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寧夏西海固地區啟動實施的農村“兩個帶頭人”(村黨組織帶頭人和創業致富帶頭人)工程,讓村黨組織書記、第一書記、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和村級后備干部成為凝聚群眾、引領發展的“主心骨”;讓率先致富的能人、有潛力有意愿的創業致富帶頭人成為創業增收、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兩個帶頭人”工程,讓黨的力量、群眾力量、市場力量有機結合起來,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新路子。
加足“車頭”馬力
固原市隆德縣楊河鄉致富能人擺世虎說:“‘兩個帶頭人工程實施得好哇。我從2008年開始養牛,2010年存欄100頭,想擴大經營卻缺少資金。這時鄉里找到我,為我的合作社發放了擔保貸款,同時讓我帶動20戶貧困戶、5戶特困戶養牛。資金問題一解決,合作社也逐漸壯大,目前牛存欄量達到500頭。
擺世虎是政府培育的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之一。固原市政府先后組織185名村黨組織帶頭人到市內外黨建工作突出、產業發展較好的村學習經驗;組織800多名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參加了全市15個片區座談會;組織180名涉農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負責人到吳忠市利通區、鹽池縣,陜西戶縣東韓村觀摩學習農業產業化發展經驗。市里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組織外出觀摩學習、座談交流等活動,幫助他們開闊視野、堅定信心、拓寬思路,切實提高他們的致富本領和帶動廣大群眾的能力。
在扶持農村“兩個帶頭人”自身發展致富時,政府給予了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積極扶持“兩個帶頭人”先富快富,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加足“車頭”馬力。開設優惠政策扶持、項目資金傾斜、資源享用優先“三個通道”,讓其在項目、資金、土地等方面享受優惠政策,尤其在專項擔保資金、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和專項扶貧資金等各類資金方面予以傾斜照顧,為帶頭人發展搭建金融扶貧投融資平臺,有效解決帶頭人自我發展無項目、融資難問題。
“我幫扶貧困戶,鄉政府也在幫扶我。為合作社解決資金難題,還積極為我們爭取市、縣各種產業扶持資金”。下一步,擺世虎計劃在政府的支持下擴大規模,再帶動50戶貧困戶脫貧。
不僅是擺世虎,“‘兩個帶頭人”機制充分調動了致富能人和貧困戶這“兩頭”的積極性。兩年來,楊河鄉各項產業得到長足發展,尤其是養牛業成為全鄉的主產業,1753戶人中有1604戶人從事肉牛養殖。
做好推廣示范
“農民講給農民聽,我行你也行。”貧困戶“身邊人”現身說事,引導貧困戶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勤勞致富,并“伸手”扶一把,將貧困戶納入產業共同發展中,扶貧才能更有效果。結合黨員冬季輪訓工作,市政府舉辦農村“兩個帶頭人”巡回講堂,選派合作社、家庭農場拔尖優秀創業致富帶頭人393名,分類別、分產業組織進村宣講723場次,受益群眾3.5萬人。
原州區張易鎮宋洼村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郭利平在自己發展的同時,從鄉親們的眼里看到了共同發展的希望。他的成功,讓鄉親們的心思活了。他的責任感,讓他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生力軍中的一員,在他的帶動示范下,宋洼村2016年實現了貧困村銷號、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但是,如果沒有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脫貧和返貧的矛盾將持續存在。所以他率領鄉親深思熟慮,謀劃未來,計劃打造千畝無公害小雜糧生產基地1個、千畝馬鈴薯脫毒種薯繁育基地1個、千畝優質牧草基地1個,通過“村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達到一村一業。
不僅是宋洼村,在固原市,推廣示范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市級層面抓統籌和示范,縣、鄉層面抓落實。2016年,固原在所有行政村全面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的基礎上,以150個脫貧銷號村為重點,市級層面確定11個示范鄉鎮、70個示范村,建立示范鄉鎮、示范村創建責任清單,因鄉因村制定創建方案和推進措施,逐條逐項盯著抓落實,示范帶動縣、鄉、村大力實施農村“兩個帶頭人”工程,充分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推動了各項脫貧措施在農村一線落地生根。
在一些產業發展比較集中的區域,推行“組織跨村領、資源跨村用、基礎跨村建、產業跨村育、能人跨村帶”模式,整合相關資源,放大創業致富帶頭人帶動效益。彭陽縣草廟鄉堅持“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中心村帶周邊村”的原則,依托S203沿線新洼、趙洼、張街三村立地條件和地域優勢,成立了新洼片區聯合黨總支,建立了“總支+支部”議事制度,實行“總支商定議事、支部互學互幫”,通過“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輻射帶動周邊213戶貧困戶增收致富。2015年初,西吉縣震湖鄉鑫佳肉羊養殖專業合作社和西吉縣義豐養殖合作社、西吉縣天合農場合作,在震湖鄉繼續實施“借雞下蛋工程”,當年共計發放黑山羊4000多只,其中3800多只發放給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珍珠雞10萬多羽全部發放給了建檔立卡貧困戶。
多途徑共奔致富路
“兩個帶頭人”工程的實施,讓各級基層黨組織在因地制宜、積極創新的同時,各顯神通,總結和探索出了不同類型的帶動模式,在引領群眾共同致富增收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能人”引領模式。以“兩個帶頭人”工程為抓手,在每個村培育3-5名懂經營、會管理、能帶富的不同類型“能人”,讓他們真正成為帶富標兵,通過黨員干部率先示范、能人大戶帶頭致富,貧困戶跟著學、跟著干,一戶帶多戶,多戶帶全村,形成了“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的效益聯結機制。
這幾天,固原市原州區蔡川村村民楊宗仁家又有兩頭肉牛出欄,這能讓他凈賺兩萬余元,“多虧支書帶了個好頭!我家本是只有1頭牛的困難戶,現在成了存欄11頭牛、70只羊的養殖大戶。”這位支書叫馬金國,2007年底,他成立了金羚養殖專業合作社,以三戶聯保的形式為13戶養殖戶爭取到18萬元貸款,帶領楊宗仁等貧困戶養牛。目前,蔡川村養牛10頭以上的戶達18戶。
還有采取“1+1”結對幫扶,實現“1+1>2”扶貧效果的“加法”效應模式;把農民增收附著在完整的一條產業鏈上,實現“牽一發而動全身”,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寬帶”幫扶模式;每名創業致富帶頭人開展一對一幫扶行動,形成“1+2+X”的“接力”傳遞,最終使貧困戶全部脫貧致富的“接力”傳遞模式……
清涼村是一個只有13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村如其名,自然環境幽美。“這里雖美但不富。”村主任黃收成一針見血。后來,村里實施“兩個帶頭人”工程,瞄準了2014年返鄉創業的小伙子仇定祥,培養他成為致富帶頭人。當年10月,在政府的支持下,仇定祥的六盤山農家商務有限公司開張了。
得知仇定祥發展土雞養殖的想法后,村干部幫他貸款幾十萬元,主攻林下經濟。事實證明,這個“頭”帶對了,清涼村網上訂單越來越多,線下銷售也越來越火。村民養殖和采集的土雞、山野菜、土蜂蜜等特產熱銷十幾個省。到2015年底,全村90%以上的村民參與了訂單收購、網上銷售,70多戶貧困戶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近兩年,固原市‘兩個帶頭人工程,讓全市養牛、馬鈴薯、冷涼蔬菜、中草藥種植等多個產業得到快速發展,貧困人口年均遞減36.7%。”固原市市長馬漢成說。
像這樣的“帶頭人”,還有很多。目前,固原市共選派第一書記735名,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和黨組織軟弱渙散村全覆蓋;圍繞“3+X”產業發展(“3”即草畜產業、林業林下經濟、全域旅游,“X”即各縣區各自發展馬鈴薯、冷涼蔬菜、中藥材、小雜糧等產業,實現“一縣一業”),實施“鄉里菁英”回歸行動,建立農村創業致富帶頭人信息庫和臺賬,共確定創業致富帶頭人3506名。“兩個帶頭人”,正有力帶領貧困群眾奔走在致富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