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鑫磊
摘 要:創(chuàng)造性審查是專利領域的常見議題,在對其判斷時,準備把握發(fā)明構思是審查的基礎與前提,同時需要對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及現(xiàn)有技術進行整體考量,并充分考慮發(fā)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文章通過對實際案例進行分析,來解析門窗領域的創(chuàng)造性判斷。
關鍵詞:門窗;發(fā)明構思;創(chuàng)造性
1 門窗領域的特性
門窗是建筑物圍護結構系統(tǒng)中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是采光、通風,同時也對建筑起到裝飾作用,有推拉門窗、平開門窗、折疊門窗、旋轉門窗等多個種類,在門窗領域最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以下三種:(1)門窗的遮陽、通風、防蚊、防雨水性能不好,難以讓人產(chǎn)生舒適感。(2)門窗的防火、防盜、防爆、防輻射性能不佳,不能保證人身安全。(3)門窗的密封性不強,難以達到保溫、隔熱的要求。
由上可知,門窗領域的專利申請存在共性,對于其技術方案的理解、檢索以及創(chuàng)造性的把握存在相似之處,需要從日常審查中積累該領域的審查思維,并達到一定的合乎創(chuàng)造性標準的尺度要求。
2 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紹
本申請涉及一種百葉窗及室外使用的帶電設備,百葉窗100包括基板120、防護網(wǎng)140,及分別位于基板120兩側的第一葉片160和第二葉片180,基板120上開設有長條狀的通風口,防護網(wǎng)140覆蓋通風口,能起到防塵防雨的作用,第一葉片160呈長條狀,第一葉片160沿通風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葉片160具有相對的兩邊,第一葉片160的一邊位于第一邊緣處與基板120連接,第一葉片160的另一邊向第二邊緣處延伸與基板120形成進風口170。第二葉片180呈長條狀,第二葉片180沿通風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二葉片180具有相對的兩邊,第二葉片180的一邊位于第二邊緣處與基板120連接,第二葉片180的另一邊向第一邊緣處延伸與基板120形成出風口190。
2.2 對比文件
對比文件1公開了一種防濺式通風結構,包括箱殼1上的通風口5和箱殼1外側的上百葉窗片2,上百葉窗片2的槽口方向向下,箱殼1內(nèi)側與上百葉窗片2相應位置設置有下百葉窗片3,下百葉窗片3的槽口方向向上。上百葉窗片2是由箱殼1直接沖制而成的與箱殼1相連的整體,其形狀向外凸出的曲面,下百葉窗片3是由襯板4沖制而成的與襯板4相連的整體,其形狀也是曲面,下百葉窗片3的面積大于通風口5的面積,這樣飛濺的水滴就不會從下百葉窗片的兩側進入到電氣箱柜內(nèi)部。
對比文件2公開了一種通風阻視門板,包括兩側的內(nèi)排葉和中間的紗網(wǎng)4,可用作防蚊蟲。
對比文件3公開了一種電機用百葉窗,包括窗框11、多片窗葉12以及絲網(wǎng)13。絲網(wǎng)13選用1Cr18Ni9不銹鋼四目絲網(wǎng),其固定于窗框11的后側,可以完全防止直徑大于1mm的固體異物進入殼內(nèi),且可以防止任意方向的濺水不進入電機殼體內(nèi)。
2.3 創(chuàng)造性分析
對比文件1的技術領域和本申請相同,都是為了解決水滴進行機箱百葉窗內(nèi)的技術問題,且公開了大部分技術特征,因此可以將對比文件1作為最接近的現(xiàn)有技術。本申請的技術方案與對比文件1的主要區(qū)別在于通風口處設置有用于防護網(wǎng),雖然對比文件2也是在左右葉片間設置有紗網(wǎng),結構位置相同,但對比文件2紗網(wǎng)的作用僅是防蚊蟲,而本申請中的防護網(wǎng)的作用是防雨防塵,二者的作用完全不同。并且,蚊蟲的體積相對于雨水和灰塵的體積來說要大得多,從而對比文件2中紗網(wǎng)的孔徑大小沒有嚴格的要求,也根本無法達到本申請中防護網(wǎng)的防護等級。對比文件3的絲網(wǎng)設置窗葉一側,雖然不是在兩排百葉片之間,但對比文件3的絲網(wǎng)可防止直徑大于1mm的固定異物進入殼內(nèi),其目的也是為了利用較小孔徑的防護網(wǎng)來提高百葉窗的防護等級,和本申請相同,對于絲網(wǎng)的安裝位置,可根據(jù)葉片排數(shù)來靈活選擇設置,由此,可以判斷出,對比文件2沒有給出技術啟示,而對比文件3給出了將絲網(wǎng)應用到對比文件1以解決發(fā)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的技術啟示。因而,在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過程中,在進行特征比對的同時,更要注重結合啟示、整體技術方案和發(fā)明構思的考慮,同時不能將技術問題上位化,如在本案例中,不能認為防護網(wǎng)就是為了提高百葉窗的防護等級而認為對比文件2給出了結合啟示,應考慮領域特點,深入挖掘技術特征所帶來的作用。
3 結束語
上述案例對門窗領域創(chuàng)造性技術啟示中的兩篇對比文件的結合進行了分析,在理解創(chuàng)造性判斷方法精神內(nèi)涵的基礎上,對發(fā)明構思的理解、結合啟示的分析以及智慧貢獻進行了探討,對于門窗領域來說,其遮陽、通風、防蚊、防雨、防火、防盜、防爆、防輻射、密封、保溫方面的改進往往是細小的,因而在其創(chuàng)造性的判斷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技術問題的上位化,要注重技術方案的整體性,同時要站位門窗領域技術人員的角度進行思考,在此基礎上對是否具備創(chuàng)造性作出正確和恰當?shù)脑u判。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chǎn)權局,專利審查指南2010[M].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0: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