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木
1月7日,小寒節氣。遠在云南省大姚縣深山里的楊家箐村,純樸的村民點燃青香、焚化紙錢、揮淚祭拜,為一個年輕的逝者過“頭七”。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村民們祭奠的,是7天前不幸離世的恩人、中共云南省委黨校下派的扶貧工作隊員劉睿。他生前駐村幫扶的點點滴滴,猶在村民眼前……
無怨無悔駐村路
“劉睿是2016年2月23日來到村里的。”在楊家箐村委會,駐村工作隊長李彥紅飽含深情地介紹起隊友劉睿來。
2006年8月,23歲的劉睿大學畢業,留在了云南。2011年他進入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工作。進入新單位后,憑著謙虛好學、踏實誠懇,吃得了虧、受得了累,劉睿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好評。而工作中接觸的一篇篇文字材料、一幀幀實景照片,更讓他揪心。原來在云南還有那么多貧困鄉村、貧困群眾!經主動請纓,他如愿被派到距離昆明350公里外的大姚縣楊家箐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員。
報到當天,劉睿就主動承擔起了錄入建檔立卡貧困戶信息的工作,當晚一直忙到凌晨時分才休息。他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開啟了自己駐村扶貧工作的征程。
楊家箐村貧困戶77戶,五保戶15戶,人均耕地面積僅有1.01畝,而且產量低。自然環境惡劣、氣候干旱、山高坡陡、多石少土貧水,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屬省級重點貧困村……惡劣的環境,讓劉睿心如針扎,同時暗下決心:一定要接好脫貧攻堅的接力棒,為貧困群眾實實在在地做點事情!
堅定的決心、強大的動力,讓劉睿很快將全部身心“楔”入楊家箐村。對補錄貧困戶信息中發現的疑點,他逐一記錄,進村入戶實地走訪,將其一一補校過來。最終,楊家箐村核準建檔立卡貧困戶35戶、106人,做到了精準識別。
隨著村情認識的加深,劉睿逐漸意識到,“人”的因素才是該村發展的短板。他提出,要立足貧困戶勞動力強弱、脫貧愿望等因素,細分“好、中、差”3個等次,采用“促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分類施策,促進整體脫貧。下碧么小組貧困戶張春明,原先住在離公路1公里多遠的地方,家庭生活困難。在劉睿的動員下,他家同意搬出老村子,易地建房。工作隊幫助協調了“補6貸6”政策待遇,劉睿又擠出工作經費,為他家購買了生態土雞雞苗。如今,張春明一家已在公路邊蓋起了寬敞的磚混住房,建蓋了禽畜圈舍,養起16頭豬、200多只雞,率先達到脫貧標準,成為村里的“脫貧明星”。一年來“三子進家”(蓋起新房子、掙來更多票子、即將迎娶妻子)的喜悅,讓張春明心里比蜜還甜!
駐村工作隊在安排包片分工時,劉睿主動要求將自己的掛包聯系點安排在楊家箐村最邊遠、最貧困的橋頭哨、瓦窯哨和大龍潭3個村民小組。他還給自己定下一條“規矩”:每個月把所有貧困戶至少都走一遍。此后,劉睿就風雨無阻,沿著崎嶇的村道一次次進村入戶訪貧問苦、解難幫困。一次,他在橋頭哨小組入戶時,正遇貧困戶王國林的兒媳生孩子,看著一家人衣衫襤褸,劉睿忍不住一陣陣心酸。隨后,他就買了衣服,給這家人送了去……
“別看劉睿對貧困群眾出手大方,但在使用公款時卻非常摳門。”李彥紅說。他們到村上后,精心提煉出“四講四比”和“三個一切”共7條標語,到工藝店制作成美工字,當得知若要請承制方張貼,需要多付600多元工時費時,劉睿不干了:這么簡單的事,我們自己就能搞定,哪能白白浪費公家的錢!最終,他發動大家一起干,將42個大字張貼到了指定位置。
駐村幫扶是劉睿在楊家箐村的“主業”,但他的“副業”也不少:看到村委會缺文書,他就主動頂上去;時值村“兩委”換屆,劉睿又和隊友們一道,將很多事務扛了下來。換屆一結束,他抓住契機,給村里的50余名黨員講了3次黨課,大家一致反映“受益匪淺”。
愛動腦筋,頗有宣傳才華,是大家對劉睿的評價。而在村民眼中,劉睿不僅善“文”,而且能“武”。一次返村途中,劉睿看到一戶農戶正在移栽煙苗,就毫不猶豫跳進田間幫忙,直到收工后才返回村委會。“看那有板有眼的架勢,哪像是省里來的干部,這分明就是我們的‘身邊人嘛!”
一聲“身邊人”,多么親切又樸實,溫暖又感動!
2016年9月,楊家箐連遭特大暴雨襲擊,山體塌方,交通中斷……災情面前,劉睿毫不猶豫扛起鋤頭往外跑,疏通道路,值守道口……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村上時,渾身早已被雨水澆透。
8小時之外,劉睿也不輕易讓自己閑散下來。村委會的菜地里,他翻挖、種菜、澆水,一絲不茍;“農家書屋”里,他將書籍拾掇齊整后,干脆就“一屋兩用”,將自己的寢室搬到里間,孜孜不倦挑出農業技術類書籍積極“充電”;檔案室里,他將凌亂不堪的文件資料收集歸檔……事雖瑣屑,卻折射出一個年輕人踏實勤快的良好品性。結合工作和學習,劉睿整理出100多份電子文檔,分門別類保存,無償提供給大家使用。
“脫貧精神”催人進
2016年10月底,劉睿在走訪農戶時,忽然感到右腿隱隱作痛,為不影響工作,一直忍著沒吭聲。隊友們發現他行走困難,步態奇怪,趕緊報告領導,組織要求他迅速回昆明治療。
到昆明后,劉睿本想休息幾天,待疼痛減輕就返回崗位。豈料,疼痛有增無減,而且出現疲困、浮腫癥狀。不得已,劉睿入院檢查。這一檢查,卻遭晴天霹靂:肺癌晚期,多器官轉移,右腿骨嚴重侵蝕,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入院后,他在積極配合治療的同時,心里仍時刻惦記著工作,他托請隊長李彥紅幫忙辦3件事:將建檔立卡貧困戶周志雄的1200元、周志揚的1500元幫扶資金及時發給他們;繳納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的黨費;向鎮上提交駐村工作日志。
劉睿的病情,牽動著各級領導的心。省委黨校通過發動捐款、申請補助、安排護理人員等方式,力所能及給予關懷。正在外地出差的大姚縣委書記陸積峰聞訊后,專門委托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文躍代表大姚縣委政府,到醫院看望慰問。還有楚雄州扶貧辦、楊家箐的村民、劉睿教過的學生,絡繹不絕地趕到醫院……
大家的美好愿望終未實現。2017年1月1日16時30分,劉睿停止了呼吸。
“有一次他還跟我說,如果組織允許,2017年他還想繼續留下來幫助我們的,誰也沒想到走得這么快!”楊家箐村支書、主任張宸瑋,對劉睿的猝然離世一直緩不過神來。
而駐村工作隊長李彥紅,在提及劉睿時,更是未語凝噎:“劉睿是我們的好隊員、好同事,他的不幸離世是我們的重大損失,我們感到很難過。”在他的手機上,一直珍存著劉睿住院期間與他通信的工作內容,讀之,令人動容。
在楊家箐,更多群眾銘記著劉睿的付出——
樂此箐小組貧困戶張大熬,家中僅剩父子二人相依為命。張大熬年老多病,無力勞作,兒子只得外出打工,但工作飄浮不定、收入不佳。通過劉睿及時的溝通協調,省委黨校領導專門為張大熬的兒子在昆明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在大龍潭小組,村民李映開、魯新云說到與劉睿生前的交集,更是熱淚難抑:一次,劉睿到訪,雖然他們都不是劉睿的掛包戶,但劉睿一并作了走訪。看到李映開家境貧寒,羊圈里空蕩,劉睿當即掏出860元錢,要他購買黑山羊來養。隨后,劉睿走進魯新云家,當獲知魯新云的兒子考上了大學,他十分高興——在這個連初中生都寥寥無幾的小村子里,能夠出個大學生,簡直就是鳳凰飛出深山外啊!劉睿翻遍腰包,毫不猶豫將身上僅剩的400元錢塞給了魯新云。臨別,他叮囑他們,“一定要將羊養好、將孩子的學供好,努力爭取早一天脫貧!”
事后,因劉睿絕口未提,隊友和村干部一直渾然不知這些善舉。劉睿去世后,其他駐村隊員陪同鎮上干部下訪時才偶然知道了實情。因位處偏僻,李映開至今仍不知道自己的恩人已經離世,還在詢問:“咋不見劉睿來?”
“劉睿是省委黨校派給我們的好同志啊,自2002年與楊家箐結對幫扶以來,15年里中共云南省委黨校為村里選派人員15批次、51人,自籌和協調項目資金總計已達1200多萬元!”石羊鎮原黨委書記,現任中共大姚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國榮,扳著指頭一筆一筆“曬”出中共云南省委黨校這些年來傾心幫扶楊家箐的成績單,言語間充滿了對劉睿等“黨校人”和扶貧工作隊員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