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世敏+李萬勝+趙斌

[摘要] 目的 探討降逆理氣中藥經空腸營養管滴注在治療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中的療效。 方法 選擇自2011年1月~2016年8月符合研究標準的72例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的患者, 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32例, 治療組用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經空腸營養管滴注中藥治療。對照組再常規治療基礎上加莫沙必利和紅霉素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7d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7天的胃動素(MIT)和胃泌素(GAS)水平的變化。 結果 (1)兩組治療前血清白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及7d血清白蛋白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0.01)。(2)兩組治療前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及7d胃動素和胃泌素比較,治療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或0.01)。 結論 降逆理氣中藥經空腸營養管滴入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能夠有效促進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提升,提高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對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有明顯治療作用。
[關鍵詞] 降逆理氣中藥;胃癱綜合征;空腸營養管滴注;胃癌
[中圖分類號] R2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7)06-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Jiangni Li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system. Methods 72 cases with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system from january 2011 to August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32 cases).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Jiangni Liqi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sipride and metoclopramide therapy beside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Serum albumin level, gastrin and motilin levels were compared before the treatment, 7 days and 14 day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rum album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treatment of serum albumin at 3 days an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P<0.05, 0.01). (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s of motilin and gastri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levels of motilin and gastri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3 and 7 days after treatment (P<0.05, 0.01).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angni Liqi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means that Jiangni Liqi decoction helps patients recover from the postoperative gastroparesis syndrome in malignant tumor of digestive system.
[Key words] Jiangni Liqi decoction; 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 Jejunum tube drip; Gastric cancer
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術后胃腸激素的變化,導致術后5~7d開始進食時,發生腹脹,惡心、嘔吐以及腹痛等,而且影響到患者的血清白蛋白的改變,增加醫院感染機會,延長住院時間,同時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負擔[1-3]。在2011年1月~2016年8月,本研究觀察了降逆理氣中藥經空腸營養管滴入對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白蛋白、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變化的影響和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的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標準:胃癌術后5~7d拔除胃管進食后,胃腸減壓引流量>600mL/d;多項檢查無胃流出道機械性梗阻;反復嘔吐,返酸及上腹部飽脹不適。排除標準:術后出現機械性梗阻,吻合口瘺。剔除標準:患者自愿退出臨床研究。納入標準: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組,治療組(中藥組)40例(男26例,女14例),近端胃切除術8例,遠端胃切除術20例,全胃切除術12例;對照組32例(男22例,女10例),近端胃切除術3例,遠端胃切除術14例,全胃切除術5例。治療組平均年齡(54±18)歲;對照組平均年齡(56±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胃鏡輔助下置入空腸營養管,近端胃切除術,空腸營養管置入十二指腸,全胃切除或者遠端胃切除術,空腸營養管置入吻合口遠端20cm空腸內,給予降逆理氣中藥(生姜40g,姜半夏20g,厚樸20g,陳皮30g,生白術30g,茯苓30g,黨參20g)治療,一次100mL,一日2次。
對照組給予口服莫沙必利5mg,一日3次,5%葡萄糖250mL+紅霉素250mg靜脈點滴,一日1次。
治療組及對照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補液、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營養支持及流質飲食等常規治療。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治療前及治療后3、7d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治療前及治療后3、7d的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的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軟件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用()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配對資料的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資料的t檢驗,資料不符合正態性時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比較
治療前血清白蛋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處于低蛋白血癥水平;治療后3d、7d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較,各組均較治療前水平有明顯改善(P<0.05),治療組在治療后3、7d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或(P<0.01)。見表1。
2.2 兩組治療前后胃動素水平比較
兩組胃動素水平的比較,治療前胃動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7d胃動素水平比較,各組均較治療前水平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治療后3、7d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2.3 兩組胃泌素水平比較
治療前胃泌素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7d胃泌素水平比較,各組均較治療前水平有明顯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在治療后第3、7天的水平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的發生與術后胃腸道解剖的變化、胃腸激素水平的變化以及交感神經的作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會引起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腹脹等表現,還會導致患者營養狀況的改變,造成患者術后恢復正常飲食的時間延遲,長時間的胃腸功能障礙,會引起肺炎等并發癥[4-6]。其中胃腸激素的變化和營養狀態的改變可能是影響術后胃癱的重要因素之一,胃腸的動力受多種因素的調節,包括神經因素、體液因素和胃腸道自身的調節[7]。胃腸道除了具有消化吸收功能之外,本身就是內分泌器官,胃腸道黏膜細胞分泌的胃腸激素由胃腸道的神經末梢釋放的具有生物活性肽類物質,其中胃泌素和胃動素是對胃腸道的運動調節具有促進作用,胃泌素主要是由分布在胃竇、十二指腸和空腸的G細胞分泌,促進胃液及胰液的分泌,增強胃腸道的運動,加速胃排空[8];胃動素主要由小腸 Mo細胞分泌,是22個氨基酸的活性多肽,通過作用于胃腸道平滑肌的相應受體,來促進胃排空,增強空回腸和結腸運動和傳輸[9],胃泌素和胃動素都是促進胃動力的重要胃腸激素,也是評價胃動力的常見評價指標。
研究證明紅霉素是胃動素受體激動劑,能夠促進胃腸道平滑肌的收縮,莫沙比利為5-HT受體激動劑,能夠促進乙酰膽堿的釋放,從而促進胃腸道的蠕動。近年來,中醫藥在消除胃癌術后綜合征的癥狀,改善術后營養研究方面已經具有相當大的優勢,從而成為術后胃癱綜合征的重要治療手段之一[10]。脾胃是后天之本,疾病的調養,當從脾胃著眼,如果其氣機受阻,升清降濁功能下降,會造成水飲痰濕積聚,水谷精微吸收失常,臟腑失于濡養,疾病難以康復。本研究發現,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表現為呃逆,嘔吐物清冷,腹脹,腹痛,舌淡胖,苔白膩,脈細弦或者弦,一派脾胃虛寒表現,方劑中姜半夏為君藥,散痞降逆止嘔,生姜溫中止嘔為臣藥,生白術和茯苓滲濕利水為佐藥,厚樸和陳皮溫中理氣為使藥,整個方劑以調節中焦為主,降逆理氣,溫中化飲,調節中焦氣機,恢復中焦的運化功能。
現代研究證明,姜半夏可通過中樞抑制機制發揮止嘔作用[11],白術主要含揮發油,成分為蒼術醇、蒼術醚、白術油等。大劑量白術水煎劑能促進動物的胃腸運動[12],在體實驗發現陳皮對小腸胃排空及腸推進均有促進作用[5],厚樸對胃腸道的作用有劑量依賴性,呈高劑量抑制、低劑量促進的作用[13-15]。本研究結果顯示,降逆理氣中藥能夠升高胃泌素和胃動素水平,有利于患者恢復正常飲食,改善患者的營養水平,同時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可能機制為飽脹不適、惡心嘔吐等癥狀改善后,飲食增加,機體的營養狀況得到改善,與對照組(莫沙必利聯合紅霉素)比較,具有較好的促進胃癌術后患者胃腸道功能的恢復,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綜上所述,降逆理氣中藥經空腸營養管滴入治療效果優于對照組,能夠有效促進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提升,提高胃動素和胃泌素水平,對胃癌術后胃癱綜合征有明顯治療作用。
[參考文獻]
[1] 段寶民,李兵,王紀東.急診重癥患者的胃腸功能障礙與胃泌素水平[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2,20(35):3584.
[2] 譚康聯,陳志強.胃動素用于胃腸功能評價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1,19(2):156.
[3] 趙永娟,吉中強,張向農,等.生半夏、姜半夏對水貂嘔吐作用的影響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5,30(4):277.
[4] 侯麗艷,賈如江,馬博,等.中藥聯合電針治療老年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胃癱綜合征臨床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4):379-380.
[5] 田愛平.半夏瀉心湯加減方治療腫瘤術后胃癱的隨機對照臨床研究[J].癌癥進展,2010,8(4):401-403.
[6] 吳震宇,李欣,盧群亞,等.腸內營養聯合中藥灌注治療腹部非胃術后胃癱綜合征[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0,33(33):69-70.
[7] 董萬斌,喬海平,席江偉,等.針刺與中藥灌腸治療術后胃癱綜合征患者26例[J].環球中醫藥,2016,9(6):740-742.
[8] 左明煥,姜敏,孫韜,等.中醫外治法治療腫瘤術后胃癱綜合征65例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中醫臨床版),2012,19(6):41-42.
[9] 胡彬,莊翔,楊曉軍,等.食管癌、賁門癌術后胃癱綜合征的預防與非手術治療[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4,(4):181-184.
[10] 梁力.引起胃大部切除術后胃癱綜合征相關因素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6):11-12.
[11] 王敬.胃部手術后胃癱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3,51(31):147-149.
[12] 華青云,陳力.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住院患者疾病不確定感、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33):103-106.
[13] 尚健.胃癌術后兩種胃腸減壓方式對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5,53(19):74-75,79.
[14] 孟捷,王莉,張文青,等.精氨酸強化的腸內營養對胃癌術后患者免疫營養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10):48-49,52.
[15] 龔建明,林勇. 厚樸的現代研究與進展[J].東南國防醫藥,2008,10( 2) : 125-126.
(收稿日期: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