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超+顧謙凱+李青勵
摘 要: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它不僅可以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為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繁榮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證。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代大學生的道德問題尤為引人關注,需要我們思考和重視。
關鍵詞: 動畫倫理 道德引領 實踐路徑
在走向民族復興的征程中,大眾文藝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能發揮的主流價值觀宣教作用是不容小覷的。作為大眾文藝重要組成部分的動畫片肩負著時代賦予的重要使命和責任,而當下的動畫片卻時常處于倫理缺失狀態,這將導致多方面的負面影響。要發揮動畫片對當代大學生正面的道德引領作用,必須從“防”和“建”兩個維度同時著力。
一、動畫片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機制
當今,動畫片及相關衍生產品越來越成為大學生時尚、消費、娛樂的重要對象,動畫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或改變大學生業已成型的價值觀、道德觀和世界觀,甚至對整個社會的道德觀產生重大的影響。
1.娛樂功能。
作為動畫片的主要特點,娛樂性首當其沖。作為受眾群體的大學生欣賞動畫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愉悅,減緩繁重的學業、就業壓力,因為動畫片的內容風趣幽默,這是大學生最喜歡的藝術風格之一。大學生可以在快樂中獲取動畫片傳遞的顯性知識。根據調查顯示,動畫片中包含的風趣的內容、生動的形象等特性是最受大學生群體歡迎的。基于此種原因,大學生很容易基于動畫片的娛樂性而接受它,并受到動畫片中的內容、情節和世界觀、價值觀的影響,對自身的“三觀”產生影響。娛樂性是動畫片走進大學生心里世界的敲門磚。
2.教育功能。
作為高等教育的“第二課堂”,動畫片因為不局限于傳統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但可以引導大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完善精神狀態,更可以為大學生創造美打好基礎,有助于大學生認識世界、認識美。據調查,大學生對動畫片中所體現的正直、勇敢、誠實、守信、責任、禮貌給予極高的關注與道德認同,更作為道德精神層面的審美對象上升到道德思想層面,進而形成道德信念,影響受眾的價值觀。基于此,有人認為文藝是行走的道德。
二、動畫片倫理功能缺失的表現
鑒于動畫片所特有的倫理屬性,筆者認為動畫片的倫理教育不能成為虛妄的烏托邦教育,而應當從實際出發,由此在動畫中應秉持撫慰生命的本性價值,剔除那些空洞、不切實際的糟粕。但是,當前一些動畫片存在倫理不在場的情況,這具體體現在動畫片失“真”、無“善”、缺“教”等方面。
1.動畫片“真”的缺失。
如果動畫片要具有倫理教化和引領屬性,則應以“真”作為基礎,體現“真”。由此在動畫中應秉持撫慰生命的本真價值,剔除那些空洞、不切實際的糟粕。動畫片《楚漢風云》第一集《秦王鑄鼎》中出現的字體“絜居”和“項府”竟分別用楷體字和黑體字書寫。據史料記載,當時秦國的文字,是以官方“秦篆”和民間隸書的形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的。可見制作粗糙,明顯違背歷史的原貌,不但是“真”的缺失,而且是對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褻瀆。
雖然“真”的東西有時候未必產生“善”和“美”,而“假”的東西有時候未必產生“丑”和“惡”,但只有清惡和除丑才能辨出善和美。人們追求真理的意義在于真理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進而引導青年朋友有追求真理的意識,這正是動畫片之善的價值所向。筆者認為只有將動畫人“情感的真”和動畫片中“理性的真”結合起來,才能使動畫片具備較強的感召力。
2.動畫片“善”的缺失。
有學者認為善是“真”與“美”的外在表現和內在反映。雖然“真”的東西有時候未必產生“善”和“美”,因為從某種角度而言“惡”和“丑”是一種真,但是從本源和結果來說“真”和“善”的結合產物必定是“美”的。其實就動畫作品的評價機制與最終目的而言,更多追求的是情節的感人與內容的精彩,往往很難對影視劇中的“惡”、“丑”現象加以甄別,更何況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均未成熟的大學生們?必然是被相關作品帶入“美麗的坑”中。
動畫片《海賊王》在世界各地上映后都廣受好評,當美國發行方準備在美國上映時就對原版動畫片做了調整,其中涉及畫面中有槍射擊的畫面都將槍口壓低對準鏡頭,而指著頭部的槍支都換成了玩具、背著的槍械換成了玩具水槍,身上綁著的炸藥被隱藏掉了,叼著雪茄的畫面也被后期擦掉了,視頻中所有拿在手里的煙變成了棒棒糖,等等。這些做法值得我國借鑒。
3.動畫片“教”的缺失。
古羅馬詩人、文藝理論家賀拉斯認為:藝術的光輝思想在于其教育作用。可見藝術作品藝以載道是因為作品本身所具備的強大力量。基于此,筆者認為動畫片的好壞與否以收視率的高低作為衡量標準是片面的,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只是簡單靠收視率評價一部動畫作品,是不全面的。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1]。
筆者發現在現今公映的動畫作品中,幾乎鮮有動畫作品缺失“教”的內容,并且大多傳遞著積極的價值理念,這看似做得很到位也很完美,但事實上:筆者所認同的“教”的缺失已不是“教”內容上的缺失,更多的是“教”傳遞上的缺失。直白的說教不是沒有教,而是不會教,如果沒有選擇合宜、適當的教育手段和途徑,那么“教”的結果非但難以實現,反而可能顧此失彼,使原本正常的行為道德性質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三、動畫片倫理缺失對大學生的危害
1.影響大學生的健康發展。
隨著電子科技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提升為某些國家文化象征的動畫片,不僅風靡世界,而且頗受大眾追捧。狄德羅認為,最有害的文藝是使人淪為惡人幫兇的藝術。大學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果大學生經常觀看含有暴力、血腥、恐怖、低俗、色情故事內容的動畫作品,將影響一生。目前,諸多倫理缺失的動畫作品易對大學生造成誤導,甚至有人因利廢德,制作傳播色情動畫作品,傷害大學生的純潔心靈。我們可能經常看到,部分大學生的日常語言和動作都是來源于動畫作品里的劇情,低俗庸俗和媚俗,甚至不堪入耳。他們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會對個人修養、素質的提高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更會影響他們長遠的發展。
2.影響社會風氣和大學生的價值觀樹立。
動畫片所展現出來的關于道德內容的真假、善惡、美丑,經過受眾群體心理思維的加工,產生相應的意識及行為,意識和行為直接、間接涉及整個社會人群的道德面貌及社會的繁榮與和諧。
從當下動畫產業蓬勃發展的表象看,其已深深烙上社會生活的印記,并散落在各個角落,因此動畫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各個年齡段尤其是大學生的思想和觀念。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富足的今天,人們對其的追求是顯而易見的,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如果只是一味追求享樂主義、奢侈之風,追求感官刺激,沉湎于物質欲望,就會誘使部分大學生貪圖享逸、吞噬理想。
四、強化動畫片對大學生倫理引領的實踐路徑
1.充分利用家庭教育加強道德引領,樹立正確價值導向,防止動畫片中不良傾向對大學生的影響。
現今某些大學生圍繞家和學校宿舍兩點一線,社會經驗相對少,休閑時更多的是與電視、手機、電腦為伴,往往是無選擇地接受電視、手機、電腦的媒體信息。動畫作品作為最受大學生喜愛的影視節目之一,對青年的成長起有著重大影響力。
家庭成員間的影響是深刻的,各種因素都會在耳濡目染中對青年產生影響[2]。基于此,筆者認為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其他任何教育方式不能替代的,因為在培養青年的道德品質方面,家庭的基礎性作用是根基所在。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和辨析是非的判斷能力,引導青年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價值理念,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2.敷設動畫倫理的價值標準,從正面為動畫片補足倫理道德之“鈣”。
鑒于目前文藝市場的亂象頻生,有學者就曾指出:當下日益凸顯的文藝道德問題,與市場經濟的形成與發展關系密切。有時當你面對豐繁復雜的各類社會狀況和價值觀及文化傳統發生激烈碰撞時,你可能會從多側面、深層次進行審視和探究,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對文藝的道德風貌問題有客觀的評價和合乎實際的解讀。
針對現今動畫作品的爭議,深刻地折射出不同價值觀激烈交鋒的社會現實,也充分暴露出當前動畫作品價值標準的混亂和缺位。具體分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這種價值意識上的混亂情勢,它在一定程度上蘊含旺盛的思想角力和觀念交鋒,二是如果任由其無底線蔓延,則不利于當代社會主義主流文化的吐故納新,更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完善成熟。
為此,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同志在中國文聯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希望文藝工作要堅守藝術理想,用高尚的文藝引領社會風尚。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其中必然含有雋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蕩的氣。在努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起步階段,筆者認為應盡快為當代中國的動畫片發展設定價值標準。基于此,筆者認為需要敷設三大標準。首先,應堅持“二為”方向,即動畫片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這是底線。其次,應堅持“公共性第一”的準則。這是中線,動畫作品應當展現昂揚的精神風貌、高超的藝術水平,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的魅力。最后,動畫片所展現的內容應是要高舉主旋律、實現中國夢,這是動畫片倫理價值的底線。
職是之故,只有胸懷“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藝術定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執著追求、言為士則與行為世范的責任擔當,動畫作品才能不斷攀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藝高峰,才能為大學生的道德提升與規范發揮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王爽.習近平: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15/c_111 2840544.htm,2014-10-15/2014-10-16.
[2]黃會林.影視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與對策研究[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236.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動畫倫理與當代公民道德引領的路徑創新研究》(編號:13ZXC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