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星
摘 要:最大限度利用現有工藝條件,采用最經濟的辦法對¢22螺進行兩切分改造。希望通過文章的分析與論述,可以為有關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22螺兩切分;工藝控制;改進;降低消耗
1 概述
福建三鋼小蕉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羅源分公司軋鋼車間A生產線是一條全連續短應力軋鋼機組,由4架¢610短應力軋機、4架¢535短應力軋機、6架¢470短應力軋機、4架¢380短應力軋機組成,年設計生產能力100萬噸。主要生產¢14、¢16、¢18、¢20、¢22兩切分、¢22、¢25、¢28¢32單線軋制熱軋帶肋鋼筋。產品為熱軋帶肋鋼筋HRB400、HRB400E12-32mm(直條)、HRB500、HRB500E12-25mm
(直條);熱軋光圓鋼筋HPB300 14-22mm(直條)。
2 工藝流程
生產線使用原料為150×150×12000mm連鑄坯,經過燃高爐煤氣推鋼式加熱爐加熱,再由粗軋六架軋機、中軋六架軋機、精軋六架軋機軋制出成品,再經過倍尺飛剪分段剪切,經冷床冷卻、定尺剪切、精整收集入庫。前十四架軋機采用平立交替布置方式,成品機架采用立式機架,避免了軋制大規格時成品前孔進成品孔扭轉不易的問題。
3 單線生產22螺存在問題
(1)根據品種結構安排,目前A生產線主要以生產18以上大規格螺紋鋼為主,由于18、20螺采用切分軋制,原22螺單線生產成為成品截面積最小的品種,為保證最大限度的提高產量,成品速度達到了14.2米以上,但產量仍然無法滿足加熱能力,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特別是電耗及煤氣耗影響尤其嚴重。
(2)由于成品速度在所有品種是最快的,冷床也被發揮到了極限,造成冷床上鋼故障是所有品種中最多的,嚴重制約了產能的提升,而成品在冷床停留的時間是最短的,又造成成品還沒有完全冷卻就到了定尺剪切,很容易造成成品的彎曲,既影響產品表面質量,又不利于負偏差的控制。
4 ¢22螺兩切分設計思路
(1)充分利用¢20螺兩切分的工藝基礎進行修改設計:1#用箱
形孔、2-5#用平輥軋制,6#采用圓孔進行軋件的收尾,防止開花尾的產生,7-11#采用平輥軋制,取消12#,13、14#采用平輥軋制,15#預切,16#切分同,經過17、18#軋出成品。
(2)¢22螺兩切分后,成品斷面面積將從軋線所有規格最小變成僅次于¢32螺,軋制速度大幅降低,會造成精軋電機轉速低于額定轉速,而粗軋電機轉速又高于額定轉速的情況,因此考慮K1-K4配輥間距與¢20螺相同,大輥徑先加工成¢20螺孔型,在小輥徑時再加工成¢22螺孔型,從而保證精軋電機轉速在額定范圍內,避免電機低于額定轉速造成的額外電流增加。
(3)由于成品斷面大幅增加,原有的十八架軋機改為取消12#機架,這樣軋件從11#水平軋機出來本身就是扁矩形,進行13#水平軋機再次壓下咬入更為容易,減小了咬入沖擊,同時進一步降低了電耗。
(4)導衛設計:
a.切分成品道現用進口為0930導衛,外形太小,無法滿足¢22螺兩切分使用,因此考慮K1進口采用新的RE40導衛
b.K2進口采用滑動導衛,利用現有20K2夾板進行加工改造。
c.K3、K4進口采用¢20螺的雙排導輪進口0930C導衛總成,將進口夾板進行加工改造,K4出口導板采用新設計滑動導板。
d.K3切分出口采用¢20螺CTD切分輪導衛總成,切分出口導板則要重新做¢22螺的切分導板
e.K5進口采用¢20螺DR4A雙排導輪進口,確保軋件的穩定。
f.為保證軋制的穩定性,中軋除7#架外,原8、10#立式機架采用滾動進口,現將9、11#原滑動進口也改為滾動進口。
5 改造后試生產情況
(1)經過兩天多共七個班的試生產,總體達到預期效果,成品彎曲及冷床亂鋼現象基本消失,電耗大幅度降低10-12度。
(2)每根鋼坯的過鋼時間為45秒,但實際最高班產卻只達到
1060噸,沒有達到預期的1200噸/班以上產量。主要是由于試軋期間,軋制節奏控制的較慢,兩根鋼之間距離拉的較開,同時調整時間較長,影響了作業率。
(3)有兩個班成品有出現過切分帶加工不干凈導致折疊現象。
主要還是預切分孔及切分孔輥縫收的不足,沒有完成按工藝要求操作,導致切分帶較厚,也造成了K3出口導衛的粘渣,同時為保證過鋼順利,K2滑動進口平板寬度放的較大,料型扶不正,不利于切分帶的加工,因此準備K2也投入0930滾動導衛,確保軋制穩順。
(4)軋制過程調整、工藝分布不夠合理,負荷分配不夠理想,出現軋制故障9次,有一個班調整較不理想,11#料型寬高比設計不理想,由于11-13#軋機距離較遠,造成11#料進13#時軋件出現扭轉導致13#無法咬入的軋制故障,因此要根據各道次電流情況重新進行分配壓下,同時要減少11#厚度,確保11#料型寬高比達到1.5左右,防止軋件扭轉。
(5)查成品兩線差及每段倍尺負偏差,比較理想,扣除尾鋼偏差在0.5%范圍內。
(6)尾鋼負偏差與其它段倍尺相比基本更重1%,說明來料尾部還存在倒坯現象,因此對粗中軋料型要進行檢查,杜絕尾部夾持不到的情況。
(7)為減輕K1、K2軋制壓力,K3切分料型相較單線更小,造成K2寬度有些不足,因此成品橫肋有些充不滿。這時應適當減小K2厚度,在保證成品不出現沒縱肋的同時盡可能放大K1內徑,從而保證成品表面質量。
6 試生產指標與2016年單線指標對比情況見表1
7 結束語
隨著工藝的進一步優化,員工技能的進一步提高,雙線的指標必將實現大幅度提升,從而帶動效益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