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紅
英語分站拉力賽是勝利油田的一個老項目,項目的宗旨是,緊緊圍繞中石化和勝利油田人才培養需求,為勝利油田乃至中石化選拔、培養更多的國際化儲備人才、國際項目技術和管理類人才,全面提高勝利油田乃至中石化的國際競爭力。
2016年11月,我們剛剛結束了第十屆英語分站拉力賽。從項目最初的思路進行分站、每站集中培訓五天、一站一主題、以賽促培到之后的O2O、翻轉課堂、微課堂,我們一直在緊跟培訓前沿,不斷對項目進行創新。
在復盤中優化項目設計
英語分站拉力賽項目為期1年,分為4站,每一站會有5天的集中培訓時間。在2015年第九屆英語分站拉力賽結束的當天,項目組邀請了幾名學員代表參加了拉力賽項目的復盤,學員對我們項目的組織和設計提出了兩點質疑。
一是每兩站集中培訓期間,每周五下午2個小時的實時課堂,很難保證學習效果,下一站集中培訓期間的翻轉課堂也難以實施。雖然實時課堂的初衷是搭建O2O學習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有機融合,提升培訓的廣度和深度,但由于借助了中石化遠程平臺和內部網絡,造成很多工作在鉆探一線的學員無法參與。即使學員在辦公室能上內網,也可能因領導安排其他的工作而無法全程參與。雖然我們出發點很好,想通過實時課堂前置下一站的培訓內容,但學員參與度并不高。
二是整個項目的設計采用“一站一主題”,每站五天的集中培訓,雖然會短時間燃起學員的英語學習熱情,但幾天之后,激情散去,學員學習的內容也忘得差不多了,英語水平就像過山車一樣,得不到持續的提升。
在沒有語言交流大環境的情況下,讓學員的英語學習持續下去,是確保拉力賽四站培訓結束之后每個學員都有收獲和提高的前提。而且這種持續要借助一種人人都可及的渠道或工具,滿足工學矛盾的需要,既不會占用學員每天太多的時間,實現隨時隨地想學就學,又可以激發學員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這些都是我們在設計第十屆英語分站拉力賽項目時關注的焦點。結合實際需要,我們決定采取碎片化學習模式,輔以移動化、游戲化和社區化,不僅能解決工學矛盾、英語學習的持續性問題,而且可以使培訓達到前展后延的效果。
分站漸進式打卡
兩站之間的鋪路石
借助微信交流平臺,我們為參訓學員建立了微信打卡群,并充分利用英語學習APP,為學員營造持續的英語學習環境。
選擇合適的英語學習APP
在集中培訓的兩站之間,我們會為學員選擇合適的英語學習APP(見圖表1),要求學員每天抽出5~10分鐘進行學習分享,并逐漸增大難度。一、二站之間是百詞斬,以單詞記憶為主。學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選擇合適的模塊(如托福、雅思、四級、六級、新概念等),制訂學習計劃(如單詞記憶量、模塊完成時間等),并每天將單詞記憶成果在群里打卡分享。二、三站之間重點關注聽力,我們選擇的是VOA,要求學員每天堅持聽一段音頻,聽完之后打卡分享。三、四站之間關注閱讀,我們推薦了扇貝新聞和有聲雙語小說兩個APP,學員讀完每天計劃的內容,即可以在群中打卡分享。
激勵和監督作保障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為了保證效果,我們配有適當的激勵和監督措施。
榜樣示范和監督
每兩站之間,項目組成員每天領先打卡,他們不僅是學員打卡的監督者,而且是積極參與者。此外,我們會每周公布學員打卡進展以及打卡排行榜,這也起到了督促作用。學員在項目組成員的帶領下紛紛曬出自己的打卡成果。
學習行為社區化
我們將學員分成幾個學習團隊,選出組長,負責督促、鼓勵本小組成員打卡。在集訓期間,還設立打卡“星級個人”(打卡次數最多者)和“星級團隊”(團隊所有成員打卡次數之和最多者)的獎項,在此驅動下,團隊成員為了不給團隊拖后腿,也會主動投入到打卡的行列。
學習行為游戲化
學習行為游戲化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自發的個人及團隊PK。一些APP自帶個人及團隊PK功能,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無趣或枯燥的時候,可以在班級里約上幾個學員,一起參與個人或團隊PK。如此,我們便將簡單枯燥的事情游戲化、有趣化了。
另一種是集訓期間的個人和團隊PK,我們稱之為“一戰到底”。以團隊賽為例,分3輪,第一輪為單詞描述,計時5分鐘,由一名學員面對大屏幕用英語描述單詞,其他團隊成員背對屏幕,輪流回答所描述單詞,答對者得一分。第二輪為聽力問答,計時5分鐘,團隊成員輪流重述聽到的英語句子、陳述聽力片段的主旨大意或回答與段落相關的問題,答對者記2分。第三輪為句子互譯,計時5分鐘,大屏幕上依次顯示一句英語或漢語,團隊成員對句子進行口譯,答對者記3分。3輪總分最高者獲勝,獲勝團隊每一名成員可在本站比賽總成績中獲加1分。
測試與獎勵并行
拉力賽每一站集訓期間的最后一天,通常會安排學員進行筆試(聽、讀、寫能力測試)和口試(聽、說能力測試)。口試采用陳述、話題討論、辯論、談判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口試過程中會進行全程錄音,以方便學員對自己兩站的表現進行比對。通過筆試成績分析及錄音比對可以看出,堅持打卡的學員,在聽、說、讀、寫方面的進步遠遠超出沒有參與打卡的學員。
此外,從拉力賽第二站開始,每站都設有進步獎,是對學員本站學習和兩站之間打卡努力的肯定。兩站筆試和口試成績綜合排名進步最快的前五名學員可獲得該獎項。獲得獎項的學員看到自己打卡努力的成果,自然會繼續堅持,且持續有學員在這種氣氛的帶動下加入打卡行列。
整個項目4站培訓期間,學員堅持效果相當好,參與培訓的2/3學員都做到了“日日學英語,天天來打卡”,即使在項目4站培訓結束后,習慣仍然驅使他們每天打卡,分享成果。
移動學習“微課堂”
隨時隨地想學就學
借助微信等新媒體傳播速度快、受眾范圍廣、便捷高效的優勢,我們充分利用學習微時間,打造了移動學習“微課堂”。這對每一個微信群來說并不新鮮,每個群都會有相關內容的推送。可是推送下去之后,學員看不看可能很少有人再去關注。我們的創新點在于時間和話題選擇,以及設計機制鼓勵學員進行相關的討論。
合理選擇時間和話題
在英語分站拉力賽這個培訓項目中,參訓學員年齡都比較小,大部分是85后。他們在微信群里很活躍,特別是晚上睡前一段時間,是大家使用手機的一個高頻時間,也是我們推送的好時機。所以,我們每周會選擇1~2個討論話題在晚上8點至9點之間推送。
對推送內容的選擇,不是枯燥的語法或單詞背誦,而是大家關心的熱點、比較有趣的開放性話題或西方風俗文化,如南海仲裁案,特朗普、米歇爾演講和英式早餐(A full English Breakfast)等。
引導學員討論
完成文章、視頻或話題的推送只是微課堂的第一步,之后,我們會通過ORID焦點討論思路,設計問題,引導學員參與討論。例如,在推送米歇爾演講的視頻時,話題引導者依次拋出問題:演講中的關鍵點有哪些?哪一部分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們在演講時需要考慮哪些關鍵因素?如何做好演講?所有問題都用英語提問,學員在用英語參與討論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又提高了英語交流水平。
“我與專家微對話”
“我與專家微對話”是微課堂的另外一種呈現形式,活動由外教發起和主持,通過微信群“按住說話”功能來實現,主題聚焦于文化,如英式早餐、下午茶等。在這種輕松的交流環境下,學員紛紛參與討論,鍛煉了自己的口語。
微課堂雖然為自愿參與,但討論主題會在下一站的集訓筆試或口試中有所體現。每次都有超過1/2的學員在興趣和獲取高成績的雙重驅動下,主動加入到討論中來。
開發微課
滿足專業英語學習需求
拉力賽項目第三站設計的主題是石油專業英語學習。前兩站為通用英語學習,第四站聚焦于商務英語及項目成果檢驗與總結。通用英語可以通過APP學習打卡,以及“微課堂”推送,專業英語則比較缺乏學習資料。由于石油石化行業的特殊性及海外市場開拓的需求,專業英語的學習又是必須的,只能組織相關授課教師進行開發。因此,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我們除了注重了解學員需求,找準痛點外,也會不斷提煉、總結、沉淀授課內容。
三大體系微課 專業學習全覆蓋
在因微而便、微而不碎和隨需而學三大開發原則的指導下,項目組開發了三個體系:國際鉆井項目英語系列、鉆井項目HSE系列及國際項目生活場景系列,共40門微課(見圖表2)。國際鉆井項目英語系列側重于鉆機設備及鉆井程序的介紹;鉆井項目HSE系列課程基于目前勝利工程公司主要的海外市場——沙特現場HSE手冊,將其中的重點項設計為微課,如硫化氫防護、消防等;國際項目生活場景系列,則聚焦于生活場景模擬,從出入海關開始,將安檢、登機、就醫、購物等場景在對話中模擬呈現,確保每一名海外項目員工在學完這一體系的課程之后,都能進行基本的生活交流。
三大模塊 游戲化和交互性設計
每一門微課都注重設計的游戲化和交互性,學習時間不超過10分鐘,分成三個模塊:“單詞練兵”“內容呈現”和“鞏固提高”。
“單詞練兵”是專業單詞的學習,借鑒了百詞斬的思路,學員可根據單詞和讀音,選擇對應的單詞圖片,選對自動進入下一個單詞,選錯則會出現單詞提示,學習者可根據提示重新選擇,直到選對為止,如此便實現了單詞學習的交互。
“內容呈現”是一個2~3分鐘的小視頻,視頻中不僅介紹主題內容和重點表達方式,也會不斷地呈現“單詞練兵”環節的單詞,加深學員記憶。
“鞏固提高”是一個游戲化的小測驗,學習者需將單詞拉至圖片對應的位置,完成整個微課的學習(見圖表3)。
通過這三個模塊的設計,學員用5~10分鐘即可掌握微課中的基本詞匯及表達。
碎片化英語學習在勝利油田的推廣,有效緩解了企業員工的工學矛盾,實現了培訓的前展和后延,提高了參訓學員的語言讀寫和交流能力。學員在一年四站的培訓和持續學習之后,能夠無障礙閱讀外部項目的設計、手冊等相關英語資料,勝任海外項目的語言溝通要求,為穩定和開拓勝利油田外部市場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