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來自大連溫暖的海風吹進四川西昌,這座春天棲息的城市......”
2016年,川西片區村鎮銀行業務技能競賽現場,來自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參賽隊員在深情朗誦,視頻上正播放著《微金信 連大愛》微電影,通過聲音和影像傳遞出這家銀行濃厚的“村鎮”氣息,極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從2010年成立至今,短短6年時間,存款從3億元到37億元,資產從10億元到41億元,網點從1個發展至6個,員工人數從成立之初的25人增加至現在的118人,資產規模已跨入“全省前5、全國前100”,這家地處四川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村鎮銀行是如何做到的?日前,本刊記者對西昌金信村鎮銀行進了深入采訪。
出生篇 創業維艱
落地:“西昌金信村鎮銀行是由大連銀行發起、西昌市政府主要參股,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批準設立的股份制銀行,于2010年6月6日正式成立,是四川省“三州”地區成立的第一家村鎮銀行,也是目前四川“三州”唯一一家村鎮銀行。從成立那天起,他們就一直秉持著這樣的理念:服務三農、服務小微、服務大眾!
該行現任董事長梁文英,一位干練的“創業巾幗”,全程親歷并見證了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誕生和成長。在她看來,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創立,離不開監管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離不開發起行大連銀行的高瞻遠矚,更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機緣。說天時,是因為時值銀監會發布《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 更好地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不久,村鎮銀行迎來“準生”政策春風。說地利,是因為涼山屬于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完全符合設立村鎮銀行的條件,而高速發展的西昌市經濟正好需要這樣一家村鎮銀行。說人和,是因為有很多緣分的因素,大連銀行與西昌市的接洽是緣分,一群創業骨干放棄國有銀行、地方城商銀行的優越條件,“結伴”組成一個全新的創業團隊,為著同一個目標共同努力,這也是緣分。
生根:新的機構,新的挑戰,起初三年,西昌金信村鎮銀行走過的是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金信銀行自設立之初便搭建了較為完善的法人治理架構,“三會一層”充分發揮一級法人銀行優勢,不斷克服新機構、新業務、新市場等重重困難,按照“從嚴管理、突出創新、和諧高效、科學發展”的主旨,逐步形成了內部管理扎實有效、業務經營穩健提升的良好開局。
為了盡快在當地生根、扎根,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瞄準農民、農村、農業和小微企業進行“掃街式”營銷,當地老百姓將金信銀行走街串巷的員工親切地稱呼為“藍精靈”。“現在回過頭去看,當時我們將服務重心定位在‘三農和小微領域,無疑是最重要的和最佳的選擇,也是業務得以快速拓展的主要原因”,姚建麗行長告訴記者。
也正是這“生根發芽”的關鍵幾年,村鎮銀行深接地氣,貼近社區、貼近“三農”,“支農支小”,通過走底層路線的服務模式,在縣域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將金融服務一下子滲透到農村居民和小微企業主的家門口,如今成為了鄉親們不可或缺的理財小管家,成為了農村金融的生力軍。
成長篇 足履實地
枝繁:隨著村鎮銀行品牌的逐步建立和認知度的不斷提高,西昌金信村鎮銀行高效和專業的服務水平得到市場和消費者認可,機構業務進入穩步發展的“快車道”。2011年勝利中路支行開業;2012年東城支行開業,存款突破10億;2013年長安支行開業,存款突破20億;2014年小廟支行、凱樂支行相繼開業;2015年存款突破30億。快商貸、惠農貸、薪金貸....,一個個新產品的不斷推出,社區營銷、網點標桿化建設、支農聯絡員.....,一項項創新的營銷手段不斷出招,科技系統、網點布局等硬件基礎,加上人員儲備和產品研發等軟件基礎的不斷夯實,奠定了厚積薄發的堅實基礎。
葉茂:隨著發展步伐的加快,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三會一層”高瞻遠矚,戰略上制定了“小而細”的三年發展規劃,組織結構上建立了“小而快”的決策執行體制,經營上樹立了“小而穩”的審慎風格,管理上建立了“小而美”的企業文化。西昌金信村鎮銀行始終將風險防范放在首位,持續推進審慎經營,截至2016年末,全行不良貸款率僅2.43%,撥備余額1.3億元,撥備覆蓋率263.2%,資本充足率14.33%,核心資本充足率13.25%,資本利潤率13.90%,各項監管指標達到監管要求,全年無重大違規違紀案件發生。六年來,客戶群體不斷拓展,業務范圍不斷增加,經營指標節節攀升,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慕名而來,共同參與并見證了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這段“最美高速路”。
在支持地方實體經濟,服務“三農”和小微企業方面,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發揮了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應有的作用。支持“三農”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連續六年實現正增長。截至2016年末,該行貸款余額15.4億元,支持2507戶貸款客戶,貸款戶均余額61.47萬元;2016年1-12月累計發放涉農貸款10.83億元(其中農戶貸款5.62億元),累計發放小微企業貸款18.24億元;涉農貸款余額12.76億元,支持農戶2399戶;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19億元,支持小微企業1670戶,較去年同期增長351戶,申貸獲得率較去年同期增長22.6%。
收獲篇 不忘初心
開花:走過艱辛的創業之路,迎來綻放的榮譽之花。在發展業務的同時,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六年來,大連銀行帶領金信銀行先后向西昌市新農村建設捐資助學專戶捐贈現金30萬元、向陽光學校捐贈價值10萬元圖書、向西昌市教育系統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電腦桌椅等教學物資。2013年,金信銀行向雅安地震災區捐款6.1萬元,連續參加涼山州、西昌市 “暖冬關愛 幸福涼山”活動,幫助200余名孩子圓了新夢想,幫扶金額達10萬元。2014年捐資50萬元用于修建西昌小廟金信希望小學。2015年,捐款近3萬元幫扶2名白血病患兒,助力“壹基金”和“探碼愛心團隊”為鹽源貧困兒童送溫暖。2016年向巴汝鄉河邊村小學捐贈助學款5萬元,向冕寧縣公共事業捐贈13.5萬元,向知行教育基金捐贈10萬元。該行因此榮獲2015年度“四川省銀行業機構年度公益慈善貢獻獎”2016年度“四川銀行業機構年度民生金融獎”。
2016年,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積極投身金融助力精準扶貧工作,深入推進“結對幫扶”工作,創新開展扶貧小額信貸工作,全年累計為53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扶貧小額貸款2665萬元,貸款期限內每年將為每戶貧困戶帶來1500元的實際穩定收入。
結果:作為一家企業,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不僅踐行了社會責任,體現了服務價值,更為股東創造了價值,為地方經濟做出了積極貢獻。2016年末,該行每股收益達0.27元,每股凈資產達2.11元。六年來,資產年均增長21.94%,累計向地方繳納各項稅款8185萬元,成為涼山州納稅大戶。2013—2014年,連續兩年被評為涼山州“金融工作先進單位”;2013—2016年,連續四年被評為“涼山州服務業企業50強”;2011年獲得“四川省生產性服務業示范企業”稱號;獲四川銀行業2014年度“最佳公益慈善獎”、2015年度“民生金融獎”;2015—2016年,西昌金信村鎮銀行黨支部連續兩年獲得“先進基層黨支部”稱號。
未來篇 砥礪前行
品牌:“當前及未來幾年,面臨實體經濟不景氣、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我們唯有堅持定位,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前行。”董事長梁文英說。據記者了解,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發起行大連銀行,由于東方資產的全面入駐,迎來了嶄新的發展時期,對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來說,同樣是重要轉型機遇期。監管政策一如既往地支持村鎮銀行發展,地方政府“十三五”規劃鋪就一張靚麗的藍圖,有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有發起行作為堅強后盾,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上上下下非常珍視“村鎮銀行”這個來之不易的品牌,對金信的未來充滿期望。
基業:談到未來十年的發展,西昌金信村鎮銀行的管理層表示,將堅定不移推進本土化戰略,毫不動搖堅守“以小為本”的定位,充分發揮與發起行的聯動效應。在該行管理者看來,只有堅守本土化策略,扎根于當地農村的生產、生活,才能得到企業和居民的認同,贏得村鎮銀行的發展空間;只有堅持“支農支小”的經營模式,金融業務才能得到同步發展;只有通過與發起行的聯動,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產品,才能豐富更多的金融服務手段,實現基業長青。
西昌金信村鎮銀行下一個三年發展藍圖勾畫出未來:在戰略定位上著力打造具有“三農”特色、機制靈活、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的現代新型農村特色精品銀行;在市場定位上“立足西昌經濟、服務三農發展、扶助小微企業、扶持全民創業”;在業務定位上堅持小額分散、堅持審慎經營。
銀海弄潮競風流,支農路上踏歌行。歷史鐫刻了成績,未來展現著宏圖。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感受使命和責任的召喚,自信務實的金信人接受新的任務、迎接新的挑戰,乘風破浪,再一次揚帆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