用于指導教學實踐活動。任何教學模式的個性,都應該是基于教學目標來制定的,以特定的邏輯步驟,加上固定的操作程序,將不同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作用充分的發揮出來,對教學進行評價,從而圓滿的實現教學目標。
(二)合作式教學模式
目前,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概念還沒有統一的標準,其概念的界定具有很強的爭議性。美國的研究者在對合作式教學模式的概念進行界定時,認為合作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范型,或者是一種計劃,其功能是對教材進行選擇,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提示。而在我國,大部分的研究者認為,合作式教學模式是各種不同教學方法的綜合,其與教學方法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但也存在一定的區別。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無論是在時間、地點還是在條件方面,其空間結構都會有所不同,且其時間序列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會形成不同的教學模式。
二、應用策略
(一)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由于每位健美操教師在年齡、教育背景、學習內容等方面都所有差異,所以其在健美操教學中,會表現出不同的優勢,也會存在不同的缺點。通過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能夠將每位教師的優點發揮出來,從而更好的指導學生的健美操學習。并且,在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教學中,還能促進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使每位教師的專業化水平都得到提升。比如,如果有三個班級都在開展健美操教學活動,就需要分別占用三塊場地,并需要準備三套教學設備,這不僅會浪費教學資源,還會在相互之間形成干擾。這時,就可通過教師與教師合作的方式,對教學組織進行規劃,將場地資源充分的利用起來,在只準備一套教學設備的情況下,每位教師分別講解不同的健美操知識。由于其屬于公共體育健美操,所以各班級的教學進度和內容都是相同的,這樣不僅能夠降低教學成本,還能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提高教學質量。
(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通過學生與學生合作的方式,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無論是在學生的生活中,還是在其未來的工作中,團隊精神都是學生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公共體育健美操的學習中,通過學生與學生合作的方式,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影響,互相取長補短。比如,在學習健美操的基本步法時,教師就可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3-5人,讓學生之間相互切磋,對踏步、一字步、V字步等進行探討,并通過實際練習,找出學好各種步法的基本要領,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每種步法,并能在各種步法之間靈活的進行切換。在小組中,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對學習能力稍差的學生進行指導,從而使整個小組的成員都能有所進步。在每個小組都進步的前提下,班級的整體健美操水平就能得到提升。
(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
在傳統的公共體育健美操教學中,教學的主體是教師,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健美操進行摸索。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掌握健美操的動作要領,也無法將各動作連貫起來,形成優美的健美操舞姿。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并通過教師對學生進行啟發,從而提高健美操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健美操的上肢動作時,教師可一邊講解一邊對動作進行分解,學生則可跟隨著教師一起練習。教師所選擇的示范位置要合理,以便于每位學生都能清楚的觀看到示范動作,如果學生在跟隨練習中遇到問題,則可及時與教師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常用的手形,以及屈臂、伸臂、肩上推等上肢動作。
結束語:
綜上所述,合作式教學模式的合理應用,能夠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在大學公共體育健美操課教學中,可通過教師與教師的合作、教師與學生的合作、學生與學生的合作等方式,充分發揮合作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對于提高大學公共體育健美操的教學水平有著極大意義。
參考文獻:
[1]代娟.合作學習在高校公共體育健美操課教學中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5,(23):111-112.
[2]李曉東.高校健美操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的運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5,5(20):95-96.
[3]李婷.健美操教學中的探究與合作[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9):25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