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汝財
摘 要: 李達故居內陳列中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與劉少奇在湖南大學的合影,是李達與第一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交往的珍貴瞬間。探尋兩位“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李達與劉少奇的交往分五個時期:一是建黨初期在上海送劉少奇赴蘇聯學習;二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前后到長沙講學時的交往;三是抗戰時期劉少奇心系“紅色教授”李達的安危;四是李達北上參政經劉少奇介紹重新入黨;五是土地改革時期劉少奇看望和關懷李達。
關鍵詞: 李達 劉少奇 交往
李達同志是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和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他曾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代理書記,是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集人、發起者和組織者[1]。他無論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始終堅守自己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著述與傳播。他早年留學日本,將馬克思主義學說系統介紹到中國,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普羅米修斯式的播火者”,中國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2]。而劉少奇是我國第一批被選送到蘇聯學習的社會主義青年團員,在蘇聯轉為共產黨員,他首批回國將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觀點和國際共運的形勢帶到中國,成為又一個“普羅米修斯式的英雄”。在位于湖南永州市冷水灘區嵐角山街道的李達故居內的李達生平事跡陳列室里,有1張1952年1月劉少奇同志到湖南大學看望李達的照片。這是李達同志與黨和國家領導人交往的珍貴瞬間。近日,翻閱《共和國主席劉少奇》畫冊,再次見到這張照片。照片上,劉少奇同志與李達同志親切握手,李達面帶微笑,心底的溫暖洋溢在臉上。時任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曹瑛居中,是為見證[3]。筆者從大量資料中條分縷析,試圖查找照片背后的波瀾壯闊的史實,談談中共主要創始人之一李達與共和國主席劉少奇在五個不同歷史時期的交往。
一、建黨初期在上海送劉少奇赴蘇聯學習
1920年8月,李達抱著“尋訪同志,干社會革命”的目的從日本回國到上海,拜訪心儀已久的陳獨秀。不久,他與陳獨秀、李漢俊、俞秀松、施存統(時在日本)、陳公培、陳望道、沈玄廬等共8人成立中國共產黨,史稱中國共產黨發起組。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后,開展了各種活動,積極指導各地的建黨、建團工作,實際上起到了黨的臨時中央的作用[4]。
8月,建黨不久,上海黨組織建立了全國最早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俞秀松擔任團書記,那時團員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王一飛、柯慶施、王會悟等20多人。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建立后,向全國各地寄發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指導各地進行建團工作。不久,北京、廣州、長沙、武漢、天津等地相繼建立起青年團組織[4]。
為了培養革命骨干,選派留學生,上海共產黨于1920年夏舉辦了“外國語學社”,各地選派的學員多時達五六十人。8月22日,毛澤東在長沙發起組織“俄羅斯研究會”。9月15日正式成立于文化書社內,毛澤東任書記干事。因為上海已經成立了培訓去蘇聯學習的“外國語學社”,所以俄羅斯研究會的三大宗旨之一是“派人赴俄實地調查”。結果,研究會成立不久,毛澤東就派出6人進入外國語學社學習。劉少奇也經賀民范介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并來到外國語學社學習,學習后由那里統一組織赴俄勤工儉學[5]。1921年春,有20多名學員分三批被派往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其中有劉少奇、羅亦農、任弼時、蕭勁光、彭述之、汪壽華等人,劉少奇是第一批。李達就是在外國語學社與劉少奇結識的,當時他是上海發起組代理書記。此前,陳獨秀、李達對湖南的建團工作關心至深,根據當時受毛澤東委托在長沙進行建團工作的張文亮1920年的日記[6]:
12月2日,澤東來時,他說,青年團等仲甫(即陳獨秀——引者)來時再開成立會,可分兩步進行:一、研究,二、實行。并囑我多找真同志。
后來,陳獨秀因到廣州擔任教育委員會委員長,未能去長沙參加青年團的成立會。所以日記記載[6]:
12月16日,(正是陳獨秀動身去廣州的前一天——引者),澤東來此。青年團將于下周開成立會。
1921年1月13日,湖南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
由此可見,劉少奇是在湖南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成立前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正是在像李達這樣的早期黨的領導人和馬克思主義啟蒙思想家影響和培養下,劉少奇被選送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真理,成長為一名馬克思主義者,走上救國救民的新的革命征程。1921年冬,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始在東方大學中國班發展成員,劉少奇等社會主義青年團員便第一批轉為共產黨員[5]。
1922年春,劉少奇回到上海,按照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給的地址,很快同上海的中國共產黨組織接上了頭,接著又同中共中央機關取得聯系。這時,李達已經在中共一大上被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并創辦了平民女學,任平民女學主任即校長。他熱情接待了劉少奇,由于劉少奇等第一批從蘇聯回國的10多人帶回了很多宣傳和學習資料,他請劉少奇、任弼時等人到平民女學進行了政治時事宣講,劉少奇向學員們講了旅蘇學習的觀感和體會,以及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看法[4]。
1922年劉少奇還參加了重新組建的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工作,并出席了5月5日至10日在廣州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7月16日-22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李達同志的寓所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劉少奇擔任了會議的工作人員,他與李達的夫人王會悟承擔了部分會務工作。會后,陳獨秀找劉少奇談話,派他回湖南工作,指定他為中共湘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并把中共二大的文件帶給湖南黨組織[5]。
二、第一次國共合作時到長沙講學時的交往
1922年8月,劉少奇回到湖南找到了中共湘區委毛澤東,此后被派往安源,發動了轟轟烈烈的路礦工人罷工。11月,李達應毛澤東的邀請來到湖南自修大學任學長。長沙大公報刊載了李達任湖南自修大學學長的消息。當時在安源的劉少奇得知李達來湖南的消息非常高興,曾到自修大學聽講,并請毛澤東、李達到工人當中去講學。1923年夏,李達到上海與陳獨秀因黨的國共合作政策問題發生爭執而離開了以陳獨秀為首的黨中央。陳獨秀主張共產黨以集體名義加入國民黨,李達主張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并保持黨的獨立性和堅持黨的階級性,不主張放棄黨對大革命的領導權。當時,毛澤東、劉少奇等人是贊成李達觀點的,后來的歷史事實證明李達也是正確的。李達雖然脫離了與黨中央的聯系,但湖南的黨組織仍然把他當黨內同志看,繼續留他在湖南自修大學任學長。
三、抗戰時期劉少奇心系“紅色教授”李達的安危
抗日戰爭時期,負責白區工作的劉少奇同志十分關注李達的安危,多次指示地下交通保證李達的安全,李達還受命到暨南大學給共產黨員講授社會學,到張家口參與策反馮玉祥,李達都不辱使命。毛澤東還要李達利用湖南老鄉關系要他做唐生智的工作,不要與共產黨為敵,唐生智成為沒有與共產黨打過仗的國民黨上將。李達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不折不扣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經受住了比在戰場上更難以經受的考驗,被稱為“桀驁不馴的紅色教授”“一個真正的人”。
1937年5月,李達的著作《社會學大綱》正式出版,他立即通過地下交通向延安的毛澤東寄去,毛澤東12月輾轉收到李達從國統區寄給他的這本書。他要李達再寄10本來,并向他身邊的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的高級干部推薦:“李達的《社會學大綱》我看了十遍,我希望你們也要看十遍。”“這本書可以說是中國人自己寫的第一本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李達還有一本《經濟學大綱》,我已看了三遍,也準備看十遍……”劉少奇在一次談到學習問題時,也稱贊《社會學大綱》是一本好書,要干部認真學習[7][8][9]。自此,黨中央對國統區的李達十分關注,并邀請李達到延安來。可惜,當時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博古等人拒絕了李達到延安的請求。李達說:只要有碗飯吃,我都愿去。博古等人認為,李達這是向黨講條件。當時不在重慶的周恩來后來回憶此事時遺憾地說:只要有碗飯吃,就是不講條件嘛。共產黨人就不吃飯嗎[10]?當時劉少奇等黨的高級領導干部對李達在國統區堅持宣傳馬克思主義,對李達的理論建樹,是十分敬佩的。
四、李達北上參政經劉少奇介紹重新入黨
時光荏苒,到湖南解放前夕,李達同志協助中共湖南地下黨組織做了許多動員起義的工作。他曾與程潛將軍的顧問方叔章等聯系,并在他的桃子湖寓所以設便宴為名,邀請起義方面的高級官員組織時事座談。會上,他就當時形勢、湖南地位及中共方面政策發表了很有見地的講話,對促進湖南的和平解放起了特殊重要的作用。1948年2月,在河北平山縣西北坡的毛澤東就寫信托華南分局領導邵荃麟找到在香港的潘漢年,想辦法將信轉到湖南大學交給李達。信中說:“鶴鳴兄:吾兄系本公司發起人之一,現公司生意興隆,望速前來參與經營。毛澤東一九四八年二月。”寫信的目的,一是要李達北上參政,二是要李達利用與唐生智等人的老鄉關系協助湖南地下黨想辦法策反程潛。“自古無湘不成軍,湖南如不和平解放,必將血流成河”。作為毛澤東身邊的第一代領導集體重要成員劉少奇更是明白李達在湖南和平解放當中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當時李達因病住在湘雅醫院,沒能北上,但是他不辱使命,1949年5月協助地下黨將程潛的兒子程宏博發展為共產黨員,成功勸說程潛棄暗投明,走和平解放的道路。在華南分局的安排下,程潛親自送給李達二百塊大洋旅費,要李達向毛澤東轉達他對和平起義的決心和對起義后其部屬安排等方面的擔憂。李達巧妙地躲開中統、軍統的耳目,假借民國日報衡陽站記者的身份離開長沙,繞道香港赴北京,歷經1個多月的驚險旅程,終于見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領導同志,受到他們的熱烈歡迎。李達向黨中央匯報了湖南的情況與程潛的動向,毛澤東打消了程潛的顧慮,順利推動了他的和平起義。李達除了與毛澤東同志徹夜長談之外,劉少奇也接見了李達,與他回顧了當年在上海的經歷。李達要求重新入黨,毛澤東欣然應允,他留李達在中央任職,李達婉言謝絕,他說:“湖南是許多老革命的家鄉。我要回湖南教書,創辦毛澤東思想大學,為老一輩革命家培養接班人。”于是,由劉少奇做介紹人,毛澤東、李維漢、張慶孚為歷史證明人,李達于1949年12月重新加入了他親手創建的中國共產黨,不要候補期。黨中央批準李達重新入黨的消息,由劉少奇告知李達,李達激動萬分,他感謝中央領導的博大胸懷,使得他重新回到黨的懷抱[11]。不僅如此,毛澤東還親自書寫任命狀,任命李達為湖南大學校長(毛澤東不同意以他的名字命名這所大學),并確定李達享受行政四級待遇,“主席之下,將帥之上”。“文革”前李達與陶鑄是武漢地區2位行政級別相當的高干[12]。
五、土地改革時期劉少奇同志看望和關懷李達
1950年2月,李達從北京回到湖南正式履職湖南大學校長。這時,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曹瑛與他經常見面暢談,互相十分了解,感情很深。早在1939年冬,曹瑛就和李達相識。那時,李達在桂林廣西大學任教,曹瑛和李克農、夏之栩同志一起負責八路軍駐桂林辦事處的工作。不久,李達受到國民黨當局的迫害,被廣西大學解職而失業,生活很困難。周恩來同志由重慶拍來電報,囑咐曹瑛看望李達同志。曹瑛請陸銓同志給他送錢去,又同他幾次見面暢談,并請他為辦事處的同志們講授哲學。李達高興地為他們講了唯物辯證法。李達非常謙遜,他說學習唯物辯證法最好的老師是毛潤之,可見他對毛澤東同志是非常愛戴的[13]。
1952年1月,劉少奇同志視察湖南工作,見到了當時的長沙市委書記曹瑛,與他詳細談到李達同志,并對李達極為關懷,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一定要見一下李達。于是,曹瑛陪同劉少奇同志專程到湖南大學看望李達同志,并與李達暢談了別后情形,以及對學校教育和新中國建設發展的看法。劉少奇對李達在湖南大學的工作甚感滿意。到1952年冬,全國院系改革時,湖南大學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成了人民共和國的新型社會主義大學[14][15]。他們親切握手并合影留念。這就是那張陳列室里的珍貴照片,是李達的夫人石曼華同志1990年在李達100周年誕辰時捐獻的。在1951年、1952年,李達還將自己寫的《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手稿打印幾本,分別送給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領導人。他們都認真拜讀了李達的著作,除了毛澤東寫過兩封信提出了一點修改意見外,其他領導人沒有發表看法。
劉少奇看望李達前后的1951年11月至次年1月,湖南的土地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緊鑼密鼓地進行。李達按照上級安排,組織了大量湖南大學師生組成土改工作隊到農村參加土改。為保護湖南大學的教授免遭“斗地主”,曾寫信向毛澤東、劉少奇提出,因為國民黨政府沒有離退休制度,新中國對土地改革中那些不以土地出租為主要收入來源,而是僅僅以有限的教書或撰稿收入拿回家買了一些地,以保退休后生活來源的教授,本人家庭成分應定為小土地出租(或自由職業者)。這一意見得到采納,從而保護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同時,按照李達家鄉湖南零陵縣當地劃分地主的標準,家里水田共25畝以上人均5畝以上可劃分為地主成分。李達家中共4口人,新中國成立前三年共有父親李輔仁先生分給他的田畝11.98畝,人均不足3畝。李達于新中國成立前夕在湖南大學任教,以教書為業,早將自己名下的田畝交給侄兒李定香耕種和經營,從沒收過地租,自然沒有劃為地主。“文革”初李達因反對林彪提出的“頂峰論”等原因被打成地主等罪名被開除黨籍,直到1980年黨中央為他徹底平反,恢復黨的創始人的名譽,這是后話[16]。
參考文獻:
[1]中國現代哲學史研究會,湖南大學.紀念李達誕辰100周年[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51.
[2]張官妹.永州文化概論[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7:187-188.
[3]中央文獻研究室,新華通訊社.共和國主席劉少奇[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172-173.
[4]王炯華.李達評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59-61,95.
[5]金沖及.劉少奇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24-39.
[6]唐寶林.陳獨秀全傳[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271-273.
[7]劉瑞龍.東進,東進,再東進,隨劉少奇同志去華中、淮水敵后[N].光明日報,1980-5-16.
[8]呂芳文,余應彬.一代哲人李達[M].長沙:岳麓書社,2000:10.
[9]王炯華.李達評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7.
[10]王炯華.李達評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98-299.
[11]歐陽敏訥.李達與程潛起義[J].人物,1989(5).
[12]湘人.“文革”中的李達與王任重[J].炎黃春秋,2006(2).
[13]曹瑛.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先驅者李達同志[M].長沙:岳麓書社,2000:166-167.
[14]王炯華.李達評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55.
[15]湖南大學校史編委會.湖南大學校史(公元976—2000)[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421.
[16]王炯華.李達評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478,484,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