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宏
摘要:職業生涯規劃對于大學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夠幫助大學生明確自己的成長路線,制定奮斗目標,對于日后發展奠定基礎。本文將圍繞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高專;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措施
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形勢十分嚴峻,企業找不到符合要求的人才,學生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如何做好企業崗位需求與學生能力素質有效搭配,就需要學校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的是大學生在大學生活階段通過對自身和外部環境的了解,為自己確立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大學階段的學習計劃、發展計劃,為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
二、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問題
1、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一般在大學一年級開設,意在幫助高職高專大學生了解所學專業的學科特色和行業就業形勢,初步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和技能,增強主動規劃的意識和積極性。但大部分高職高專學生職業規劃意識淡薄,職業目標模糊,沒有意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性,職業生涯規劃缺乏主動性和持續性。
2、高職高專院校師資隊伍教學水平參差不齊。目前,高職高專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授課老師大多都是學工系統一線輔導員或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工作人員。這些教師缺乏對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教學方法,雖然具有豐富的學生工作經驗,但專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對社會環境、職業環境了解不夠深入,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效果無法保證。
3、高職高專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系統性不強。當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系列課程,對學生進行相關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指導,但僅停留在課堂教學層面,嚴重缺乏系統性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沒有把高職高專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作為一個重大工程、一個系統工程來規劃和實施,缺少全程化、全員化的職業發展與就業教育。高職高專大學生只是初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內容和方法,但在高職高專大學生三年中沒有執行既定的職業路徑和實施計劃,對職業生涯的發展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三、符合高職高專院校實際情況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有效措施
1、高職高專院校與企業相結合,共同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1)校企合作開發課程。在教育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標準的框架下,邀請企業專家參與課程的開發。根據企業對從業人員的從業素質、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設置既滿足企業需求,又符合高職高專院校學生職業發展特點的教學內容。校企合作或訂單式培養企業可針對學生職業期待高,專業相關度、就業滿意度低,就業穩定性差的特點增加專業前瞻性、行業發展趨勢、企業文化等教學內容,將學生職業規劃教育與企業新員工錄用和培訓工作有機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從業素質。(2)校企合作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企業全程介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講座、培訓、實習實訓等形式參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教學工作。在職業認知、專業崗位及工作任務調研、生涯人物訪談、職業崗位體驗等教學環節,由企業專家主導,可根據情況組織學生到企業實地體驗教學。針對畢業生首選體制內就業,民營企業就業者離職率高的情況,聘請有體制內工作經歷的成功企業家現身說法,展現非公有制企業的魅力,引導學生認可并自愿服務于非公有制企業。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是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贏”的有效途徑,有效拓展了技術與技能培養的教育資源,提高了畢業生對職業崗位要求的適應程度,同時也拓寬了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2、理實并重、項目驅動,踐行“教、學、賽、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1)實施“項目引領、任務”教學方法。在遵循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規律的前提下,實行項目化教學、踐行融“教、學、賽、做”為一體的教學方法。教師以項目為引領,以任務為驅動,以知識為紐帶,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體的、操作性強的任務,學生圍繞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組內自主學習、各小組合作探究,實現知識的建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用任務和項目引入新知識,拋出重難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鞏固已學知識并學以致用、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此外,課外實踐是高職高專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環節,鼓勵大學生參與專業相關職業崗位調研、暑期社會實踐、專業崗位體驗等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職業能力[2]。(2)舉辦職業生涯規劃大賽。舉辦一年一度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家參與比賽方案的設計并擔任評委。職業生涯規劃老師指導學生在了解自身性格、興趣、技能、特長、價值觀和整個勞動力市場、具體崗位職責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制作出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的生涯規劃書并現場展示。通過比賽傳播職業規劃理念,引領規劃實踐,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增強學習動力,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成才觀,并借以鞏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成果,提升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的能力。(3)開展職業崗位體驗和頂崗實習。組織學生到企業參加職業崗位體驗活動和頂崗實習,通過實踐實習學生能盡快了解企業和工作崗位,明確職業發展方向和自身素質與企業要求的差距,找準職業定位,有針對性地提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企業可根據學生實踐表現及時向學校提出反饋意見,協助學校調整培養方案,培養出受企業歡迎的具有較高職業意識和較好職業素養的高技能人才。同時也能縮短企業日后的培養周期,有效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高職高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關系著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學習方向、社會實踐方向、就業與未來職業發展方向。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有效的方法加強對高職高專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引導,為高職高專學生日后的就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蔣嶸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28(3):139-141.
[2] 黃紅湖.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就業教育模式探析[J].福建信息技術教育,2015(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