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オオ?
摘要:回溯歷史可以發現,中國的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商道,更是實現不同國家、地區文化交互的坦途,其表現出不同國家、地區對開放共享的迫切訴求。而新時期的“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也不僅僅是經濟的合作,更離不開文化的交流。作為文化館,應該牢牢抓住“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加強優秀文化的發展與繁榮。因此,本文將從“一帶一路”格局的提出入手,分析“一帶一路”為文化產業帶來的發展契機,并從文化館的視角來分析“一帶一路”背景下如何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以供參考。
關鍵詞: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合作機制;合作平臺
引言
《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審議通過,為“一帶一路”文化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繪制了路線圖。盡管這一戰略藍圖構想乃是由我國提出,但其惠及的對象并不僅僅是中國,實則乃是一種全球化時代文化共同體的構筑。可以展望的是,此項戰略藍圖將發揮文化的紐帶作用,使不同國家與地區實現文化層面的深入交流,進而實現共同發展。由此可見,在踐行一帶一路的進程當中,必須注重文化產業的凝聚性力量,并依托文化產業實現對不同國家與地區的文化交流的深層次促進。
一、“一帶一路”格局的提出
誕生于漢代的絲綢之路至今已經有了千年的歷史,這條打通亞歐大陸、曾有著“玉石之路”美譽的通道,昭示著人類突破地域阻隔,追求開放共享的精神。兩千多年之前,劉徹麾下的張騫打通了絲路,其后,東漢時期的班超將絲路延展到歐洲大陸,自此開創了中國同域外文化、經濟實現深度交流的全新格局。也正是自此開始,中國以其雄渾的氣魄傲然挺立于世界之林,從此,中華文化開始了對世界文明進程的深遠影響,同時也正是通過絲綢之路,為世界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的窗口。絲綢之路猶如一條架設于亞歐大陸之間的高架橋,使中國同域外國家、地區的文化、經濟交流變得日益頻繁。可以說,彼時絲綢之路的存在意義,相當于為彼時的世界創設了類似于今日全球化的文化交流契機。習總書記在2013年出訪中亞等一些國家時,指出中國愿意同這些國家精誠合作,共同尋求發展的契機。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所謂的“一帶一路”乃是“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從這一戰略藍圖的構想來看,其表明了中國同域外國家開展深度合作的決心與誠心,表明了中國政府長期遵循的與其他國家共謀發展的莊嚴承諾。
二、“一帶一路”為文化產業帶來的發展契機
從我國的整體地區經濟建設版圖來看,西部經濟整體發展情況明顯落后于東部地區,因而近年來我國政府一直積極踐行西部開發戰略,以期推動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實現同其它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看齊。通過“一帶一路”戰略藍圖的構想,能夠為西部地區創設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而且將使西部地區的文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加速。正如前文所分析的那樣,“一帶一路”并非僅僅是一條經濟合作之路,其更是一條使中華文化同域外文化實現深度交流、深度溝通以及深度合作的文化傳播之路。同時,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承載了沿線不同國家與不同地區的獨特文化記憶,推動了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在同中華文化進行交融過程中的文化大繁榮,這既是以往中國開拓絲綢之路為世界作出的卓越歷史貢獻,亦能表現出現代中國推動區域合作、文化交流的決心和信心。
三、“一帶一路”背景下如何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
“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館應該切實完善合作機制,構建文化合作平臺,積極組織文化交流,從而不斷地發展與繁榮文化產業,促進文化強國偉大構想的實現。
1.切實完善合作機制
《文化部“一帶一路”文化發展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產業國際合作機制,加快國內“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帶”建設。為此,文化館應該積極貫徹行動計劃,與兄弟館站建立合作關系,完善合作機制,通過不斷地加強合作,來實現文化的交流與互促。
2.構建文化合作平臺
“一帶一路”背景下,文化的合作需要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而作為文化服務部門的文化館,則有構建文化合作平臺的責任與義務。“一帶一路”戰略下,政府與沿線大部分國家都簽署了文化交流合作協定及執行計劃,而民間的文化交流也十分頻繁,合作內容豐富。作為文化館,應該積極配合政府和民間的文化合作活動,為其提供更好的平臺,比如舉辦一些文化年、藝術節、文化推介活動、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項目等。只有積極構建這樣的文化合作平臺,才能更好地促進不同文化的融會貫通,使不同文化有可以進行合作的平臺和載體。
3.積極組織文化交流
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情況來看,其在歷史、文化、政治體制、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顯著的差別,因此,唯有依托文化溝通的方式,才能夠促進和拉動不同國家與地區實現深度合作。據文化部資料,這些年來,我國與沿線沿途國家的文化交流形式越來越新、內容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影響越來越廣。如近一個時期以來,中國政府同沿線諸國相繼訂立了政府層面的文化交流協議,所涵蓋的文化交流領域不一而足,進而依托文化層面的交流,為中國同沿線國家進一步開展合作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通過文化層面的有效交流,能夠創設出由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參與其中的國際文化共同體,進而藉由這一共同體的問世,加強各方的文化信任,架構起彼此文化深度認同的機制,進而搭建有益于各國開展深度合作的文化平臺。
此外,在文化交流合作中,各地文化館要加強設計和戰略部署,推動文化交流與合作深入發展,精心打造新的文化交流品牌,承辦種類豐富、別致新穎的文化交流論壇以及大型文藝活動。還有就是,各級文化機構應當以“文化新絲路”為活動主題,積極引進、譯介各國優秀的文化書籍、影片,同時也將能夠反映當代中國文化建設成果的優秀書籍、影片推廣至沿線國家,從而實現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互。
四、結束語
在推進“一帶一路”戰略藍圖建設過程中,必須注重彰顯文化產業對這一戰略實現的引領效用,通過國家、地區之間的文化交互,使不同國家、地區實現彼此之間的文化認同,另一方面,文化產業作為一個新興業態,也可以豐富與壯大一帶一路的戰略內涵與規模。文化的交流、資源的整合開發、產業的規模發展,一定要建立在平臺機制的形成上,而文化館與文化站則應該積極完善機制,構建平臺,促進文化的合作與交流。
[參考文獻]
[1]徐偉,高芊芊.“一帶一路”背景下連云港市文化產業發展策略[J].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2).
[2]謝卓華.“一帶一路”背景下廣西對接東盟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6(03).
[3]李康化.“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文化產業發展[J].青海社會科學 ,2016(09).
[4]西沐.“一帶一路”格局中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維度[J].人文天下 ,2015(06).
(作者單位:寧夏文化館, 寧夏 銀川 7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