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中
在美術教學中,運用導入藝術能更生動、更直觀地展示教材內容,先聲奪人,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好的導入方式對整節課的順利進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遍_頭能否引人入勝是課堂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中職美術各科的教學也是這樣的。恰當的導入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是教學藝術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對激發學生拓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將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嘗試了幾種導入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情景導入,引人入勝
美術圖案課最講究直觀形象性,只有創設以形象為主體的教學情景,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觸景生情,教師再抓住學生的興奮點拋磚引玉,把學生的思維引入新的知識海洋。例如,筆者在講《裝飾色彩》一課時,在班級的墻上布置了色彩繽紛的蝴蝶、昆蟲、貝類的標本,點綴了一些沙漠、草原、江河湖泊等風景圖片,在窗臺上放了幾盆漂亮的花卉,在窗戶玻璃上貼上幾張民間剪紙作品,這些看似平凡的昆蟲與植物、美麗的自然景色和藝術剪紙很快感染了學生。在學生仔細觀察其色彩的時候,筆者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列舉更多所觀察到的自然景物的美麗色彩,這時學生一下子活躍起來,興趣馬上調動起來。筆者繼續啟發學生,通過蝴蝶、貝類斑斕的色彩使他們很快聯想到華麗綢緞的色彩;從天空、草原明朗的藍、綠色中聯想到現代建筑和摩登家庭裝潢材料的色彩;從剪紙藝術中的線條和內容感受簡潔凝練的線條美和純色的魅力,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從舉世聞名的敦煌藝術到北京的皇家園林裝飾,從新石器時期的陶器到現代的景德鎮、醴陵瓷器的裝飾,從楊柳青民間年畫到無錫惠山泥人……這使學生領悟到:只有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自然色彩中才能捕捉到藝術的靈感,吸取藝術營養,才能開拓新的色彩思路。這樣的導入,生動形象,能很快使學生融入情景,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產生極大的知識渴求。
二、故事導入,感悟意境
美術課除了要教會學生美術技能外,還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意識及良好的思想品質。用故事開頭,將理論與生動有趣的形象、情節結合起來,既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視野,又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陶冶情操,同時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筆者在上美術欣賞課時常常采用故事導入,如講到我國國畫大師齊白石畫的《無葉松》時,給學生介紹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在國民黨統治時期,齊白石看到了國民黨反動派對老百姓的殘酷剝削,苛捐雜稅多如牛毛,他熱情期待共產黨來消滅這黑暗的統治,這時他就畫了這幅畫,并題詩為:“松針已盡蟲猶瘦,松子余年綠似苔。安得老天憐此樹,風雨雷電一齊來?!边@幅畫表達了齊白石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期待“風雨雷電”的來臨,展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又如,筆者在講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達·芬奇時,首先給學生講了他從小投師于佛羅基奧,不讓他臨摹名畫而要他整天畫雞蛋的故事,使他熟練掌握了繪畫的技能,才有后來的《最后的晚餐》《蒙娜里莎》等驚世之作的誕生,使學生懂得學習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只有勤學苦練,堅持不懈,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這種導入方式學生易于接受,記憶深刻,有利于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和培養學生正確的三觀,使學生養成吃苦耐勞的學習習慣。
三、設疑導入,制造懸念
在開課時巧設疑問,于無疑處設疑,形成矛盾,制造懸念,引發學生積極思維的興趣,從而進入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順利完成教學任務。例如,在講國畫《蝦》時,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誰知蝦的身體分幾部分?有幾只足?”在講到《怎樣畫山》時,筆者提出了一系列問題,比如:什么是山峰?什么是山巒?什么是丘壑?什么是崗巔和疊嶂?”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但平時不注意觀察和積累也不是很容易就回答上來的,并且這些問題也正是畫好蝦、畫好山的關鍵所在,因為只有掌握蝦的結構、掌握山的特點與區別,才能準確地刻畫形象,才能運用不同的襯法表現不同的山體地形。這樣使學生帶著疑問進入新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撥動學生思維的琴弦,引導學生調整學習心態,由被動變主動,又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體會、提煉生活的能力,啟迪學生的思維。
四、音樂導入,激發靈感
在開課時,可以用音樂導入新課,創設和保持寬松、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這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還能把理論知識與音樂作品的思想內容、優美的旋律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產生聯想,激發設計靈感,在得到美的享受同時也感受到創造的樂趣,從而積極探求知識。例如,在講到《色彩構成——封套設計》時,筆者播放了一曲民族管弦樂《春江花月夜》,讓學生仿佛看到了夕陽西下、漁舟晚歸,令人陶醉的美好景色,并借此情景讓學生產生色彩形象的聯想。又如描寫劉邦和項羽垓下之戰的琵琶大曲《十面埋伏》,跌宕起伏的節奏和旋律讓學生浮想聯翩到了千軍萬馬沖鋒陷陣的古戰爭場面,此時,引導學生欣賞音樂的同時,用所學的色彩構成原理組織視覺表達形式。這種音樂與美術的相互交融,使美術設計課達到了先聲奪人的效果。
五、影像導入,觸類旁通
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影像圖片資料,讓學生聽錄音、看圖片音像資料。電腦的靈活多樣性和信息包容性給了中職美術教學最合適、最完美、最廣闊的展示空間,它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達到其他現代化手段無法比擬的表現效果。根據學科內容,教師平時就必須注意收集有關資料。例如,在講到《包裝設計》時,開課伊始,筆者就將國內外最新現代包裝設計資料通過課件展示給學生觀看,通過影像播放,使學生對現代包裝工藝技術及流程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在學生驚喜和感嘆聲中,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小拎袋、小禮盒,從而開始新知識的傳授;在講到《室內設計》時,筆者播放了自己拍攝的有代表性的大賓館、大商場的裝潢施工過程,使人耳目一新,新鮮感、好奇感油然而生,這樣的導入生動直觀,學生易于接受,大大增加了其自主學習的興趣。
總之,美術課堂教學的導入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應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為一名中職美術教師,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習效率,使其將來能更好地服務社會。因此,教師必須認真設計好每一節課,精心組織構思、布局,這樣才能把最好的課奉獻給學生。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