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卉卉
摘要: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的產生和城市信息管理技術的變革,一種全新的城市建設與發展模式——智慧城市應運而生,它將城市建設和管理推向新的高度,影響和改變了城市的產業、功能、結構等各個方面。本文結合蕪湖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具體實踐,運用相關的理念,對蕪湖市的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蕪湖市智慧城市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措施,制定出不斷完善的城市發展機制。
關鍵詞:智慧城市;城市管理
一、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與人口的飛速增長,各地區的城市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同時也增加了信息的交互行為,各個地區在網絡信息化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最新一輪的信息技術變革發展產物——智慧城市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智慧城市的建設也提上了城市發展的日程。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發展過程中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的產物,是向更高階層邁進的重要表現,智慧城市發展新模式是以智慧技術高度合成、智慧產業高度聚集、智慧服務高度便捷為主要特征的城市。是將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應用于當代城市的建設與管理之中,服務于覆蓋民生的各個領域,如交通、醫療等,提高城市居民的滿意度和城市的競爭力的相關體系建設。[1]
二、蕪湖市智慧城市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作為全國首批試點“智慧城市”之一,蕪湖市圍繞智慧城市規劃總體部署和信息惠民的目標為中心,加快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伴隨著“寬帶中國”戰略的落實,我國寬帶網絡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傳輸和接入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無線通信網絡覆蓋率顯著提升,為蕪湖市智慧城市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蕪湖市積極展開了在公共場所建設免費無線網項目,用戶對其使用率極其高,為公眾獲取信息等提供了極大便利。
截至2016年12月,蕪湖市72%以上的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均建立起了網格化體系。建立了以網格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依托城管網格化模式,以制度為保障的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同時在教育部的推動下,蕪湖市開展了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還建立了數據認證中心,初步建成了9大類電子證照庫,并且已實現公安部門身份證、戶口簿等常用證照的電子化。通過建設電子證照庫,方便了居民辦事辦證,大大提高了部門辦事效率。蕪湖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初步形成,一個更加開放、便利、服務型的智慧蕪湖正朝我們走來。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健康發展的重要前提是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準確解讀。然而目前大眾對智慧城市內涵的理解依然存在著認知分歧,一部分人認為智慧城市是一種虛無縹緲的城市形態,與城市建設及老百姓的生活沒有多少切實的聯系。蕪湖智慧城市對于建設目標等基礎信息化要求缺乏精準的定位以及長遠規劃和實施方案、組織協調能力及綜合統籌力度也不夠,還缺少頂層組織協調力度。智慧城市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發展過程中,黨委、政府的科學統籌、有序組織、有效協調是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保障。[2]從實踐來看,蕪湖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進程中,對于信息平臺等一系列智慧系統的運用,存在一定的目標設計方案匱乏與政府指導的缺失,對整體城市的建設存在一定的發展阻力。
智慧城市是一項全新的理念、技術和模式,因此需要不斷開展深入系統化、專題式理論研究、標準和政策研究。蕪湖智慧城市建設研究剛剛起步,專門的機構、人才、成果等積淀不多、儲備也不夠,同時具有豐富行業經驗、能真正勝任智慧城市發展戰略研究、規劃編制、標準規范研制、政策法規起草的咨詢專家和專業研究人才也非常匱乏。[3]并且智慧城市建設評估體系不健全,缺乏細化的智慧城市建設績效考核政策。新一代信息技術、智慧產品、智慧產業基地的智慧經濟統計標準研究剛剛起步,尚未形成規范化、共識性的計量標準和工作體系,很難對蕪湖智慧城市建設和運營效果做出較為準確的評估體系分析,并且對其建設水平進行精確評估還缺乏技術標準支持。
三、蕪湖建設智慧城市的對策研究
首先,要建造蕪湖智慧城市建設體系的認知結構,主要包括如下兩點:一、理論研究。蕪湖智慧城市建設的規劃方案和行動計劃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做好前期的調查與分析,建立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研究咨詢機構信息庫和智慧城市專家數據庫。對智慧城市建設面臨的重大問題進行深入而有力的咨詢指導,從宏觀上主動把握智慧建設的方向,以更好地服務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造福廣大的蕪湖市市民。二、輿論導向。蕪湖智慧城市建設不僅需要政府和企業的關注,還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擴大宣傳范圍、引導輿論方向,為其智慧城市建設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4]比如,需要制定宣傳計劃,利用傳統的廣播媒體或者先進的互聯網媒體等傳播媒介,在全社會廣泛開展智慧城市建設相關知識的普及工作,提高政府、企業、市民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認同度、參與度與協同度。
其次,要深化頂層設計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屬于超大型信息系統工程項目,一旦沒有進行完善的頂層設計規劃,那么智慧城市建設是做不好的。要在明確在目標精準的基礎上,找出適合蕪湖市發展的智慧點,避免“跟風式”建設。不僅要在資源上、經費上、時間上給予充分考慮,而且在觀念上要高度重視,實施“一把手”工程,做出立體全方位的頂層規劃。
同時也要完善智慧城市建設的組織體系。蕪湖智慧城市涉及面廣,推進和監督難度大,要樹立大工程的理念,統一組織協調、整體推進、科學引導。從地方層面上來看,蕪湖市各級黨委、政府要建立強有力的組織協調工作,協調處理涉及智慧城市建設的有關事項。同時,市級有關部門要把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列為重要議程,積極主動做好各項工作,加強各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再次,要加強智慧城市建設的人才管理保障。加強蕪湖智慧城市建設人才保障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關制度,確保每年定期召開相關會議會談,加強統籌協調力度,明確責任分工體制,制定實施計劃方案,落實保障措施;加強蕪湖智慧城市高端人才引進和緊缺人才培養。大力引進智慧城市建設需要的高端創新創業人才、緊缺的專門人才和專家,大力推進智慧城市人才基地建設,培養智慧城市建設的高技能人才;投入經費,組織開展多層次、多領域的蕪湖智慧城市人才培訓。盡快提升領導水平和業務能力,以盡快適應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大力推進蕪湖智慧城市人才基地建設。重點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企業、科技和文化創新團隊集群建設等。
經濟論壇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最后,要健全智慧城市建設的評估體系。在蕪湖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中,為了對智慧城市建設具體項目規劃、實施進行評價,需要通過一套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規范并約束智慧城市的發展方向,避免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可能出現的重大失誤。我們應該根據蕪湖智慧城市建設內容,構建蕪湖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藍本與角度;評價角度方面,需要突破傳統信息化測評關于技術設置裝備的使用、信息產業、信息主體與信息消費的研究視角,而將智慧城市建設看作一項系統工程項目,涉及政府治理、經濟、環境、民生、人文等諸多領域,從城市發展新形態的視角去理解智慧城市建設,蕪湖市應在充分繼承對我國智慧城市系統架構研究的基礎上去科學設定指標評價維度,并參考借鑒系統架構的“人-物-問題”模型,構建符合其城市發展的智慧城市發展評價指標。
[參考文獻]
[1]辜阻,王勝敏.智慧城市建設的理論思考與戰略選擇[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22(5):74~79.
[2] 許慶瑞,吳志巖,陳力田.智慧城市的愿景與架構[J].管理工程學報,2012,(4):5.
[3]李德仁.智慧城市建設視野下的智慧人才培養[J].教育發展研究,2013,23.
[4]宋剛,鄔倫.創新2.0視野下的智慧城市[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