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諺語是語言的精華,那么在文化差異等各種背景下兩種語言中的諺語各帶特色,隨著翻譯被逐漸認為是一種交流文化的行為,本文將簡單介紹兩種諺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
關鍵詞:諺語;文化差異;翻譯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諺語是語言的精華,蘊含深厚的文化內涵。是廣泛流傳于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多數反映了勞動人民的生活時間經驗,而且一般都是經過口頭傳下來的,它大多是口語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韻語。那么藏語是屬于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布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和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與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5個地區等部分國家使用的語言,可分為衛藏方言,康巴方言,安多方言,但書面語統一。漢語也屬漢藏語系又稱華語,中國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那么在中國漢語、藏語的諺語是兩民族的文化,那接下來本文就帶入兩種不同背景下形成的諺語并淺析如何處理諺語翻譯中遇到的問題。
一、漢藏諺語
諺語來自民間具有鮮明的大眾和民族特色,體現著一個民族的風格習慣是一種語言的重要修辭手段,各種修辭手段的集中體現,諺語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是語言和特殊成分,這些是漢藏諺語都具備的特點,那接下來我們就對應著分析它們的差異。
二、漢藏諺語的文化差異
(一)生活環境
漢藏諺語總體上講,內容豐富,表達簡單易懂這里列出一些來講解一二,藏族在中國,基本上居住在高原海拔相對較高,連綿雪山,藍天白云,綠草如茵,牛羊成群,地廣人稀的生活環境,生活貼近大自然,所以對大自然有一種敬仰和親切感,所以較多諺語跟大自然有關如:
在漢語的諺語中發現內容很廣,這里關系到的生活環境,漢族人大多生活在平原,農業比較發達所以很多諺語跟農業,農作物有關。如:今冬麥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農事經驗。
(二)風俗習慣
漢族和藏族是兩個民族,56個民族各具特色那么眾所周知歷史悠久的藏民族獨具的風俗習慣,尤其農牧業兩種生活方式從吃喝住行都帶有濃厚的自己文化,所以很多諺語中帶有自己民族的習慣,如藏族把雪山作為圣潔的象征,各種在生活勞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諺語,尤其在教育這一方面體現著特別的風采,這方面的諺語與藏族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如: 像這樣糌粑是藏族獨有的主食青稞所制,所以帶有自己民族的生活。
漢語的諺語內容當然也很豐富,一樣也具有獨特的風格,歸根到底也是關系到本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俗上,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像這樣也是帶有教育的諺語,但藏族就不會用到瓜和豆,因為大部分藏族生活地區種不出瓜生活中少見,所以像這樣的諺語就很直接的在體現出了一個民族的生活習慣。
(三)歷史典故
兩個不同民族經歷的歷史起伏也有所不同,輝煌燦爛的歷史深刻人們的心中,歷史無處不在,銘記歷史吸取精華不斷進步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那么在藏族史中眾所周知的最具影響的格薩爾王傳,今天本文提到文化差異中就選擇這最鮮明的來說,格薩爾王英勇善戰的英雄形象早已在藏族人們的心中刻成石文。 這方面的諺語就不一一舉例說明了。說起漢族歷史就關系到國家的歷史內容更加的豐富,想要了解這方面的諺語,那可能你就要先弄懂歷史,才能理解諺語的深意,如:諸葛亮說周瑜。不明白歷史典故的可能無法理解這其中的意義,就不會知道這是請將不如激將的意思。
三、漢藏諺語的翻譯方法
翻譯是一種語言把另一種語言的形式里的內容重新表現出來的語言實踐活動,譯文應該要做到“信、達、雅”的翻譯標準,譯文應該忠實于原文的內容和形式,正確處理諺語中包含的形象,根據以上本文淺析了幾種對形象處理翻譯漢藏諺語的有效方法,努力再現原語諺語的風格和形式。
(一)保留原形象的直譯法
也就是說漢藏諺語中有對應的諺語,彼此喻意上對等形象上巧合的,翻譯時可用直接應用譯語中的形象諺語來直譯,如: 這樣的對應過來,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像這樣隱含的想表達的意思一樣時可保留隱喻形象直譯。
(二)轉換文字的意譯法
翻譯時需要忠實于原文,所以在諺語的翻譯時也可忠實于原文諺語的內容,但又無法在譯文中再現原語諺語的形象時,可用符合譯文的表達習慣,并為譯語的讀者所熟悉的形象替換原文的形象,借助譯語中對應的形象,使讀者得到相似的理解。
(三)完全用意譯法
也就是說原語諺語在翻譯過程中即沒有相對應的諺語,也沒有能轉換的形象時,可舍棄原語諺語中的形象透徹理解原語諺語的基礎上用譯文的語言簡潔生動的表達原語的隱喻意即可。
四、結論
漢藏諺語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蘊含豐富的文化內容,通過對它們的理解,研究漢藏諺語的翻譯我們能更進一步了解一個民族的文化,也更能做到更好的文化交流。
參考文獻:
[1]玉樹州民間藝術館,康巴諺語[M].西寧:青海民族出版社,1991.
[2]馮慶華.實用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1-112.
[3]漢藏互譯教程,傅同和柱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6.
作者簡介:呷絨啟西(1992-),女, 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藏語言文學),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翻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