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熙晗 班寧秋 海慶偉
摘 要: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木質古建筑日益減少,傳統古建筑彩畫技藝逐漸跟不上時代的進步,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創新研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仗彩畫,宣傳推廣地仗彩畫傳統工藝,并使其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和弘揚地仗彩畫這項技藝尤為重要,創新研究這門藝術,使其跟得上時代的進步迫在眉睫。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古建筑彩畫;創造性;中國夢;傳統文化
一、古建筑彩畫簡介及現狀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東北古建筑地仗(油飾)彩畫是我國對傳統建筑的保護和裝飾。地仗,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由磚面灰、血料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構件表層形成灰殼,主要起到保護木構件的作用。后來由于封建統治階級追求豪華奢侈的享受,在建筑木構件上做地仗、油漆及各種形式的彩畫和貼金,這種工藝技術經過上千年的發展和完善,最終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國特色的漢族古建筑裝飾工藝形式,在古建筑中起著不可缺少的關鍵作用。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技藝的應用越來越少,其原因主要是市場經濟上的困局: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地仗彩畫技術逐漸淡出現代人的生活,這項工藝的生存瀕臨危機;其次古建筑的單一應用:使得古建筑工藝制作成本高,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市場需求;再次是季節的限制:傳統地仗工藝,需要嚴格按照工藝流程來做,冬夏兩季不能施工,其施工的周期,一般要一到兩年左右。因此,很多時候并不被廣泛應用,傳承上后繼乏人,設計人員的專業水平不足,難以進行與時俱進、更具設計意識的創新。
面對以上所述的困境,我們計劃通過對地仗彩畫的創新使其得到更好地傳承,擴大市場并且增加銷量,使更多人了解地仗彩畫,讓這項傳統手工藝重新煥發活力。
遺產保護應該與創新相伴而行,將地仗的工藝制作轉移到其他領域中,使其能在室內進行制作,從而打破了地仗在古建筑上的單一應用以及季節的限制,提高了生產效率。由于地仗彩畫制作成本較高,還可以將彩畫的圖案單獨應用于平面設計中,從而節省了制作成本,進行批量生產以適應當今快速發展的商品經濟,使其具有更高的商業價值。
保護地仗彩畫,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現有的技術和研究成果之上,依托高校學術資源和專業優勢,研究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和創新意識的設計作品。不僅通過研究地仗彩畫,了解建筑彩畫的傳統文化底蘊,古建筑彩畫是傳承有序、人文氣息濃厚、寓意高深的傳統繪畫工藝,圖案各有其特定的應用范圍。我們通過對圖案的研究與設計,聯合研發有寓意的圖案并運用于更具實用和收藏價值的材質中,把地仗彩畫進行選擇地吸收和創造性地綜合,如明信片、書簽、地毯等,使其有更深層的傳承意義和商業價值。還要通過宣傳推廣地仗彩畫這項傳統工藝,利用繪本及PPT的制作,來讓人們更廣泛地了解到地仗彩畫的制作過程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得到推廣和傳承,從而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并順應時代潮流,進而實現中國夢的偉大目標。
二、色彩創新
(一)地仗彩畫特有的民族風格滿足不了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中國建筑彩畫具有自己明顯的、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手段,是工匠們在千百年來的實踐中,根據中國木結構建筑特點,總結出的一套繪制工藝。這是中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筑實用與審美的結合。
中國古建筑彩畫由于其對寓意以及圖案的要求,色彩大都偏向于鮮明華麗的色彩。由于色彩過于鮮亮,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色彩的需求以及大眾的審美。古建筑彩畫的民族特色已經不適用于現代人的審美,各種民族圖案以及色彩寓意大多數現代人已經不理解。為了迎合現代人的審美,我們需要對古建筑彩畫進行創新,大膽地使用現代顏色,大膽地運用灰色系表達高貴品質,并且顏色搭配也要重新創新,讓大眾喜愛并且接受,重新認識古建筑彩畫。
(二)古建筑彩畫中,增加色彩三要素配色方案
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和純度。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和特征。自然界中色彩的種類很多,色相指色彩的種類和名稱。如;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的種類變化就叫色相。不同的色相,帶個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在建筑彩畫的色彩應用上,我們可根據用途和使用環境調整色相,帶給人們全新的色彩感受。
明度:指色彩的亮度或明度。顏色有深淺、明暗的變化。比如,深黃、中黃、淡黃、檸檬黃等黃顏色在明度上就不一樣,紫紅、深紅、玫瑰紅、大紅、朱紅、桔紅等紅顏色在亮度上也不盡相同。這些顏色在明暗、深淺上的不同變化,也就是色彩的又一重要特征——明度變化。色彩的明度變化有許多種情況,一是不同色相之間的明度變化,如白比黃亮、黃比橙亮、橙比紅亮、紅比紫亮、紫比黑亮;二是在某種顏色中加白色,亮度就會逐漸提高,加黑色亮度就會變暗,但同時它們的純度(顏色的飽和度)就會降低;三是相同的顏色,因光線照射的強弱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明暗變化。在建筑彩畫中加入明亮的高調和低沉的暗調,可增加建筑彩畫的色彩語言。
純度: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叫飽和度。原色是純度最高的色彩。顏色混合的次數越多,純度越低,反之,純度則高。原色中混入補色,純度會立即降低、變灰。物體本身的色彩,也有純度高低之分,西紅柿與蘋果相比,西紅柿的純度高些,蘋果的純度則要低些。在古建筑彩畫中,顏色多使用純度高的色彩。為此,我們可多加入調和色,使色彩更為當代人所喜愛和使用。
(三)色彩特有的感情語言
古建筑彩畫有其固定的寓意及感情,同樣的色彩部分也有其特殊的感情語言。在彩畫色彩的創新部分,我們不能忽視對于色彩語言的運用。色彩的感情語言非常豐富且耐人尋味,讓人常常由色彩聯想到相應事物。聯想分為具體聯想與抽象聯想。具體聯想是指人們看到某種色彩時,而聯想到自然界的相關事物,例如由綠色聯想到萬物生長,由藍色聯想到茫茫大海;抽象聯想是指人們看到某種色彩時,而聯想到抽象的概念,例如紅色引起的具體聯想一般是太陽、火焰等具有熱情和溫暖的事物。因此我們在進行色彩創新的同時,也要把握住色彩的感情語言,迎合圖案的寓意。
三、圖案元素的引用與借鑒
中國傳統古建筑彩畫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古代漢族建筑裝飾中最突出的特點之一。根據等級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圖案具有裝飾性強——大量使用金飾、題材廣泛——為皇家服務、工藝精美——制作過程繁復的藝術特點。但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蓬勃發展,對彩畫提出了新的要求。彩畫的圖案元素不止具有為皇家服務的寓意性,也應具有適應現代社會審美的裝飾性。因此,圖案元素的引用和借鑒總結為以下三點:
(一)與現代圖案結合
將傳統彩畫圖案與現代中國畫元素進行結合,創造出具有新中式美的藝術圖案,在保留彩畫圖案寓意性的基礎上融入了中國畫特有的造型和表現技巧,使圖案更具有神韻。
在現代日常生活中,探討形式美法則,已經成為現代設計理論基礎知識,是所有設計學科共通的課題。形式美法則是藝術形式的一般法則,它是形式構成的規律。將傳統彩畫圖案進行重新再設計,從點、線、面的形式進行構思,將形式美法則中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多樣統一運用到傳統彩畫圖案中,使傳統彩畫圖案更具有現代美術設計意味。
(二)與古代圖案結合
傳統彩畫圖案僅有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三種藝術表現形式,且圖案多以龍鳳紋飾為主,吉祥圖案、寫生畫為輔,為皇室服務,現代人們對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長,需求眾口難調,傳統單一的表現形式難以滿足商業性質的需求,因此將傳統彩畫與傳統圖案相結合,增加了其裝飾性及商業價值。
與商周時期青銅紋樣相結合,從莊重的饕餮紋、富有韻律的竊曲紋、環帶紋,到清新的蟠螭紋、宴樂、攻戰紋等,其動物紋飾猙獰的超自然魔力使具有吉祥寓意的傳統圖案更具神秘詭異的氛圍。與畫像石畫像磚的圖案元素結合,將畫像石畫像磚中所記錄的勞動生產場景、社會風俗和社會生活場面、神話故事等融入傳統彩畫圖案中,豐富了彩畫圖案的圖案種類,滿足了各階層人們的需求。與陶瓷器紋飾結合,將古代陶瓷器中的幾何紋和繪畫運用到彩畫圖案中,豐富了彩畫圖案藝術表現的形式同時又不失彩畫圖案原有的寓意性。
(三)與國外圖案結合
在全球化時代,彩畫圖案不僅僅局限于中式圖案設計,與國外圖案結合的設計更有利于彩畫圖案傳播的同時還能增強圖案的多樣性和創意性。
追求不規則形式、起伏的線條以及情感熱烈的奇異裝飾的巴洛克式風格與傳統彩畫圖案進行結合,賦予傳統圖案享樂主義色彩以及浪漫主義風格;清淡鮮明的顏色,具有精致曲線構圖的洛可可式風格,使傳統圖案在色彩和構圖方面變得優美而又神秘;以孤獨、黑暗、恐懼、絕望為主題的哥特式風格,將其蝙蝠、玫瑰、烏鴉、十字架等代表元素融入傳統彩畫中,使原本艷麗美好的彩畫加入了黑暗、恐懼、孤獨等內心世界的掙扎,與彩畫所表現的繁榮富麗形成鮮明對比,增添了趣味性。
四、結語
隨著科學的進步,技術的提高,許多傳統技藝相對落后,而這些傳統技藝中所蘊含的文化卻不能被替代。傳承與發展,逐漸成為了時代的主流,而面對地仗彩畫這項傳統的技藝,我們應該取其精華,跳出陳舊不變的圈子,不斷推陳出新,讓地仗彩畫隨著時代的進步而創新,隨著技術的提高而革新,隨著人民的需求而變革。讓古老的技藝在新時代以適應現代化潮流,讓這項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讓傳統技藝真正地“活起來”,從而被更多地人們所接受并認同,進而達到保護傳承地仗彩畫這項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大偉.頤和園建筑彩畫藝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5.
[2]何俊壽.中國建筑彩畫圖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99.
[3]莊裕光,胡石.中國古代建筑裝飾(彩畫)[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4]杜爽.古建筑油漆彩畫[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2.
[5]趙立德,趙夢文.清代古建筑油漆制作工藝.[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