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卓倫+張璐+李琳
在金融與互聯網結合的當下,互聯網金融出現的產品逐漸被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本文結合國內外發展案例,就大學生的層面,對當代P2P網貸發展與應用進行了分析。通過對大學生網貸情況的數據分析,剖析問題與不足,進而闡述改進建議。
P2P網貸特征
早期的對等網絡就是P2P的原型,它是互聯網金融的產品,其效果與作用非常顯著,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覆蓋面積大,只要存在網絡就能達到操作要求,促進信息交流;門檻低,在網站建設中,P2P門檻一直不高,大部分人群都能進行;工作效率高,之前借貸關系需要通過第三方金融與銀行才能進行,現在無中介都能操作,整個借貸非常快速。
中國大學生網貸現狀及問題
國內大學生網貸現狀。最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異常火爆,針對學生的網貸業務是最引人注目的。中國眾多的大學生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但是貸款行業卻因為自身的不完善給大學生群體帶來一系列的問題,部分人通過P2P監管漏洞,破壞金融行業的杠桿原則,放松風控管理,置整個金融行業的風險于不顧,大學生是網貸的主要群體,同時也深受其害。因為網貸平臺風控不嚴、黑中介橫行、缺乏監管、平臺自律性不足等原因,產生了一系列的“校園貸”風險。
國內大學生網貸問題分析。風控不嚴的問題。部分平臺為了改善自身營業額度,只推出了簡單、易行的風控方式。大部分分期平臺只需要學生證與身份證就能貸款,雖然能保障學生的真實身份,但難以精確的篩選,更不能保障學生有能力償還貸款。期間,非法分子不科學的處理方式對大學生身心健康與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危及生命。
黑中介橫行。所謂黑中介就是利用消費群體和服務群體之間信息不透明的漏洞,通過不正當手段賺取利益。目前,很多行業都有這種情況,大學生市場尤為嚴重,他們缺少防范心,貪圖便利盲目信任,然后被收取較高的服務費,還有中介卷款而走的情形,在學生沒有拿錢的情況下還得背負苦果。
平臺缺乏監管,自律性不足。例如:知名的大學生網貸平臺,以半公益、低息為旗號,收取20%擔保金,雖然承諾會按時退還給學生,但該部分資金學生并沒有用到。事實上,學生80%的錢償還100%利息,若不能按時還款,擔保金就會被上繳。
從總體來看,我國P2P網貸做的并不完善,尤其是針對大學生這個消費群體,所以是當務之急是研究出一套能夠適用于不同偏好人群的網貸方案,從而彌補網貸業務的缺陷。
國外網貸模式
國外的P2P比我國的發展得快,現在已經發展得很完善了。國外大學生網貸已有多年的發展歷程,也有很多成功的模式與經驗,例如:典型的中外P2P網貸模式:
競標匹配——Zopa。世界上第一個小額P2P網貸平臺是英國的Zopa,基于該平臺,出借的人員報出自己心中的貸款利率參加到競標活動中,然后由利率較低的方面勝利。借款人可借入1000至15000英鎊的借款。需要按時償還所借資金,提前還款不存在罰息和違約金。根據借款人的信用等級,可以分成A、A、B、C,出借人結合借款人員的借款金額、信用級別與借款期限進行貸款,同時借款人員還可以選用能夠承受的貸款利率。
“批量出借人+小額借貸”模式——Kiva。Kiva是針對發展中國家的小額貸款,需要借款的人員結合經營周期、還款情況與貸款總額對申請人員進行項目分級。完成一筆貸款的總金額后,Kiva會通過PlayPal把貸款轉賬給對應的Kiva合伙人。在這期間,合伙人都是發展中國家相關業務單位的小額金融服務部門,由他們對企業貸款進行管理、搜集與跟蹤。另外,還需負責收集與支付小額貸款,及時將貸款總額反饋給Kiva,再借助PayPal反饋給對應的出借人員。
P2P社區貸款服務——LendingClub。Lending Club借助Facebook等相關平臺,與在線社區、網絡社區對借款與出借人員進行聚合,這樣借貸雙方才能更加透明。在交易貸款之前,出借人員需要嚴格A-G的分級與信用認證。信用評比較高的人員比信用評比低的人員承擔的平均貸款利率更小,結合貸款人員的AIFO與各類信息,對借款人員的借款風險進行分級,風險和利率以正比關系呈現。
主要問題研究及改進建議
在P2P網貸不斷更新換代的當下,大學生是重要的網貸對象,也暴露了眾多問題。下面從從借方、貸方,貸前、貸中、貸后等多個角度分析國內網貸問題,同時結合國內外相對齊全的P2P網貸平臺與工作模式,對其進行有效監管與風控,然后再提出適合大學生發展的網貸模式與工作框架。
利用完善的征信體系、信用評分模型,建立針對不同人的動態貸款模式,加強對大學生借款的監管與引導。
在征信體系中,將借款學生的個人信息交易情況記錄在案,實行線上實時監控其資金流動情況,如有濫用所借錢財或者逾期還款的情況,網貸公司與學校聯系,將實際情況錄入誠信檔案。在共享數據的情況下,讓群眾了解不良信息。另外,還可以對比FICO美國信用審核模型,就用戶身份、履約水平、信用等級等領域綜合考慮學生的信用,這類數據更多的是源于公共機構反饋的數據和網絡痕跡。網絡痕跡包含分期交易數據、阿里數據、學校信用資料;公共單位提供的數據包含學校與公安數據。將貸款大學生劃分區域管理,定期舉行宣傳教育,引導理財,并與校方相關專業者合作,對本校網貸同學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教導。
大學生作為貸款人進入網貸平臺門檻的調整方案。將大學生納入貸款人的范圍內。大學生可以作為借方參與到網貸平臺,通過扮演貸款人的角色了解不同的信用評級,學會分散投資,通過增強自身風險意識與理財水平,在風險較小時得到較大的利潤。在網貸平臺方面,針對大學生出臺合理的貸款人業務,建立準入門檻,明確準入要求。和傳統金融貸款相比,網貸需要考慮更多的業務風險。在網絡投資期間,必須從本質上識別并分析投資人員的風險承受水平與財務情況。
學生網貸風險控制。大部分網貸平臺使用的是本息擔保機制,如果某個平臺出現違約的問題,風險危機就會產生。就行業操作來看:平臺業務有貸后、貸中、貸前之分。
貸前:網貸公司信審人身兼審核和客服的雙重角色,通過對學生在校事務誠信大數據采集和與校方溝通獲得第三方數據等方式來獲取借款人的基本信息,然后利用信用評分機制劃分借款人員等級,從源頭上避免虛假流水與各種隱患。
貸中:改善P2P透明度,從根本上解決不對稱P2P問題。利用數據跟蹤技術讓借貸雙方充分了解資金流向,讓借款人和貸款人相互了解對方的基本情況。在分期付款方面,每當還款期快到時,借貸雙方及第三方網貸平臺相互提醒。對于學生逾期還款情況,嚴禁用非法手段進行催款,要聯系學校,用緩和的方式解決。
貸后:結合已有技術,把信息追蹤滲透到更換手機號碼、拒接電話等各種跑路問題中。雖然行業內部有聯盟網站與P2P黑名單,但信息難以共享,少數專業騙貸團體借助學生,在多處貸款之后就開始跑路,然后再將風險移動學生。
P2P屬于新型的熱門借貸平臺,利弊都存在。尤其是在大學生網絡貸款這方面問題十分嚴重,因此借鑒成功經驗,優化技術方法,完善國家監管法規、征信體系迫在眉睫。必須重視大學生網貸潛在問題,在以小見大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精細的探索,這樣才能不斷優化P2P網貸發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