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彧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 湖北襄陽 441021)
摘要:職業教育近年快速發展,高職高專院校在培養人才模式方面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模式,為了適應社會人才需求,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在辦學發展中的地位更加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職業教育管理改革模式的探討,就改革方向提出了幾點建議:深化教學改革內涵;合理制定教學規劃,完善教學制度;創建教學品質監督體系;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創建;加強學生協會活動和校園文化創建;完善教學管理模式外部條件。
關鍵詞:教學管理;高職高專;發展方向
就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教學管理改革模式的路徑研究表明,職業發展教育應當與經濟轉型下的新趨勢相結合,大力推進職業教育下的產教融合,走創新創業之路,且考慮職業鏈上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為學生獲得良好的就業條件尋找出路。
同時,在做好教學管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基礎上,要強化專業課程的調研與建設,在制作人才培養方案時應結合學生特點、專業特點提出更為合理與科學的設計,在課程設置與制定課程標準上向行業標準及專業標準看齊,打造良好的實訓教學體系。利用信息化教學及技能競賽等教學改革活動的開展,在專業技能的教學方面繼續充實強化。
一、深化教學改革內涵
高職高專教育的教學管理改革創新與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有著緊密的關系,首先要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明確定位,依據人才培養模式嚴格執行教學計劃,在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行業新發展對專業及課程進行及時改革,最終培養出符合社會用人的需求。
在當前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的大環境下,教學管理工作的進展水平與教學品質有直接的關系,也對綜合型人才的培養品質有至關重要的作用[1]。傳統的教學管理是對教學任務實施規劃與調控的活動,現代的教學管理形式主要有教學進程的管理、教學制度的管理、教學資料的管理等,且各個學校發展不同、專業設置不同,在人才培養方案的研制上更需要適應學情。
推動教育創新與改革,要先轉變教學理念,確定專業建設創新的理念和思路,全面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在校實訓課程、專業技能競賽、校外實習與引導創新創業等環節,逐步轉變學生的思想,促使學生樹立自信心、自尊心,提升學生整體職業素養,調動對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合理制定教學規劃,完善教學制度
人才培養方案能完整的體現學校教育觀念以及人才觀念的計劃,它所具備的靈活多變性和合理有效性使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得到保障,教學規劃的靈活與系統科學性是教育工作成功進行的標志??萍疾粩噙M步的今天,社會競爭也日益強烈,高職高專類院校所培養的人才應該有堅固的專業知識理論以及實際操作水平,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要求。
專業建設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建設方面,課程體系的建設與改革是專業建設的主要任務。高職高專類學校的課程體系應該注重對課程建設具備敞開性,在課程設置與制定課程標準上向行業標準及專業標準看齊,培養出企業需求的專門人才。
課程建設應該與時代接軌、設置符合專業發展素養的課程等,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個性的全面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還可以保障學科知識構造的系統性。
三、創建教學品質監督體系
教學品質是把提升學生職業素質能力作為教育基礎,把培養創新綜合性人才作為目的。教師的評估體系不是為了判斷教師能力,而是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對教學過程不斷改良,提升教學品質的手段。評價指標一方面要注意到教學內容與方式的先進性,另一方面應該注意到教師的教學作風以及學生的體驗[2]。
教學品質的提升不簡單只是每一學期期末讓學生對任課教師統一測評統一賦分,也不只是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督導督學對任課教師推門聽課的評分值。提升教學品質可有多種抓手,例如,在研究室活動時教師對專業與課程研討、改革,在具體授課過程中,重視教師在課程設計時使用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同時對教師做定期的專業教學培訓與競賽,以賽促教,通過各類方式實質性的提升教學品質。
四、加強對師資團隊的創建
推動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要求教師具有強大的應變能力,對外界的信息保持極高的敏銳性,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順應時代的變化。職業院校要想充分開發現有教師團隊的潛力,保證教師一專多能、主動開展新的相關學科范疇,督促教師精通專業課程,就要創建相應的政策和體制,創立有效的教師競爭制度和獎勵機制,來調動教師的主觀能動性。
五、加強學生協會活動和校園文化創建
學生協會在學生中是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團隊,各種協會為大學生提供了開發多方面潛力、展示才能的平臺[3]。學校應該加大學生協會組織活動的力度,組織學生主動參與豐富多彩的協會活動,以提升自身技能和自身的素養。校園文化是大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顯著的時代特征。創造具有深厚藝術人文環境的校園氣氛,是對大學生實施人文教育的有效方式,對提高大學生高尚的道德素養、強大的生活意志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六、完善教學管理模式外部條件
教學管理改革創新的進行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有靈活的教育管理制度為它提供規范的體制保障,需要學校具備有關的辦學主動權。因此應降低政府和教育主管機構對學校的行政阻礙,給予學校更多的辦學自我主動權,批準學校在招生、設立專業、實施教學管理、聘任教師等有更多的自主權利[4]。此外,教學管理改革創新對學校的硬件設備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各類教學基礎設施的需要量增多,規格類型多元化,加大設備資金和教學資金投入,用于教學、實訓區域的創建與管理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和教師教學過程、研究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顧晶.現階段高職高專藝術設計教學管理模式與發展方向[J].藝術科技,2014,(05):351.
[2]張東艷.基于知識管理的項目教學管理平臺的設計與開發[D].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張淑真.基于契約理論視角的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模式改革探究[J].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53-55.
[4]趙玉虹.高職高專人力資源管理類專業以人本主義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究——以肇慶科技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