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華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我國產業布局在新經濟常態下發展模式的轉型,產業結構構成也隨之調整。為適應經濟大環境的轉變,醫療體系的改革也隨之展開,依托比較成熟的網絡信息平臺,尤其是“互聯網+”的介入,引發了醫院當前經營和管理一系列的驟變。本文系統地梳理了“互聯網+”給醫療單位帶來的變化和積極意義以及負向影響,并以大數據環境為背景剖析其出現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建議和策略,為增強我國“互聯網+”醫療模式下醫院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 醫療模式 醫院 財務風險防范
一、“互聯網+”醫療模式下醫院經營發展帶來的變化和意義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的態勢,在引入醫療改革后,給醫院的經營和管理尤其是財務管理帶來了比較大的變化,結合實際工作,借鑒相關文獻資料并予以梳理和總結,得出如下幾點變化和正向作用機制。
“互聯網+”的介入首先給醫療單位帶來的變化使遠程會診的在線收費變為可能,使其診斷效率和交費便利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醫院的經營效率。其次是將比較火熱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引入醫院財務管理框架中,一方面帶來了經濟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更有利于督促醫院提升其服務水平,比如支付寶的評價功能。再者比較顯著的變化是銀醫一卡通的變化,使其醫療費用可以通過銀行卡異地支付,大大提升了患者支付的便利性,也有利于患者的財務安全,同時也優化了醫療單位的財務管理體系和流程,使其資金周轉和劃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從根本上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手機支付、住院費用及每日清單查詢,讓患者能夠隨時隨地使用患者移動服務平臺,省時省力不用排隊,同時也讓醫院的資源更多地投入到診斷和治療這一核心任務中,為人們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管理醫院,打破了過去傳統醫院低效率的魔咒,從而讓醫院管理更加現代化。
不難發現“互聯網+”醫療模式是對醫院有限資源的合理配置,以此進一步提高醫院在市場環境中整體的運營效率,極大限度地拓寬了醫院的資源可利用度,側面促進了醫院各個部門之間進行良好的資源和利益的配給。
同時必須著重注意的是,“互聯網+”的介入也給醫院的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尤其是對醫院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沖擊,同時也會影響財務管理人員的意識和觀念,短期內對醫院全方位的管理的提升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
由此可以得出,“互聯網+”的引入對醫院的發展,利是遠大于弊的,對醫院保持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優先和絕對的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且對于解決傳統財務管理模式的弊端,以及對醫院長久發展和變革可以提供智庫支持,最終實現醫院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重最大化,同時也能更好地促進大數據信息化環境下醫療體系的變革。
二、“互聯網+”醫療模式下醫院面臨的財務風險概述
當前不少的文章都在研究“互聯網+”下各行各業的變化、風險、利弊等,研究視角相當豐富多元化,對于其“互聯網+”下醫院所面臨的財務管理問題的研究也極其多。筆者通過對已有相關文獻比對和梳理,加以思索和剖析總結,主要以財務風險為切入視角,就“互聯網+”模式下醫院面臨的風險,作如下探究及相應對策的把控。
首先是思想意識方面的不重視,這顯然可以說是隱形損失的典型。大部分醫院的工作人員根本不怎么關心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大數據時代的開啟,導致與當前的新經濟常態環境嚴重脫節,意識上不重視財務管理的變革和完善很大程度上誘發和加劇了財務風險的發生,也導致市場化環境下危機重重。其次是相關的財務管理制度滯后性太大,與當前的經濟環境也不匹配,不適應大數據時代的特點和要求。再者是醫院財務管理實踐上的頑疾,主要歸結為顯性損失,這一方面主要著眼點在于醫院財務管理人員不注重利用“互聯網+”這一大數據集成平臺,導致財務管理效率低下和不嚴謹,整個過程漏洞百出,財務資金非法挪用現象嚴重,并且內幕現象極其嚴重,最明顯的是很多公立醫院財務管理缺少重要的流程,灰色交易和處置頻發,更加嚴重的是利用大數據信息化平臺的便利性和高效性,使其非法行為更加隱蔽和迅速,這對本來就風險較大的財務管理活動無疑是雪上加霜。最后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內部控制體系尤其是會計監督的疲軟也是造成醫院財務管理難以有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綜合作用機制導致其信息化環境下會計監督異常的難以管控,因此管控風險本身的內部控制規范和體系也加劇了醫院整體財務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三、基于信息大數據角度提升“互聯網+”醫療模式下醫院財務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提高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利用大數據環境下“互聯網+”平臺指導財務管理的意識
一方面,醫院員工的想法和觀念看法至關重要,思想是行動的指南針,這也是問題發生的誘因,要想在“互聯網+”環境下切實的管控財務風險,首先是要求員工對當前互聯網大數據環境下的各方面理論和已有實踐成效有一個深徹的感悟,讓學習、加大數據化管理和運作的觀念與思想滲入日常工作中,切切實實提升優化新的經濟環境下醫院財務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讓傳媒平臺等渠道發揮領頭羊作用來強化員工的意識。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作為實現全渠道參考:一是加大優化、革新財務管理制度和體系的宣傳,力求擴大宣傳途徑;二是著重協調各個部門機構間的數據化平臺的融合度,確保各個機構在其財務管理上的融通和整合,降低信息和數據斷鏈的現象。種種措施保障財務管理意識的革新形成常態化機制。
(二)積極創新醫院管理制度,構建全新的財務管理體系,切實保障其執行
構建和完善醫院在大數據信息化環境下的財務管理制度至關重要。醫院管理層必須將完善新環境下財務管理制度納入到醫院自身核心戰略層,并且在綜合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下積極完善和重塑自身的執行與財務風險管控體系,使其在新的環境下能夠擁有與自身相匹配的財務執行體系,財務風險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能夠順利有效的進行,使醫院財務風險的防控緊緊依靠高精尖的引導去執行。
與此同時,醫院必須切實保障財務風險管控制度的執行,在實際情況下加大其執行的力度。并且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去規范和管理,杜絕自身主觀色彩的摻入。在這方面主要有如下幾點值得借鑒。首先,加大內控的引入和體系的加強,規劃總籌務必要合理;其次要本著大數據信息化下財務管控體系常態化高效運轉的理念進行設計,杜絕紙張化和邊緣化。
(三)建立和完善醫院財務風險的預警機制,強化監督,從根源上有效遏制財務風險
當前很多醫院由于部門間不透明的信息傳遞機制,加之外部信息的不確定性和環境的多變復雜性,導致醫院對自身和外界環境的把握難度加大,財務風險陡升,進而導致資金流斷裂甚至嚴重威脅到醫院的可持續發展,更不用說在大數據信息化環境下來管控財務風險,降低其損失。由此可見,要想從根源上杜絕財務風險的發生,事前預防具有更加重要管控作用。實際工作中建立和完善醫院財務管控的風險預警機制,強化內部控制必不可少。首先,醫院相關部門和人員必須重視和加大對大數據信息化環境下財務管控的實施情況,使監督和控制形成常態化。對于任何違反醫院規章制度的行為,要加大懲處力度,切實維護制度規章的權威性和可行性。其次,醫院必須時刻更新和完善自身相關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使其自身的監督系統能隨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避免醫院內控監督體系形式化和表面化。
(四)充分挖掘當前的互聯網平臺,加大研發力度,優化大數據管理下各種財務支付方式的融合,以此進一步降低財務風險
隨著以互聯網為平臺的經濟的迅猛發展,醫院在市場環境中也難免出現一些問題,合理進行財務管控的基礎是優化信息化平臺。針對當前我國大多數醫院財務支付方式較為單一,包括電子支付,這大大降低了抵御財務風險的能力,醫院應該不斷結合自身發展的特點,合理有度地加大更加先進的信息化系統研發,集成各種支付方式,以此實現互聯網經濟背景下醫院財務風險管控全面化、迅速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的發展,最終為消除醫院信息溝通的壁壘,增強醫院綜合管理水平提供堅實的基礎。
四、總結
大數據環境下,經濟環境更加動蕩不安,針對醫院發展迎來的機遇和風險,總體來說利大于弊。本文闡述了“互聯網+”給醫療單位帶來的變化和積極意義,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分析其自身所面臨的風險,從而以大數據環境為背景深度解析問題的根源,找出財務風險發生的機制和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路徑,進而為增強我國“互聯網+”醫療模式下的醫院財務風險防范與控制能力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段春陽.公立醫院財務信息化系統發展方向探索[J].中國衛生經濟,2015,(4):81-83.
[2]丁秉紅.互聯網對醫院財務管理的影響[J].管理觀察,2015,(9):157-159.
[3]馮麗.新時期醫院財務管理的風險分析及防范[J].山西師大學報,2015,(9):79-81.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