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壟斷是世界各國政府都非常關注的一個經濟學課題,而反壟斷也是當今國際貿易中備受矚目的經濟學手段。壟斷和反壟斷都是有利有弊的,因此對其褒貶不能一概而論。本文通過對壟斷和反壟斷利弊的客觀分析,探討我國反壟斷法對國企壟斷和國際貿易的影響與作用。
關鍵詞:反壟斷法;國有企業;國際貿易;生產集中;國際卡特爾
一、引言
經濟學上的壟斷是企業或其他經濟組織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生產或市場實施的一種排他性控制,其性質屬于不完全競爭,與完全競爭相對,其目的在于排除或限制同行業相關企業的競爭的行為或狀態。客觀上,壟斷同時表現出對生產或市場事實上的壟斷狀態,以及限制競爭的各種手段和行為。具體而言,壟斷即某一企業控制某一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的現象,通過提高價格獲取壟斷利潤。壟斷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對某種生產要素的控制和占有,比如對某一項核心技術或知識產權等生產要素的獨有權,或者政府所給予一個企業的特許經營權、關稅配額、進口許可證等特定的產業貿易政策所帶來的好處等。生產集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會引起壟斷,日益集中為壟斷現象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對于壟斷,大多數學者認為是有害的,甚至有人將其視為市場經濟的頭號公敵。我國通過反壟斷法對壟斷進行法律層面的約束和控制,以免壟斷現象對市場經濟體制造成沖擊。
二、客觀分析壟斷與反壟斷的利與弊
壟斷究竟是否危害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穩定,不能一概而論,要分別從壟斷和競爭的關系、壟斷和規模經濟的關系、壟斷與價格及社會福利的關系等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在此,筆者對壟斷的利弊作簡要的分析如下:在水電氣等特殊的規模經濟行業,設備投入資金巨大,生產技術成本昂貴,固定成本費用高,一般不建議多個生產單位形成競爭,這種行業中通過壟斷調控可以實現平均成本最低化,避免部分投資商在競爭中被淘汰而喪失大量的資金,影響地區經濟發展,此時,壟斷成為對各項資源的合理保護。同時,壟斷有利于促進技術創新和進步,一方面壟斷擴大了企業規模,無形中就為技術創新積蓄了能量,大型企業更容易技術改革成功,另一方面,壟斷力量影響著技術創新收益的持久性,因為高強度的壟斷對市場的控制力越強,這是對創新成果的一種堅固保護,降低了創新的風險程度。再者,壟斷還有利于國家及地區的世界競爭力的顯著提高,尤其是跨國公司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生存和成長,必然要借助市場資源發起壟斷戰爭,這對國家及某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然而,壟斷的弊端也有很多,一方面造成生產資源的浪費,給社會福利帶來了一定的損失,同時壟斷市場結構不利于激勵企業的技術創新,過度的壟斷會影響一部分中小企業對技術創新的積極性,長期壟斷造成行業缺乏競爭壓力而止步不前。
反壟斷是國家政府或國際組織對壟斷行為的一種干預手段,其根本目的在于維護良好的市場競爭秩序,保障社會總體福利的提高。鑒于此,政府或國際組織提出了相應的反壟斷政策,對壟斷行為進行約束和控制。但是,反壟斷不是一面倒,需要注意的是反壟斷法一般都不單純禁止和打擊壟斷,即不反對由于技術方面的改進、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產品質量的提升而造成的企業規模擴大和市場擴張現象。換句話說,自然壟斷和法律范疇內的壟斷行為是合法的,一律收到法律的保護,政府甚至對這種合法合規的壟斷行為進行鼓勵,因為它有利于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反壟斷有兩種主要的干預措施,一是干預市場結構,二是干預企業行為。我國多通過對市場結構的干預行為來抑制壟斷,比如降低賣方集中度(或者阻止集中度的上升)、降低中小型企業進入市場的障礙(或者抑制這種障礙的提高)以及降低商品差別化等。國外則常采用干預市場行為進行反壟斷,比如干預定價方式等。由上所述,壟斷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削減了社會整體福利,因此反壟斷的優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適度增加市場競爭壓力,加速商品及產業技術的創新,促進產品質量的提高;二是有效降低國際壟斷現象的威脅,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國外企業及商品大批涌入我國,對“中國制造”和“中國質造”都產生了沖擊和威脅,及時的推行反壟斷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國際壟斷現象的威脅,給本土企業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市場環境,促進其發展;三是反壟斷能夠促進價格降低,減少收入分配不公平現象,增進社會穩定,造福百姓。反壟斷將增加企業之間的競爭,導致產品數量的增多,改善供求關系,讓消費者以較合理的低價購買稱心的商品。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反壟斷也存在的一定的弊端,比如造成大型設備設施的重復建設,浪費資源,積壓大量的過剩生產價值。因此,反壟斷應該適度實施,過度操作,將會給社會帶來不利影響。
三、我國反壟斷法對國企壟斷現象治理策略分析
國企壟斷最大限度的保護了國有資產的正常生產運行,保護了國有資金的運轉,也為相關行業領域的技術創新創造了安全可靠的環境。諸如電力、電信、石油等行業一直以來都處于國有壟斷行業,這些企業掌握著大量的國家資源,享受優惠的政策和待遇,在壟斷保護中攝取豐厚的利潤,為國家創造了巨大的財富。然而,實踐告訴我們,國企壟斷也存在著極大的弊端:國有企業的壟斷造成企業管理的低效,提高了不法犯罪的概率;國有企業改革方向和方法錯誤,缺乏品牌核心競爭力,嚴重妨礙了市場競爭;國企壟斷職工的收入過高,擴大企業職工收入的差距,損害了全民利益,違背了公平原則;國企壟斷導致產品質量跟不上,價格居高不下,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福利;同時,國企壟斷也造成一部分國有資產的了流失,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關于國有企業壟斷的問題,筆者對反國有企業壟斷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通過完善反壟斷法機構的設置,對國有壟斷企業進行管控
面對國有企業逐壟斷現象對市場經濟環境的干擾和影響,我國尚缺少一個完備統一的權威執法機構,反壟斷執法力度不夠大。借鑒國外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筆者建議應首先進行反壟斷執法權的改革,機構方面建立一個權力集中的反壟斷委員會,對三大反壟斷法的執法權高度集中,徹底改變管理部門過多、相互推諉或爭相管理的混亂局面,確保國有企業反壟斷政策的高度統一性。
2.通過完善反壟斷法訴訟機制,對國有壟斷企業進行監督
通過不斷完善我國反壟斷法的訴訟機制,讓廣大消費者及中小型民營企業有監督權和訴訟權,確保國有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首先要建立經濟法公益訴訟機制,適當弱化對原告的限制和要求,打破原告必須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的傳統限制,同時引入懲罰性賠償機制,激勵私人提起反壟斷訴訟,這樣必然會強化對過度壟斷行為的控制,還原市場競爭生態環境。
3.針對國有壟斷企業單獨立法,做到立法上的專業化對待
國有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國企擔負著特殊的使命,這也決定了國企可以不受反壟斷法管制。倘若強行將國有企業納入反壟斷法規制范疇,必定會造成立法宗旨的混亂不清,且會否定國企肩負的特殊使命,使反壟斷政策處于騎虎難下的兩難境地。鑒于此,筆者建議針對國有企業專門立法,合理定位,酌情立法,科學設立程序,確保反壟斷法在國有企業中良好執行。
四、我國反壟斷法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我國反壟斷法不僅作用于國內市場競爭,還直接與國際經濟貿易發生聯系,最典型的是跨國公司。隨著國際經濟關系的發展,資本、技術和勞務的跨國流動司空見慣,跨國公司隨之成為國際經濟活動中最為活躍的經濟組織。跨國企業相比一般企業在東道國的市場競爭中占有絕對的優勢條件,因此跨國公司極易利用這種優勢在東道國市場上取得壟斷地位,對東道國的市場經濟和技術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為了扼制跨國公司的壟斷勢力,保護本國競爭性的市場結構,市場經濟國家一般將反壟斷法無例外地也適用于在本國活動的外國企業和跨國公司,甚至還適用于它們在國外產生的但對國內有影響的限制競爭行為。我國反壟斷法在國際經濟貿易中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我國反壟斷法限制跨國公司的外部擴張,防止壟斷,保護市場經濟秩序。
對于跨國公司而言,往往通過購買其它企業的股份或財產的方式來擴大生產規模,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企業并購或外部擴張。在企業并購過程中,獲得主動權的一方往往會增大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而另一部分企業則會在競爭中破產倒閉,退出市場競爭。過度的企業合并會引起經濟集中,進而導致企業對市場的壟斷。鑒于此,反壟斷法的主要內容就是控制企業合并,防止壟斷現象滋生蔓延。
第二,我國反壟斷法禁止跨國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合理保護本土企業成長。
在市場競爭中,實力雄厚的企業往往會先獲得市場的支配地位,這些大型企業一般鮮有市場競爭對手,或者沒有實質性的競爭,這就會給該部分企業帶來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和權力。企業一旦被認定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就必須要承擔一定的特殊責任,即不得濫用其市場支配地位。我國反壟斷法明令禁止跨國公司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這是對內部市場的一種凈化和保護,實際上也是對壟斷現象的防止和控制。一般來說,跨國公司或外資企業很難在東道國獲取絕對的市場支配地位,因為東道國政府必然會通過自身的經濟政策來防止這種情況,即使出現了這種事實,相關國家的政府也會通過聯合本國內部企業對跨國公司的競爭優勢進行抗衡。
第三,我國反壟斷法禁止影響國內市場的國際卡特爾現象
一般認為,國際卡特爾與跨國公司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國際卡特爾多由單純的國內出口企業組成,國外沒有子公司。但是這些出口企業為了確保產品外銷業績,相互之間會訂立協議,共同商定商品價格或者對進口國的銷售市場進行區域分割,這就是一種表面上的國際卡特爾。跨國公司也會參加國際卡特爾,其目的是擴大產品的銷售市場。反壟斷法堅決杜絕外國企業參與國際卡特爾來影響國內市場,這是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一種保護。
五、結束語
隨著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的擴大和海外市場的擴張,壟斷和反壟斷必然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而且世界各國限制競爭的形式會趨于多樣化和復雜化。在此情況下,我國及時借鑒國外經驗教訓,基于我國基本國情頒布反壟斷法,有利于建立和維護良好和諧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調整優化市場結構,規范企業競爭行為,同時也保護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正當權益。
參考文獻:
[1]漆多俊.中國反壟斷立法問題研究[J].法學評論,1997,84(4):54-58.
[2]周雨風.中國國有壟斷企業的危害及整理[J].理論觀察,2006(4).
[3]王曉曄.我國反壟斷法草案中的最大問題[J].學習月刊,2007(3).
作者簡介:何品帆(1973- ),男,四川南充,講師,大學本科,研究方向:經濟學,南充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