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清
摘要:同一節課,我們可從不同的角度去評價,比如備課思路、師生互動、教學方法、板書等等。不過,說到底,我覺得評判一節課的標準,無非只有一條,就是看學生的反應。因為學生才是主體,老師的“教”歸根結底還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只有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課堂里來,學生才會最大限度地學得主動,學得輕松,并且學有所獲。
關鍵詞:高中物理;物理課堂;教學
不過,這里說的“熱情高漲”,并不單指課堂上的熱鬧程度。那種熱而不深的鬧哄哄的課堂,是我們應該極力避免的。物理課堂本身就注重理性,很多時候都需要靜下心深入思考。即使課堂有時到了情感共鳴的德育環節,也應該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所以,我所追求的物理課堂,全體學生都聚精會神地跟著老師的思路。根據老師的講解、提示、提問或各種活動安排,學生們很自然地做出一些點頭、發笑、凝神思考、回答、討論等反應。總之,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該說的時候說,該靜的時候靜,該笑的時候笑,甚至該哭的時候哭。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一節課要具有哪些特征呢?
一、保證深刻
我想,對于高中物理課堂,最首要的特征應該是深刻。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注重邏輯推理的學科,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在廣大教師隊伍中,對于體育教師或音樂教師,我們往往比較容易從外貌、著裝等特征上就能辨別出。然而,體育老師有體育老師的特點,音樂老師有音樂老師的特點,物理老師也應該有物理老師的特點。作為一名典型的物理教師,他在中學時代就應該對物理充滿較濃厚的興趣,進入大學后還要經過幾年的專業學習,有的甚至還會進入研究生學習階段。這樣的一名物理高材生,走向工作崗位后仍然常年跟“物理”打交道,等其成熟后自然會烙上“物理”的印記。這種印記,首先就是理性——遇事沉著冷靜,善于邏輯推理,樂于探究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本原。這種典型的物理教師,他會把這種理性帶進課堂,逐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這種充滿理性的物理課堂,教師與學生大多時候都處在這種嚴密的推理之中,自然就顯得異常深刻。
二、力求通俗
一堂課有了深刻作基礎,緊接著的特征就應該是通俗。因為“深入”總是跟“淺出”放在一起的。我認為,一切以語言為主的傳授知識、技巧、經驗等講授類活動,深入淺出都應該成為其基本特征。課堂教學不管教學內容多么值得聽,歸根結底還是要學生聽得懂,而要學生聽得懂,教師就應力求將深刻的東西講得通俗。所謂通俗,就是專業化的概念、道理、規律被一般人認可、接受。而中學階段的學生,其實還不能算一般人,他們的知識結構、思維水平還處在有待構建或開發的階段。而物理學,本身就是一門高度抽象、高度專業、嚴謹性強的自然科學,要想將這樣一門科學讓學生很好地接受,確實需要教師在“通俗”上下功夫。教師的備課除了備教材、備教法等,還要充分備學生,最主要就是要弄清學生的疑難點,知道學生在哪些地方會出現思維障礙,用怎樣的方式讓學生突破這些障礙。物理教學中離不開專業術語,但物理教師在很多內容的教學初始階段要避免使用那些術語,改用生活中學生熟悉、親切的語言。合格的教師都是真正熱愛生活的,物理教師更應該是。所謂“從生活走向物理”,就是說物理教師要巧妙地運用學生在生活中的感知,能夠很自然地舉出生活中的實例,或是讓學生用物理解決實際問題,以便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理解。所以,物理教學的通俗化,從很大程度上講就是生活化,包括物理教師的語言生活化與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的生活化。[1]
三、適當幽默
一堂深刻的物理課,學生值得去聽;一堂深刻且通俗的物理課,學生值得聽且聽得懂,但是否樂于聽,聽得愉悅、輕松呢?所以,幽默也是我課堂上所追求的另一大特征。學生的自制力總是有限的,需要教師不時采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即使一個約束力極強的學生,能夠四十分鐘都專注地聽完一節條理清晰、通俗易懂但平鋪直敘的物理課,從長遠來看,這節課對這位學生的發展也是不利的,至少他不會因為這節課變得更喜歡物理。更有可能的是這種情況,這位學生本來喜歡物理這樣的學科,但因為教師那樣索然無味的講述,變得對物理逐漸失去興趣。
幽默、風趣是一種機智,也是一種藝術。純粹的搞笑不是幽默,一堂課一直在搞笑也不是幽默。我相信,適當地幽默也需要功底,恐怕只有飽含生活智慧的教師才能將幽默運用得游刃有余。我常常發自內心地欣賞這樣的老師:他一張口要說話,就引得學生的期待;他舉手投足間,都招得學生喜愛;他的一顰一笑,都能博得學生的滿堂喝彩。[2]
四、滲透德育
最后,教師不要忘了最根本的一點,教書的目的是為了育人。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滲入德育也是必不可缺的,物理課堂自然也不例外。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便是引導教師除了要達成知識、技能、方法的目標,還要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物理教師要努力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物理教學中的德育功能,總結起來至少包括審美、唯物主義、品格意志、愛國主義教育等方面。教師不僅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這些,更要重視教學中自然生成的德育環節,這樣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學生更易認同。
作為一名有追求的物理教師,應該自覺地將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使命,在與學生打交道的任何過程中隨時準備進行“德育”,將德育變成自己的一種從教習慣,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恰如其分地滲透德育。這樣的課堂,才能真正做到師生價值認同、情感共鳴,才是真正有境界的課堂。
章,是北京四中劉長銘校長的《我所理解的好課標準》。文中提到的好課標準,依次是“有知識、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對照我所追求的課堂特征,有知識、有方法、有思想就是深刻,有生活就是通俗,有境界就是要潛移默化、教書育人,那我追求的那樣的課堂,應該就是劉校長眼中真正的好課了。只是,知道怎樣算好課并不難,難的是如何使一堂課真正同時顯著地具備上述四種特征。路還長,但至少方向對了??
參考文獻
[1] 王志英. 高中物理教學淺析[J]. 科技展望,2014,(19):69.
[2] 李麗. 關于如何激發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探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5,(1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