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龍
摘 要:在全球倡導發展低碳環保經濟的新形勢下,加快石油燃料質量檢測的發展速度,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對石油產品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尤其是汽油與柴油的質量。對其質量檢測技術與檢測設備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與發達國家相比之下,雖然具有一定的距離,但目前我國的檢測技術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本文將針對汽柴油質量檢測的幾個方面開展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汽油柴油;質量檢測;技術研究
中圖分類號:TG1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8-0054-01
石油燃料最重要的衍生物質就是汽油和柴油,汽柴油產品對機械設備與車輛能夠起到巨大的作用,保證工程機械設備與車輛性能的關鍵因素就是汽油柴油的質量。因此,對汽柴油產品的質量要求非常高。通過兩個方面可以可以有效的實施汽柴油的質量檢測,首先就是檢測汽柴油的性能,對其實際應用效果加以檢測。如對汽柴油產品的十六烷值與辛烷值的質量檢驗,可以作為衡量車輛動力性能的首要物質;其次就是對汽柴油中的成分加以檢測,如在汽柴油產品中的苯、硫、甲苯等有害物質的檢測,這些有害物質的存在都會降低燃油的質量,對大氣環境和人們的身體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
1 汽柴油質量檢測技術的探討
1.1 質量檢測設備的選取
汽柴油的質量檢測技術主要是利用相應的檢測方法與檢測設備完成的。選取合理的檢測設備與先進的質量檢測技術相結合,對汽柴油產品進行一系列的質量檢測。在我國用來檢測汽柴油質量的設備比較多,如冷凝點測定儀、運動粘度測定儀、餾程測定儀、測定汽油辛烷值設備等,利用不同的檢測設備來與各種燃油產品進行搭配,使質量檢測結果更加精準。如在使用運功粘度設備時,它主要的檢測項目就是汽柴油中的運動粘度,通常會選擇設備的PT725的型號,從而確保符合產品質量檢測的要求和檢測的標準,這一型號的檢測設備能夠全方位的獲取產品的信息和數據,為汽柴油的質量檢測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與依據。
1.2 質量檢測流程的規范化
汽柴油質量檢測的過程中,確保質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必須對質量檢測的每個環節進行監督和控制,合理規劃檢驗流程。質量檢測技術的好與壞直接體現在檢驗流程中。汽柴油的質量檢測技術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其一就是對APCI進行壓力調節,這一環節是要通過非極性色譜柱,選取適合的分離方式;其二就是給汽柴油需要檢測的樣本加入內標物,通常會選取丁酮作為內標物,利用熱導檢測與色譜分析法,保證汽柴油的質量檢測結果的精準度;其三就是在進行檢測時,對APC2進行壓力的調節,這主要就是分離產品的辛烷,使其可以更好的分離出色譜中的組分。
2 檢測汽柴油含硫量的技術分析
由于汽柴油有著相對復雜的內部組分,導致它的質量檢測也相對繁瑣,除了對汽柴油中的甲苯與苯的有害物的檢測之外,其中燃料含硫量的檢測也相當重要,相對含硫量的檢測,可以使用的方法比較多,如微庫侖分析的方法、燃燈方法、紫外熒光分析法等。目前,我國大多選用紫外熒光分析的方法來檢測硫的含量。這一檢驗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要將汽柴油的檢測樣本放入裂解管或是樣器中,利用氧氣將樣本中的硫分解成二氧化硫,利用紫外光的作用生成氣體,當生成的二氧化硫吸收了紫外光的能量分解成激發狀態,當二氧化硫在激發狀態轉變到穩定狀態時,它會發出熒光,汽柴油中的硫會與它成正比。與微庫侖分析的方法相對比,這一方法更加高效、簡單,具有較好的重復性。在與燃燈的方法相比較,燃燈方法的效率低,時間長、具有較差的重復性。因此,燃燈方法也隨著可以的方法逐漸的被取替。
3 汽柴油質量檢測的方法
3.1 柴油的質量檢測方法
柴油的檢測方法有很多種,如十六烷值、閃點等檢測方法。首先檢測柴油中十六烷值的設備是運用可以使壓縮比進行改變的單杠的發動機來完成的,在檢測的過程中,柴油的檢測樣本的可燃性與它的兩個燃料加以對比,根據這一檢測可以得出兩個燃亮的樣本與十六烷值;其次是柴油的閃點檢測方法,根據國家的標準規定,閃點檢測方法可以檢測多種燃料,如潤滑油與石油等的閉口杯閃點。在進行質量檢測時,取定量樣本放入油杯中,按照相關的規定對樣本進行均衡的攪拌,利用恒定速率產生的熱點進行加熱。當溫度達到規定時,在終止攪拌的前提下,放在實驗杯口下,在樣本散發熱量所產生蒸汽的同時發生閃點。對大氣壓的標準進行調整,使其液體表面的溫度降到最低。
3.2 汽油的質量檢測方法
在我國汽油的質量檢測技術得到快速發展,質量檢測技術不斷更新和進步,如自動密度方法、微量蒸汽壓法等,使汽油質量檢測更加高效率、質量分析更加自動化、有效的強化了汽油質量檢測劫奪的精準度。
近幾年來,人們對汽柴油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同時對其質量檢測技術的要求日益嚴格。隨著國家開始發展綠色經濟,但依然有許多不符合國家規定的燃油產品,加強汽柴油的質量檢測,對含有害物質過多的產品進行淘汰處理。并以質量檢測的含量、指標、結果為依據,為汽柴油檢測技術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李誠華.汽柴油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研究[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1):00251-00251.
[2]邢偉.汽柴油產品質量檢測技術分析[J].科學家,2016.4(5):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