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輝
摘 要:城市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較大,科學有效的規劃是城市建設的基礎,也是城市發展的總綱,城市要想形成可持續發展,則需要規劃做前提,規劃和城市建設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在城市未來建設中發揮巨大作用。但是,目前來看,我國許多城市沒有規劃與設計,使城市發展不合理、不科學,盲目追求眼前經濟效益是城市現存在弊端,忽視了城市可持續效應,沒有把未來與現實有機結合,導致城市發展陷入誤區,形成不了長期環境效益,城市污染和破壞嚴重的情況不斷出現,阻礙現代城市化進程發展,對人們生活造成不良導向,只有全面強化城市規劃理念,強化生態城市認識,才能保證城市規劃發揮作用,提高城市規劃設計水平。文章主要通過對再生資源有效利用、優化城市生態系統的分析,進一步提出改善人們生活環境、建設宜居城市方法與措施,為城市規劃設計提供思路,保證城市形成可持續發展態勢。
關鍵詞:城市規劃;規劃設計;探析
引言
時代發展與進步,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城市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得到的落實,城市規劃設計越來越受到重視,城市規劃設計不是盲目開發,需要有機結合當地生態要素,滿足自然規律,解決人文理念,城市規劃設計有著基本的遵循,目前來看,城市規劃基本把生態規劃都作為首要理念,全面融入城市規劃設計思路中,形成了蓬勃發展的新形態,為了保證城市定位合理、發展科學,就需要重點探討城市規劃設計中的原則和目標,這樣,才能建設出宜居城市、生態城市、健康城市,促進城市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1 生態城市規劃基本原則
城市不是隨意規劃設計的,需要根據當地自然生態做好調整與設計,俗話說:“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良好的城市規劃需要把握規律本質,通過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良好控制,在既定原則指導下進行城市建設,才能滿足城市未來發展需求,就具體生態城市規劃原則,大體總結如下。
1.1 城市規劃的最優化原則
城市生態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礎,生態位最優化是城市未來發展的關鍵點,生態位原則我們需要把握兩方面,一是宏觀,二是微觀。從宏觀理念上看,城市生態位是整個城市經濟、文化等的集中體現,對城市空間布局有直接影響,是城市經濟發展的基本前提,是各項事業得以發展的保障,影響著人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態必須和城市人們生活協調一致,與生活水平相互適應。從微觀上看,城市生態位建設又是每個地區創造生態環境體系的一部分,要和總體規劃保持協調發展,微觀上對居住起到影響,對每個城市居民都有關聯度。什么是生態位,主要就是物種群落中的比值,對空間和營養所占據的比例。良好的城市生態建設,能夠有效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保證城市未來發展秩序,城市生態位包含生產生態位、生活生態位。
1.2 城市規劃的成長性原則
城市的建設不是短期目標,是一項長期工程,要想保證城市有一個良好的未來,則需要把城市規劃提高到戰略地位進行控制,城市規劃影響著人們生活和工作。城市規劃要有長遠考慮,不能站在眼前利益角度,要根據未來發展與變化,及時調整好城市功能,保證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與提高,規劃的時候需要全局綜合考慮,為城市未來發展留下足夠空間。對城市資源的利用,不能無限度開發,需要對今后有一個規劃,使城市資源利用遵循成長性原則,不然就會導致資源短缺,影響城市未來建設,城市成長性也體現到生態、歷史、文化等精神層面。
1.3 城市規劃的承載力原則
城市發展越來越大,一種形態是無限延伸,一種形態是建設衛星城鎮,當前,城市已經通過第二種方式形成了良好的循環,這就是充分考慮到了城市未來承載力的問題,一個城市要想做強,必須考慮未來發展承載功能,空間有多大城市就會發展多大,城市資源、水源是城市生態承載力,建設時,需要全面考慮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生態系統的水平,是否能夠承攬無限壯大的人口。承載力一是城市人口承受力,城市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資源,那么人口數量就會不斷增加,在高速度增長的人口現狀下,勢必導致多方面消耗,過多人口不僅會造成資源不足,還會產生大量的垃圾,增加了城市管理難度,給城市發展帶來隱患;二是城市生態系統承受力,城市生態是一個城市均衡發展的基礎,如果生態失去控制,則會導致城市資源短缺,規劃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城市水平、經濟發展狀況等,從根本上把握生態建設;三是城市產業結構承載力,城市發展是需要經濟基礎的,沒有好的經濟基礎,城市就失去吸引力,良好的產業鏈生態是城市得以發展的前提,構建產業發展能力強的城市,就必須有著良好產業鏈,實現資源高利用、低排放、低污染,最終實現區域經濟快速持續發展;四是環境承載力,城市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垃圾排放,城市需要有足夠的廢棄物處理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城市環境健康,符合城市生態發展定位,城市要想實現資源合理利用、減少浪費,就需要建立起一個自凈能力強的生態圈層,解決城市污染問題,保證城市健康發展,規劃設計時要全面提高城市自凈能力,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1.4 城市規劃的多樣性原則
城市宜居不僅是生活舒適,更需要考慮其他娛樂功能建設,城市要遵循多樣性原則,以人的活動為基礎,做好多樣化設計,分散人群又集合人群,使人們在城市中能夠找到適合自身的活動。城市功能規劃設計,要展示多元化多樣化,就需要充分考慮到大氣環境、水環境、巖土環境要素,使各要素之間達到協調,滿足人們生活需求,使人口、資源、環境更加集中,較大程度上實現城市生物多樣性活動,體現不同特色與風貌。
2 生態城市規劃目標和內容
要想建設生態城市,則需要嚴格遵循城市發展總體目標,使城市更加科學合理布局,確保未來可持續發展,當前,生態城市、文化城市定位已經成為主流,城市在全面發展經濟的同時,更需要體現社會價值、生態價值、文化價值,實現人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城市規劃目標要明確,導向清晰。
2.1 城市規劃目標設計
城市規劃要有一個總體目標,通過目標設計保證城市未來發展,目標設計一是和諧,和諧是一個城市的基本內容,是生態城市規劃的核心,通過和諧設計,全面解決好人與自然的矛盾,解決好城市生態系統功能。二是可持續,城市片面追求經濟增長是錯誤的城市發展觀,一定要依據當地生態做好規劃設計,保證城市科學發展,實現良好資源的優化配置,進一步使城市向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三是高效,城市運轉需要高效率,要改變以往“高能耗”,提倡低污染,形成城市良性循環。四是整體,城市規劃不是割裂的,需要達到社會、經濟和環境三者統一,突出社會理念的同時,保證生態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2.2 生態城市規劃內容
城市規劃需要合理考慮區域和人的關系,城市區域規劃要對城市準確定位,合理利用好現有的土地、能源、交通等,實現資源互補。城市人居規劃在強調城市產業建設的同時,確保人們居住環境健康,為城市居民打造良好環境,實現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高度和諧的總體目標。
3 結束語
城市承載著人們生活、工作、休閑,要想有效設計規劃好城市,則需要以人為本,堅持可持續發展,從全局、長遠利益出發,綜合考慮人口、環境、社會和經濟因素,最終實現城市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歐兵,韋蘭.關于生態城市規劃之對策綜述[J].商品與質量.學術觀察,2013(06):135.
[2]楊培峰,易勁.“生態”理解三境界——兼論生態文明指導下的生態城市規劃研究[J].規劃師,2013,29(0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