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新宇
(鄭州工商學院 河南鄭州 451400)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得到了一系列政策的鼓勵和支持,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民辦高校定位為應用型高等教育,與研究型、學術型人才的培養相比,更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專業素質的塑造。然而,由于先天不足,民辦高校存在著師資力量的缺乏、教師隊伍不穩定、辦學經費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等諸多不利因素,不少民辦高校因辦學目的不明確,急功近利,忽視教育教學質量,其整體辦學水平實力不強,社會認可度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弱,出現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忽視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問題尤為突出。
關鍵詞:鄭州市;民辦高校;素質教育
1 研究背景
1.1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現狀
1995年教育部啟動、實施了“高校素質教育工程”,素質教育作為根本的教育理念已成為共識。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生人數約600 萬人,約占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在校生數的五分之一。
河南省作為一個教育大省,截至2015 年, 河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學校157所,其中公辦高校120所,民辦高校37 所。鄭州市作為河南省的省會,是河南省教育發展的中心,集中了我省16所民辦高校,是我省民辦高校建設的排頭兵,對其他地市民辦高校發展起到引領和帶動作用。
調研發現,黃河科技學院創建創客工場,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引領河南省民辦高校;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在校企合作、實習實訓方面走在了河南省民辦高校的前列;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依托自身國際化辦學優勢,成為中原民辦高校深耕國際化教育領域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依托自身國際化辦學優勢,成為中原民辦高校深耕國際化教育領域第一人;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傾力推行素質教育,落成了河南省首個高校素質教育展廳;鄭州工商學院依托河南理工大學辦學理念首創“素質教育五項工程”等;河南省的民辦高校都在按照各自的發展理念,集中各自的資源優勢,身體力行、不遺余力踐行素質教育,書寫著各自對素質教育的理解和詮釋。
2 民辦高校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
2.1思想上不夠重視,培養目標不清
在素質教育工作開展中,由于政策目標趨于理想化和泛化,很多教育工作者很難正確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和意義,目標不明確,這一問題在民辦高校更為突出。加上各民辦高校作為辦學主體,未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要求,以為素質教育就是知識、技能、體育、創業等各種形式的簡單拼湊,在素質教育上只注重表面文章,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2.2師資不足,教師隊伍不穩定,流動率高居不下
由于多種原因,多數民辦高校的教師隊伍不穩定,一般年流失率都在10%左右。流失的原因有:
第一、個人原因,比如考上公務員、讀碩、讀博等,但這個原因居少。
第二、學校原因,這個原因居多。由于多數民辦高校都是社會出資辦學,董事會作為出資方左右這學校的管理和發展,以經營企業的方式來經營學校,而忽視了教育事業本質的獨特性,出現了辦學方法和管理理念上的錯位,致使出現以下諸多問題:
(一)工資待遇偏低,董事會在制定工資體系時,往往參照企業工時標準來制定,而忽視了教學工作的本質特點。所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工時絕不僅僅是課堂45分鐘之功,卻被按照課堂45分鐘的工作量還考量工資,致使教師工資待遇偏低,極大地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二)招生任務原因,由于民辦高校都是自籌經費,大都把招生視為學校的生命線,強制分配招生任務,為了開展招生宣傳甚至不惜停課停教,不達標者扣工資扣獎金等等,致使大多數老師投親靠友搞招生,疲于奔命,不僅嚴重地挫傷了工作積極性,而且割裂了學校和老師之間的感情維系,破壞了老師和學校榮辱與共的凝聚力。
(三)得不到成長和尊重,尊師重教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為人師者最值得自豪之處。但是,時下現狀卻令人嘆息,很多民辦高校卻忽視了這個最基本的要求,把學校當作企業經營,把大多數老師當作普通企業員工一樣對待,干活發工資,管理層官僚習氣重,口惠而實不至,不關心年輕老師的成長和發展,缺乏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和人文關懷的意識和理念。
2.3措施流于形式,尚未建立健全素質教育體系
我國民辦高校起步相對較晚,大部分成立時間比較短,由于其辦學經費主要依靠自籌或社會籌集,辦學條件有限,在教育教學體制機制方面雖有靈活的一面,但缺乏規范性和系統性,極大程度上影響了素質教育的開展和推廣,開展素質教育的形式單一,不深入,善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尚未真正建立起一套符合本校校情的素質教育體系。
2. 4學術科研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多數學生被動接受
民辦高校的學生特點,大部分來自經濟和社會條件較好的家庭,且為本科三批或高職高專批次錄取,學生高中基礎相對較差,大部分好動不太好學,學習動力不足;強調自我,缺乏自律,自我控制能力較低;心理素質差,自卑感強;學生參加文體活動積極性較髙,但參與學術科技、創新等素質教育活動的主動性和能力欠缺,基本處于被動安排和接受狀態。
3 對策分析
3.1突破思想誤區,更新教育觀念
民辦高校由于辦學體制、機制的特殊性,在辦學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把辦學辦教育商業化、市場化,運用商業思維來設計和實施高校管理和人才培養,在對學生素質教育認識上存在誤區,把學校等同于“職業培訓機構”。誠然,讓畢業生順利就業是學校必須肩負起的義務,但就業不是學校的終極目標,對人的綜合培養才是教育的初衷和本質。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促進素質教育
在素質教育中,教師是直接的組織者和實踐者,教師的知識水平、教風師德、教學技能等將直接影響教育質量。
首先,必須有一批穩定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在工作中愛崗敬業,熱愛學生;
其次,這支隊伍要有較高的業務科研水平和能力,真正影響到學生;
第三,在教育主體中,教師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所以作為教師,要樹立與學生平等相處的理念,懂得靈活教育、藝術教育和感染學生。
3.3 彰顯辦學特色,構建素質教育踐行體系
落實素質教育實踐中,面臨不同的教育對象,應選擇和采取不同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當前民辦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主要還處于培養職業型、應用型人才的階段。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公辦高校的現有經驗,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群體,設計有針對性、具備可操作性的素質教育方案。民辦高校更應該結合民辦高校的特殊性,探索出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如何更有效地培養出獨具特色的高素質人才問題上下工夫。
4 研究結論
本文在分析了河南省民辦高校素質教育背景的基礎上,分析了鄭州市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探討了在民辦高校如何把素質教育落實到綜合性技術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和教育、教學諸環節。文章提出:加強民辦高校素質教育,必須更新教育思想觀念,重視和加強素質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構建起符合民辦高校自身特點的學生素質教育理論和實踐體系,發揮自身特點和優勢,加強民辦高校素質教育特色化發展,將對民辦高校的發展、辦學質量和辦學聲譽的提高起到積極作用,為全面實現國家高等教育培養目標,共筑中國夢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單琳.民辦高校在文化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6.
[2]湯迪操.民辦高校人才流失問題的治理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6.
[3]趙桂桂,孟慶春.關于民辦高校青年教師的激勵機制探析[J]. 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報,2016.
[4]曾秋菊.河南省民辦高校大學生科學素質現狀及對策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3.
[5]穆道魁.高校體育素質教育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