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瑋
摘要:研究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旨在從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中總結經驗,找到優化教學手段、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本文通過分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常見問題闡釋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積極意義,并提出了若干建設性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近年來不斷出現在市場經濟發展、行業轉型升級等社會熱點問題討論與報道間的核心詞匯。而在中國快步邁入創新2.0的新征程中,創新能力培養更成為當前及未來人力資源核心競爭力培育的關鍵。這樣的主流意識和行動同樣深刻影響到了教育領域[1]。打破常規、通過變革傳統學校教育模式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正在成為包括城市和鄉鎮中小學校開展教育改革的重要形式與內容。
一、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常見問題
對學生的定位失當是比較典型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原本應當處于英語學習主體位置的學生被錯誤地放到了被動接受知識傳輸的客體地位,而教師的引導和輔助則過度強化到了“包辦”的程度。由于教育模式的慣性,正在進入青春期的學生特有的個性心理沒有被充分得到理解,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依然普遍性地存在教師面面俱到地灌輸現象。學生在這種氛圍中被壓抑了應有的獨立意識,越來越被束縛在全然依賴教師的框架中。久而久之,被動地死記硬背取代了更加自主和靈動的學習,初中英語教學成效也就?,F事倍功半的窘境。
二、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
在教育教學領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質上其實是培養學生自主、自覺式學習的能力,也就是學生能夠自行摸索出最適宜個體提高學習成效的規律或習慣。走別人走過的路,后果只能是模仿甚至抄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就是在培養學生獨立自主、不拘一格又卓有成效的能力。因此,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來說,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其實是在培養學生對于語言學習的自我開拓與發展。這一能力的培養不會局限在中學校園中提高英語的學習水平,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當創新成為一種意識、形成一種習慣 后,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乃至生活中,學生都會以創新的精神和行動開創出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策略
1、轉變觀念,讓學生回到正確的學習定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前提乃是敢于破舊。正所謂不破不立,舊的教育思維框架不被突破,就談不上創新能力的培養。要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培養起學生的創新能力,前提乃是轉變觀念,讓學生回到正確的學習定位。也就是說,學生才是語言學習的主體,教師只需要做好輔助與引導工作。正如每個中國人在嬰兒時期學習漢語一般,不需要家長把漢語的語法結構或者詞性配搭等長篇大論地講解一番,嬰兒也能夠在天性驅使下通過自主模仿和反復演練慢慢開口講話[3]。同理,英語學習出成效也需要學生自主、自覺地模仿、嘗試,真正作為語言學習的主體而存在,而非簡簡單單的知識“容器”。
不僅如此,語言學習是一個反復地試錯、改錯、再試、再改過程的循環,初中階段尚且有相對充裕的時間,教師不妨放開手腳,讓學生大膽嘗試。出現錯誤并不會天塌地陷,不盡完善也是語言學習最尋常的現象。只要學生找到了自己獨有的英語學習規律,則學習效果自然有所提升,也就能進一步提升自信,繼而在英語的聽說讀寫中發現學習的樂趣。當這樣的良性循環建立,學生也就能自覺自愿自發地尋找新方法、新技巧,如此,創新能力培養也就水到渠成、順理成章[4]。
2、增加學生自主式學習的比重。進入初中的學生正在迅速擺脫年幼兒童的蒙昧走向心智的成熟,越來越渴望獨立是這一時期學生群體最顯著的個性特點之一。獨立自主是推動創新、培養創新思維與能力最有力的輔助能量,教師只需恰當利用這樣的個性與心理特點,增加學生自主式學習的比重,就能在相當大程度上減少陳舊教學模式下容易造成的依賴心理和行為。比如課堂教學中合理分配教師講述與學生合作學習的時間與內容。同齡人之間的合作式學習往往能夠起到激發靈感的作用,沒有了師長傳授模式下的約束,學生在小組內部的自主探究自然更加生動、靈活。同時,潛藏在表象之下的知識漏洞或學習問題也更容易在學生分組學習過程中顯露出來,教師就能有更多機會進行引導分析與解決[2]。
另一方面,自主式學習可以延伸到課堂外更廣闊的時空。教師可以視具體情況增加課前預習的設問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讓課堂教學成為更多答疑解惑的場所。至于課后練習則不妨適當超越教材規定的范疇,比如融入更多英語文化和藝術性質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后自行搜索、瀏覽與學習。
3、多種教學形式融合,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信息時代下,英語教學有了更多輔助資源可供利用,比如互聯網、多媒體等。多種教學形式融合,充分利用技術手段不僅能夠激發起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也能夠營造出一種不拘一格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建立起英語課堂教學不止于書本加黑板的感性認識。比如影視資源、音視頻素材都是可供借鑒的輔助教學材料。只要學生發現了其中任何一種最中意的學習模式,則毋須教師督促,學生自己就會想方設法創造出更多的技巧與手段以滿足自己的學習興趣和愿望。而就在這樣的創造中,創新能力也就開始慢慢地萌芽和壯大。
四、結語
作為多年來學校正規教育中最重要的專業課程之一,英語教學無論在時間安排、課程設置乃至師資力量、教輔助資源配備諸多方面不可謂不全面周到。然而倍受師生雙方重視的英語教學傳統模式卻也因大量高分低能的應試型學生的出現而不斷受到質疑。探究其中原因,很重要的一點正在于既有教育模式中對教師作用的過度倚重,學生依賴成習慣。正因如此,在介于小學和高中之間的初中階段加強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乃是及時地糾偏。作為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從初中開始著力培養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創新能力不僅是在幫助學生于英語學習的早期摸索出相對個性化的學習規律、培養卓有成效的英語學習習慣,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一種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而思想上的創新除了能夠在學校教育期間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效外,更重要的意義在于夯實未來創新型人才培育的基礎,讓創新能力延伸到包括未來學習深造和求職就業的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1] 江秀平.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實效性例談[J].中學英語之友,2013(3):19.
[2] 高吉利.李秀萍.初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調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3.(02):27.
[3] 鄒彩苗.合作共贏,誰與爭鋒: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廣東科技,2012(13):25.
[4] 周月志.“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認識和探究[J].文教資料,201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