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嘉葆
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作文本身有無創造個性直接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因而個性化作文教學成為作文教學發展的必然。本文從四個方面提出了小學生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個性化;作文;教學
作文是個性的產物,不同的人寫作應各具特色,作文本身有無創造個性直接決定著作文的質量,個性化作文教學成為作文教學發展的必然。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獨特個性呢?
一、廣泛閱讀,大量積累
“厚積而薄發”,學生只有在一定的語言積累上,才能自由表達。個人覺得不能只讓學生看作文書,還應涉獵廣泛,名家名篇,科普作品等。讓學生通過讀書感受生活的真實,每讀一本書要談一次感受,寫一次體會。每個學生設一本《我和好書交朋友》,可以搜集好詞好句、成語等,在平時的作文中嘗試著運用。經過長期的積累和內化,學生的語言資料庫不斷豐富,學會用欣賞的眼光發現別人作品中的亮點,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寫出有靈氣、有個性的佳作。
二、體驗生活,豐富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這段話形象說明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我們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選取素材,寫出真實感人、有個性、有創意的文章。學生課余生活豐富多彩,要想讓學生選擇到有意義的內容,教師必須有意識引導學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心去感受,懂得體驗生活。
三、個別指導,因材施教
學生寫作心理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必須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學生的寫作心理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根據每個學生寫作心理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
1、寫前指導因生而異。對寫作能力強的學生,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讓他們獨立作文,指導重點放在思想的點撥上。對寫作能力差的學生,應重視基本功的訓練,幫助他們解決選材組材、用詞造句方面的困難,由扶到放,逐步提高要求。對具有發散性思維品質的學生,要幫助他們對材料進行精加工,使他們認識到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材料背后蘊藏的意義。對具有集中性思維品質的學生,啟發他們展開想象和聯想,幫助他們廣泛占有材料并引導從不同角度來分析、處理材料。
2、立意的求異性。學生生活經歷不同,興趣愛好不同,個性情感體驗也會不相同,對同一件事,同一種事物,不同的學生也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因而學生在作文中也會流露出不同的思想。因此,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光看社會,展開獨立思考,表達自己的見解;還要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求異思維的訓練,指導學生寫同一題目的習作時,引導它的多義性,啟發他們從不同角度去立意,使一篇文章有多種寫法,達到同題求異,立意得以突破。
3、自由表達,抒發情感。學生的語言具有獨特的個性特征,在寫作之時,可以讓他們大膽地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要肯定學生使用一些不很成熟但極富個性的語言、句式,甚至一些獨創的詞語等,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
4、多元評價,突顯個性。每次作文草稿完成后,先由學生反復自改,從文章的立意、選材、布局、語言等方面反復琢磨,精心修改。接著由教師瀏覽全班作文,選擇一篇最有代表性的文章,精心批改,點評,作為修改的范例,作批改方法的指導。最后四人一組互批互改,改后全班推薦兩至三篇在班上交流,由學生進行評析,在此基礎上寫好作文后記。學生拿到批改的作文后,可以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個性化作文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的指導在小學生個性化作文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引導學生“以我筆抒我心”,寫出真正具有個性的文章,形成鮮明獨特的作文個性,是作文教學的長遠目標。
參考文獻
[1] 呂艷輝. 小學語文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2] 劉衛民. 淺談個性化作文教學[J]. 中國教師,2011,(S2):17-18.
[3] 鄭新梅. 個性化作文教學之我見[J]. 學周刊,2011,(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