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楠

摘 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各個領域都高速發展中,社會活動中的信用問題就逐漸凸現出來,在科學技術發展中失信的行為也是不斷發生,這些失信的行為就使得我國的科技發展、科技資源有效分配都產生負面的影響,使得科技進步被阻礙。所以,科技活動中的信用管理就成為了時下我國科研活動和社會進步中必須解決的事情。本文先從目前我國科技信用研究方面實際情況出發,分析科技信用系統的實際需求,并根據這些需求,結合目前的互聯網技術和數據庫應用,產生出合適于我國國情的科技信用管理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使用者分成三類,每個使用者的使用權限是不一樣的,同時由于利用了互聯網技術,使得系統的使用上得到很大的便利性,信用管理的流程是于科技工作流程本身相結合的,把科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數據都結合進來。
關鍵詞:信用科技信用;數據庫;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F7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022-02
1 引言
近信用問題是一個社會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它與經濟發展、科技發展及人民生活息息相關。我國的信息體系建設起步較晚,在各個領域都有失信行為。在科技領域也存在失信的問題,目前我國科技信用的完善主要集中在建立一套完整可行的監管體系,制定和信用相關的規章制度,但對于建立數據庫管理信用體系的研究比較匱乏。數據庫有著數據快速完整存儲和分析的優點,所以建立依托于數據庫系統的信用體系可以提供信用對象管理、評價標準管理、實施流程管理、系統管理等功能,實現科技項目的信用管理實施能力。[1]
2 科技信用系統設計目的與需求分析
2.1 系統設計目的
本系統的目的就是將信用體系和科技領域與創新領域相結合,將其形成一種常態化的社會監管機制。利用技術和社會環境等方面的條件最終做到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監督管理。使得科技創新工作得到更好的保障。本系統的設計依據是我國現行的和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在使用過程中,也要根據科技信用管理部門的意見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調整系統的技術指標和采集的信息種類,已達到更加的符合當下科技活動監管工作的需要,能夠使本系統更加真實的反應出評估對象的信用情況。[2]
2.2 系統需求分析
(1)通過系統實現科技信用體系的建立,做到對科技活動參與者的信用信息全面管理。科技活動參與者主要指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具體負責項目的工作人員及項目評審中參與的專家。(2)建立信用評價標準庫,實現信用評價標準的規則制定和管理。評價標準主要是對三類信用對象的信用評價等級、失信行為的標準設定。(3)建立信用管理實施流程,實現信用行為事件的處置管理。信用管理實施流程主要包括信用處罰的登記、審核、執行、復議等。(4)建立信用服務渠道,為信用對象和相關業務單位提供信用查詢服務,為相關業務系統提供信用數據接口服務。(5)做好信用系統的維護和日常管理,包括設置用戶、分配權限及信息數據的存儲和管理。[3]
3 科技信用系統設計與架構
3.1 系統設計
本系統使用的是網絡端可以隨機進行數據上傳,數據庫進行數據信息統一集中存儲管理,信息數據全程跟蹤審核的信用評價體系,就使得科技信用管理部門能快速、全面、精準的獲取科技項目執行中的數據信息,這樣就可以對科技項目的執行情況做到準確的分析,最終將最簡練有效的信息傳遞到決策部門。本系統的應用對于科技管理部門有效準確的管理每個科研項目的執行實施過程有些十分顯著的幫助,做到了實時的跟蹤控制和科學決策,達到科技項目管理的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決策化,實現科技項目規范化管理流程整套系統由應用層、數據層、服務層及數據庫組成。
(1)應用層的功能就是為使用者提供實現各種系統功能的使用界面。(2)服務層包括業務控制器、業務組件、接口組件幾個部分:業務控制器實現業務流程的控制,實現功能界面與業務組件的映射與執行以及業務組件處理結果的反饋。業務組件和每個具體的系統功能結合,業務組件通過使用基礎組件實現系統的基本公共功能,使用數據層組件實現系統中具體業務信息的存取。接口組件集用于實現與外部系統的接入,支持WebSerivce接口、Socket接口、Database接口、數據文件接口等多種接口方式。(3)數據層的作用在于為系統的具體功能提供數據信息的讀取和存儲,包括對于多種不同類的數據信息的查詢、修改、更新及信息合理性的自檢功能。(4)數據庫的功能在于為整個系統提供數據信息、隨時可以調用指定的數據信息,對數據信息進行的備份存儲。[4]
3.2 技術架構
科技項目信用管理平臺采用J2EE技術體系,使用Java語言開發,采用B/S結構模式為用戶提供基于Web使用的業務操作界面,平臺操作系統可以采用Windows Server系列,也可以使用Linux系列如CentOS等。Java EE即Java平臺企業版(Java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B/S即瀏覽器和服務器(Browser/Server)結構,它是互聯網環境下對C/S(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替代。在B/S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通過Web瀏覽器(Browser)來實現,業務處理邏輯在服務器端(Server)實現,形成高效的三層(3-tier)架構模式。B/S結構減去了安裝專門的軟件的麻煩,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系統登錄。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及工作量。
4 系統功能
本系統分為兩個模塊,分別是信用管理子系統和信用服務子系統。如圖1所示。
4.1 信用管理子系統
本子系統主要服務對象是科技主管部門中負責信用評價工作的人員和系統的維護管理人員,它的功能包括提供科技活動參與者的信息、對信用等級評價標準進行設置、分析科技活動參與者的信息水平、對系統使用者進行權限及功能分配等。
4.1.1 信用對象管理
信用對象主要是指一些科研工作的承擔單位、科研工作的具體參與者,項目立項過程中的評判專家,系統將為他們其建立信用信息檔案,從而獲得進行信用水準評定的基本信息。本模塊的主要功能是對信用對象的基本信息進行錄入編輯的功能、可以用不同格式導出這些信息。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基本身份信息、參與科研工作的關聯性信息。[5]
4.1.2 評價標準管理
評價標準管理用于為三類信用對象分別定義其評價標準、失信行為處罰規則,為信用實施管理提供執行依據。評價標準定義則用于定義三類信用對象的評級分值標準和計算規則,初步參考重慶市評價標準,總體分為良好、一般、較差、嚴重失信四個等級。失信行為定義則用于定義三類信用對象的各種具體失信行為及對應的扣分標準。失信行為的定義項主要包括:失信行為代碼、適用對象、失信行為簡述、扣分值等。
4.1.3 信用實施管理
信用實施管理用于在信用對象發生失信行為時進行失信行為記錄,失信對象對執行結果存在異議的可以提出復議經過審核后取消失信記錄。失信行為記錄用于對三類信用對象發生失信行為時進行登記、審核和執行。由受理部門根據工作準則進行失信行為登記,登記失信對象和失信行為,由審核部門調查確認進行失信行為審核批復,根據審核結果執行記入信用檔案或取消失信行為登記。在每個環節中可以附加會議紀要、證明文件等材料。如果失信對象對執行結果存在異議的,可以提出復議,由受理部門進行登記提交相關證據材料,經過審核部門調查確認后取消失信記錄。
4.1.4 系統管理
系統管理的主要功能有:設置賬戶、劃分使用者的權限、對系統進行設置、對數據進行保存等。
4.2 信用服務子系統
本子系統的使用者大多是科研項目執行者及所涉及到的工作單位,所以提供了網絡查詢及信用數據共享服務。從而體現信用數據的價值。
(1)信用查詢網站分為2個功能,其中信用對象自助查詢用于為項目承擔單位、項目負責人、評審專家提供信用評級和失信記錄的自助查詢服務,幫助信用對象了解自身信用情況。
相關業務單位查詢用于為相關業務單位提供信用對象的信用評級和失信記錄的查詢服務,為科技項目開展提供信用數據支撐。
(2)信用數據共享。可以為其他科技活動提供信用數據,在一些科研項目立項時可以調用信用數據,從而獲得科研信用系統中數據的有效價值。
5 科技信用管理系統的評價與展望
科技信用管理系統是逐漸完善的,其通過分析各類評價指數,結合參與者和政策變化等影響因子,使用科學評價方法,進行科技信用分析,通過評級管理界定其信用狀況,并將評級結果公布于眾的一種評價管理行為。科技信用管理評級是一個綜合的評介系統,它還具有如下特點:科技信用的評價指標標準將隨著社會經濟、科技政策的動態變化而變化,包括評價指標的側重性,即指標的權重量值變化而變化。信用評級需要一個公開的社會的監督體系,這個體系中科技部門為主體,同時需要第三方中介信用公司作為中間公正監督,而且需要集結公安司法部門出具刑事信用參考、銀行金融部門出具金融良性記錄等,因此,科技信用評級管理不是一個單一的主體就可以完成的,社會聯合公正與監督將是這個評級的重要部分,為此,信用評級必將是一個公開的、多個社會單元協同協作的評價管理、監控行為。[6]科技信用管理除本身的管理特性外,存在如下需要完善的地方:
(1)參數選擇和動態修改問題;
(2)信用風險識別、預警與遺漏性問題;
(3)信用風險的復雜、多樣性的動態識別;
(4)新信用數據對照標準的升級。
(5)在信息不對稱、信用制度不完善的現實狀況下,相關科技信用的采樣數據相對缺乏真實案例,利用相似情況數據模擬和類推容易阻礙實證研究的發展。
(6)不同行業部門,協同授信存在體系溝通阻礙。
參考文獻
[1]陳波.西方科技信用制度的啟示與借鑒[J].投資研究,1999,5:44-47.
[2]邵祖華.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信用制度的構想[J].中國金融,2000,4:38-39.
[3]戴家忠.關于建立科技信用評估體系問題探析[J].金融縱橫,2002,11:50-52.
[4]顧偉.關于構建我國科技信用體系的建議財經研究[J].財經研究,2000,7:29-32.
[5]劉潔.國家科技管理中信用機制的引入[J].科學管理研究,2005,23(1):65-68.
[6]趙聽,李莉,殷克東.基于AHP.GEM 綜合算法的科技信用評價體系[J].農村金融研究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