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慧

摘要 通過設置不同比例的氮肥處理,觀察水稻產量,提出適合當地的水稻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方式,從而解決冷涼區氣候冷涼、水稻生長前期土壤養分利用率低下等造成糧食產量不高、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著重開展氮肥運籌在水稻生產上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表明:以施氮肥210~25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蘗肥、20%作穗肥施用的處理產量最高,達到12 174.5~12 378.0 kg/hm2,較不施氮肥的對照增產92.63%~95.87%。
關鍵詞 水稻;氮肥運籌;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1;S143.1;S14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018-01
氣候冷涼地帶早春氣溫低,易導致土壤養分有效性降低、肥效慢,不利于水稻秧苗的正常生長,致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養分釋放與植株對養分的需求之間有一定的差異。針對這種情況,在瓦房店開展了水稻土壤養分釋放特性及調控技術研究,旨在通過用科學的施肥技術來調節土壤養分平衡持續地供應水稻生長需求[1-3]、調節冷涼區土壤養分季節性差異引起的土壤養分釋放與水稻施肥規律相吻合的問題,達到既提高產量、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目標[4-6]。根據養分吸收動態規律,通過對水稻養分吸收變化規律,確定水稻的最佳施肥時期,提高養分利用率和生產效率,支撐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地設在瓦房店市仙浴灣鎮一農戶水稻田。試驗區于2013年6月2日插秧,6月9日追施分蘗肥,10月8日收獲。試驗地土壤含全氮0.7 g/kg、速效磷4.0 mg/kg、速效鉀157.5 mg/kg、有機質12.6 g/kg、pH值8.2。供試水稻品種為港源4115雜交稻。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在固定磷、鉀肥用量(施P2O5 90 kg/hm2、K2O 90 kg/hm2),并且全部基施的基礎上,設定了氮肥的不同用量和不同施用時期。分別為CK:不施氮肥作對照;處理A:施氮肥210 kg/hm2,其中80%基施,20%作穗肥;處理B:氮肥16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蘗肥,20%作穗肥;處理C:氮肥210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蘗肥,20%作穗肥;處理D:氮肥25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蘗肥,20%作穗肥;處理E:氮肥210 kg/hm2,其中30%基施,30%作分蘗肥,30%作穗肥,10%作粒肥;處理F:氮肥210 kg/hm2,全部作基肥。
2 結果與分析
2.1 對水稻株高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水稻不同生育時期植株的株高變化明顯大于各個施肥處理對株高的影響。各處理之間株高沒有明顯的差異,說明施肥對水稻的生長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不是影響植株株高的主要因素。在施用一定磷、鉀肥的基礎上,保持氮肥在水稻各生育時期的合理使用,可為水稻高產奠定良好的生理基礎。
2.2 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在磷肥和鉀肥一定的基礎上,水稻產量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這說明施用氮肥能夠增加水稻的產量。施用氮肥的各個處理較不施用氮肥的處理增產幅度為64.82%~95.8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其中處理D、C產量表現為最高,這可能是由于該試驗地土壤理化性質相對較好,且處理C、D的施肥量及施肥技術較為合理。
從各處理(處理B、C、D)的不同生育期同一施肥比例來看,隨著氮肥施用量的增加,水稻產量也在增加;從同一施肥量不同施肥比例(處理C、E、F)來看,以處理C產量表現為最高,增產幅度達顯著水平。這說明水稻以10%的氮肥作為穗肥沒有以20%的氮肥作為穗肥的效果好,與一次性施肥比較,沒有差異。從試驗結果看,在水稻各生育期適當追肥,有利于提高水稻產量;一次性施肥肥效可以達到完全發揮,實現水稻高產。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以施氮肥210~255 kg/hm2,其中40%基施、40%作分蘗肥、20%作穗肥施用的處理產量最高,達到12 174.5~12 378.0 kg/hm2,較不施氮肥的對照增產92.63%~95.87%。綜上所述,在磷肥、鉀肥一定的基礎上,氮肥在各生育期應保持一定的施用比例,合理施用基肥、分蘗肥,才能(下轉第20頁)
(上接第18頁)
保證水稻高產穩產。
4 參考文獻
[1] 李振宇.寒地水稻高產高效施肥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5):68-69.
[2] 姚月明,蔡玉生.水稻科學高效安全施肥技術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00(5):7-11.
[3] 郭恒東,張貴龍,劉學文,等.水稻優質高產高效施肥技術探討[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5(增刊2):296-297.
[4] 王道中,郭熙盛,王文軍.沿巢湖流域坡崗地地區水稻高效施肥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5):17416-17418.
[5] 張滿利,陳盈,侯守貴,等.氮肥運籌對水稻產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響[J].作物雜志,2010(6):46-50.
[6] 楊安中,牟筱玲,李孟良,等.氮肥運籌方式對旱作水稻衰老及產量的影響[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4(4):12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