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敏+曹巍+任春霞+劉曉波+任湘琴
(石家莊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摘要】如今,高等職業院校英語教學在教改的進程中已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英語教學實用性差的問題,本文深刻的剖析了出現該問題的原因,闡述了高職實用性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并對此提出了相關的意見對策以提高高職英語教學水平和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 實用性英語教學 原因 必要性 對策
隨著我國高職英語改革的不斷深化,大學英語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測試方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學生的英語實際運用能力仍然較低,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并構建高等職業院校實用型英語教學體系是高職院校教學體制改革的重要命題。
一、構建實用性英語教學體系的必要性
馬克思主義表明,真理來源于實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我們要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人類親自投身實踐獲得的直接經驗和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學習獲取的間接經驗,都是實踐的產物并最終都要回歸于實踐。學生在英語課堂上所獲得的語言知識最終都要用于實際生活和工作之中,語言學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獲得來源于語言學習者在一定的語言環境或社會背景中借助教師或學習資料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學習環境中的四大要素即:“情景”、“協作”、“會話”、“意義建構”,而在這四大要素中“情景”又是其中最主要的要素。對于英語教學而言,所謂的情景,就是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并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運用的環境即英語語言運用的實踐平臺,由此可見構建實用性英語教學體系的重要意義。
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我國與外部世界的交流更加頻繁。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時代,外資企業的不斷入駐,對外貿易變得愈加平常,語言則成為國與國之間友好往來的重要工具,也成為畢業生進入社會進入外企的重要附加條件,“開放原代碼”、“外包”、“離岸生產”、“供應鏈”和“搜索技術”等一系列的就業機會都需要具備實用性語言的專業人才,而英語作為全國性的語言對高職畢業生來說,學習英語特別是實用性英語可以很大程度的為他們提高就業機會,所以,高職院校進行實用性英語教學改革、構建實用性英語教學體系是高職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體現。
二、高職實用性英語教學的現狀
1、英語語言環境差,實用性英語教學效果得不到充分體現。要體現英語的實用性,必須要有一定的語言環境,以確保在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能夠靈活運用于現實生活之中。高等職業院校大學英語將英語教學與運用英語相互剝離開來,在課內學習的英語知識在課外得不到運用,校園生活中也沒能融入學英語、說英語、用英語的良好氛圍,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大大降低。院校大學英語教課仍采用學科教學的方式,多是側重句法結構、詞匯的掌握,強調學生的記憶力,反而降低了對學生實際操練和運用能力的要求。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少,這樣的教學方式將會使學生英語運用能力降低,更加達不到實用英語的教學目標。
2、高職院校實用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建設的滯后。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人數不斷擴大,學校教師數量卻未有很大擴張,加上原來的高職教師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注重授課和講課,而忽視了對學生語言運用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了英語教學的質量。
3、高職英語教材體系無法適應實用性英語教學改革的要求。實用性英語要求教師授課內容要聯系生活,具有實用性,而目前高職英語教材與社會生活聯系較小,多抽象和理論知識,教材實用性差,可應用率低。
三、高職院校實用性英語體系的構建策略
1、明確實用性英語的教學目標,重新整合改革教學內容。高職的外語教學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教學目的,因此高職的英語教學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不能簡單的傳授外語語言知識,而應該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確立“以實用為主,應用為目的”的實用英語教學體系,其次,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突出其實用性和針對性,給與學生實踐機會,使得學生通過實踐獲取更多的外語知識,然后又能將這種實用性的知識用于具體實踐中,真正達到實用性英語的教學目的。
2、開發課堂實踐的教學模式,開發新的教學項目。語言的學習應該與練習和運用為主,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更多說的機會而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們聽老師講授知識,因此,可以將傳統的“教”與“授”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改為團隊合作模式,采用PBGS、案例互動、情景教學等新的教學教學方法,同時,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拓展每個學習單元的教學內容,開展主題式英語學習項目,教師負責給定學生主題,學生自行選擇搜集材料,并對材料進行分析、提煉、整理選擇出與主題相契合的內容,各小組成員再根據項目要求依據所整理的信息設計項目,最后對項目進行完善并在課堂上用英文展示團隊的合作項目,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的到鍛煉,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3、改革考核評價體系。建立與培養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相結合的考核評價體系,就此而言,以往單一的卷面測試以及口語測試只是對學生的語言知識進行了測定,未對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進行真正多元化多方位的考核和評估,因此英語考核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英語考核評價體系。教學評價體系要以促進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方法為目的,以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為主的兩種主要評價形式;評價主體多元化,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等評價方式。評價內容既要包括學業內容評價也要包括非學業內容評價,其中非學業內容的評價是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成果的進步多少來進行評價。這樣多元化的評估體系使得學生對自己的英語學習有一個很清楚的定位,從而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4、創造良好的語言實踐環境。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就要為他們創造良好的語言實踐環境,而創造良好的語言實踐環境需要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為學生提供語言練習的場所,因此可以創立教學平臺、教學網站、外語資源信息庫等,同時還要加強校內的語言訓練室的建設。課余多組織開展英語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舞臺劇表演比賽、英語情詩大賽等等,在保證學生“英語輸入”的過程中也要做到提高學生“英語輸出”的能力和水平。
結語:高職的實用英語體系的構建,就是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并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共同進步,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滿足時代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