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同時也聚集了不少的矛盾擾亂了市場秩序,亟需完善監管,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作為解決網貸債權債務糾紛最后渠道的司法訴訟,必須未雨綢繆,充分考慮網貸法律依據不充分,風險項目普遍存在違法違規行為使得債權債務關系異化,權利義務主體、范圍不確定的復雜因素,從司法效果的高度健全完善網貸民事訴訟的司法政策。
關鍵詞:不良網貸;存量風險;司法建議
一、防范不良網貸存量風險刻不容緩
通過大數據公司搜索近5年以來的熱度指數發現: P2P在中國的熱度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從2013年7月開始,大眾對P2P的關注開始升溫。2016年1月熱度值高達15年平均值的3倍,達到近幾年的最高值。截止至2016年6月底,全國正常運營網貸機構2349家,比2014年末增長49.1%;全國正常運營借貸余額6212.61億元,比2014年末增長499.7%。媒體對于P2P的報道中,行業風險占27.27%、行業監管占26.62%,兩者合計超過一半以上。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在發揮積極作用的同時,集聚了風險隱患,干擾了市場秩序。從2016年4月份就開始開展的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活動,是在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異軍突起的背景下[1],進行的互聯網金融優化舉措。8月24日,銀監會、工信部、公安部、國家網信辦聯合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10月13日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實施方案》的工作目標是規范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優化市場競爭環境,扭轉互聯網金融某些業態偏離正確創新方向的局面,遏制互聯網金融風險案件高發頻發勢頭,提高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和完善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特點的監管長效機制,實現規范與發展并舉、創新與防范風險并重,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切實發揮互聯網金融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積極作用[2]。整頓的工作原則是堅持“打擊非法、保護合法,積極穩妥、有序化解,明確分工、強化協作,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的工作原則,區別對待、分類施策,整治工作重點之一是P2P網絡借貸。要及時總結經驗,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對網貸存量風險的化解,堅持打擊和保護相結合,實現依法、有序、穩妥的風險處置,防范處置風險的風險,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緊迫現實問題。
二、化解不良網貸存量風險的司法政策思路和建議
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中,要特別強調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不良網貸存量風險的真正影響力不僅來源于資金額巨大,更源于涉及的人數眾多,社會影響面太大。對此,一定要依法、有序、穩妥地化解風險,防范化解風險的風險。具體思路和建議如下:
一是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需要多部門的積極參與、聯合運作、形成合力。司法是解決問題的最后一道防線,但是從整頓之初就應當積極參與,廣泛了解互聯網金融風險現狀,發現問題,作出未雨綢繆的安排。當然,在參與的具體方式上,不是主動解決某個具體的案件,這不是司法的本性。
二是互聯網金融案件的審判人員,要熟悉互聯網和金融知識,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習和培訓,必要時聘請專業人士參與案件的處理,比如專家證人,或者直接聘請一些具有專門知識的人民陪審員,但是切忌因為專業性強,就過分依賴專業意見,而忽視法官的能動性。
三是具體在審理案件過程中,一定要全面審查整個交易過程,切忌割裂一個市場交易關系下的幾個具體法律關系或者合同關系,孤立地審查認定,要有全局觀,重點一定要考察網貸參與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不要被形式上的某個合同文書所迷惑,一定要探求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再結合交易過程來判定其合法性。
四是要注意各種法律關系和請求權的競合,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向當事人做好相關的司法釋明工作。
五是要全面查清網貸交易的當事各方信息,以及他們之間法律上和事實上的聯系,特別注意資金往來關系的查證。
六是要著力暢通訴訟渠道,為網貸各方的訴訟提供便捷的服務,比如在具體工作安排上就要充分考慮投資人分散眾多、絕大多數人投資金額較小,不愿意付出較高訴訟成本維權,但是又不會輕易放棄投資回收的客觀現實。
七是積極參與多部門聯合監管整頓工作。但是,需要注意參與的方式不是對具體案件進行處理,不是對個案處理的參與。參與的重點是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為制備既能積極、穩妥、有序地化解風險,又能有效防范化解風險的風險,沒有例外的,公平公正的司法政策。比如應當向公安機關等辦案部門積極溝通建議,針對目前已經立案偵查的案件,除了查證犯罪,督促各當事方積極籌措資金償還債務外,還應當對包括抵押人在內的所有參與人進行調查核實,以查證項目的具體運轉情況,以及各參與方的目的、動機和利益,以及參與項目活動的真實意思表示,并將之固定下來,為將來可能發生的債務糾紛司法訴訟做好準備,為通過司法渠道化解不良網貸存量風險奠定基礎,有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建議、督促各方修正完善項目中那些違法違規的手續。還應當對抵押人進行細致的調查核實,以確定其提供房產抵押的真實意思,并建議完善抵押擔保手續。
不可否認,人民法院的司法活動是一種被動的救濟方式,沒有原告的起訴便不能成訟,現在就作出司法政策安排建議似乎為時尚早。但是,必須考慮到互聯網金融秩序整頓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鑒于其可能產生的重大社會影響,至少未雨綢繆的司法政策制備調研準備應該立即開始了。當然,這項工作不應當由司法機關主動介入完成,而應當在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牽頭部門的統一安排下進行。這樣做,符合整頓工作區別對待、分類施策的要求精神。
參考文獻:
[1]陸岷峰,史麗霞.關于互聯網金融與金融互聯網的理性思考[J].華北金融,2014(10):39-43.
[2]鄭敏.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風險及其防范——以余額寶為例[D].廣西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李劍文(1972~),男,云南劍川人,學歷:環境與自然資源保護法學碩士研究生。單位:云南行政學院法學教研部。職稱: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