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全球氣候變暖使人類自然生存環境遭受到嚴重的破壞,控制二氧化碳的過度排放、緩解氣候變暖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發達國家以控制碳排放、保護全球氣候環境之名提出碳關稅政策,但碳關稅政策真正的動機在于發達國家利用碳關稅貿易壁壘手段抑制發展中國家高耗能產品出口,并以此來保護自己的高耗能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國作為工業品出口大國,一旦發達國家執行碳關稅政策,其經濟勢力將會面臨嚴峻挑戰。因此,研究碳關稅對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碳關稅;工業品出口貿易;碳排放;影響
一、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與碳排放現狀
1.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與消費、投資并稱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擴大,我國在國際貿易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對外貿易中的工業品出口貿易出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在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迅速發展的帶動下,我國的出口貿易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面我將從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市場結構、出口貿易行業結構兩方面分析其發展現狀。
(1)工業品出口貿易市場結構分析
縱觀我國近幾年出口貿易市場的發展,我國出口貿易市場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2005年-2012年歐盟、美國、東盟、日本四國成為我國工業品的主要出口市場。2012年,中國分別以2833億美元、3112億美元和1211億美元的貿易額向美國、歐盟和日本出口;同時,由于我國市場多元化取得矚目成就,在2010年對東盟、俄羅斯和印度的出口貿易額分別是1382億美元、296億美元和409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出口市場過于集中,主要集中到歐美等少數發達地區,雖然我國對拉美、非洲等地新興市場也進行貿易往來,但在中國出口貿易額中所占比重較小,這種對發達國家的過分依賴使我國在出口貿易中處于被動地位,容易遭受綠色貿易壁壘的限制和制約。
(2)工業品出口貿易行業結構分析
在我國工業品出口貿易中,機械及運輸設備行業居于主導地位,約占工業制成品出口額的50%,機電產品的出口從2005年的4265億美元增加到2012年的11794億美元。2011年是機電設備和機械器具出口量最大的時期,出口額分別占總出口額的23.47%和18.63%,但2011年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出現了結構性問題:機電產品的增長速度低于傳統服裝類,這使得我國的出口貿易呈現低迷狀態??偟膩碚f,我國的出口商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而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品所占比重相對較小,同時,高耗能、污染重的產品在我國也占相當大的比重。這些問題的存在給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工業品出口貿易中產品結構的不協調儼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不穩定的重要原因。
2.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碳排放現狀
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工業生產過程中向大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其他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要多。所以中國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是使碳排放量不斷增長的重要原因。
(1)出口碳排放總量居高不下
自1991年以來,我國的碳排放總量呈增長趨勢,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重工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高耗能、高污染產業迅速擴張,使我國能源消費量增加,碳排放量也隨之增加。2009年世界資源研究所得出結論:中國總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美國第二。據統計,到2020年中國碳排放總量將達到100億噸。
(2)出口碳排放與經濟同步增長
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增加經濟產值、增加外匯儲備的重要力量。1995-2010年工業部門能耗占總能耗比重為72%,但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呈現的高投入、低消耗發展模式對我國的經濟持續增長帶來消極影響,所以我們說,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快速發展是以能源消耗和環境日益惡化為代價的。
二、碳關稅沖擊下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SWOT分析
面對來自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這一壓力,并且基于我國經濟發展特點和工業品出口貿易結構,本文將通過SWOT方法分析碳關稅對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產生的影響。
1.碳關稅沖擊下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發展優勢S
(1)我國清潔發展機制快速增長
全球環境問題出現以來,我國清潔機制發展迅速,我國是世界上通過清潔機制發展項目獲得融資最多的國家。同時,我國在2013年3月底簽發了核證減排的目標,所以,我國可以利用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這一手段,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全球清潔發展機制項目的合作,從而獲得充足的資金投入和先進的減排技術。
(2)具有新能源優勢
我國在低碳產業和低碳出口貿易新能源上,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優勢體現在技術層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優勢體現在成本層面。同時我國的可再生能源比如:風能、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均高于發達國家。
2.碳關稅沖擊下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存在的劣勢W
(1)高耗能高污染發展階段
目前我國仍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結構在短期內無法改變,我國在機電、鋼鐵、建筑等生產領域的能源消耗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高耗能、高污染產業將持續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2)碳排放技術落后
由于目前我國生產技術還比較落后,在碳減排技術方面存在較大的技術劣勢。因此,很多市場需求的低碳產品我們無法供給,這種情形既阻礙了我國民眾的低碳消費,又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貿易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3.碳關稅沖擊下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發展機會O
(1)提高技術水平
碳關稅的實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制約中國經濟的發展,但它也能為我國新能源產業帶來機遇,是我國積極尋求技術進步的源泉與動力。如果要將碳關稅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我國必須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由資源密集型向資源節約型轉變,研發低碳技術,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2)環境保護效應
隨著人類生態環境被破壞,人們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威脅,并且為了避免成為發達國家碳關稅的打擊對象,我國一直在對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和高耗能出口商品結構進行調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碳關稅對環境保護是有效的。
4.碳關稅沖擊下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面臨的風險T
(1)高碳企業就業率下降
我國高耗能企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為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做出突出貢獻,所以,高碳產業的發展關系到其產業本身和該類產業人員的就業問題。一旦碳關稅開始征收,那么高耗能產業將由于成本增加、出口量減少導致大量出口企業倒閉縱而員工面臨失業。
(2)降低出口產品競爭力
工業制成品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居于主導地位。碳關稅的征收,一方面使高耗能產品的成本增加,出口量減少。另一方面導致企業因節能減排技術和資金不足,出口產品不符合發達國家碳減排標準,銷售價格隨著碳關稅的征收而提高,則產品的出口競爭力受到嚴重影響。
三、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應對碳關稅沖擊策略
發達國家征收碳關稅政策對我國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應對碳關稅,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將碳關稅對我國工業品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降到最低。
1.我國應爭取全球氣候談判話語權
在國際社會中,我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為了防止發達國家以保護環境的名義對我國實施碳關稅壁壘,我國應積極主動維護自身利益,爭取全球氣候談判話語權,主動參與談判,爭取有利于我國的國際氣候法律制度,實現互利共贏。
2.與發展中國家建立氣候談判聯盟
在參與國際氣候變化談判過程中,我國應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建立氣候談判聯盟,共同呼吁國際社會充分考慮發展中國家的實際技術水平和發達國家的歷史排放量,堅持要求履行《京都議定書》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并要求發達國家給予發展中國家減排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提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談判能力。
3.優化產業結構升級
在我國出口商品結構中,工業制成品居于主導地位,傳統的高碳產業由于碳關稅的征收面臨困境。因此,我國應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步伐,將出口貿易發展的重點領域確定為低能耗、低排放的低碳新興產業。
4.構建與完善環境法律與法規
構建與完善相關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通過低碳能源政策立法使環境成本內部化。以法律體系為保障,使節能減排環境治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參考文獻:
[1]林伯強.2010中國能源發展報告[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謝來輝.中國對碳關稅問題過度擔憂了嗎?[J].國際經濟評論,2010,4:135-137.
[3]朱啟榮.中國出口貿易中的CO2排放問題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1:55-46.
[4]許廣月.中國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的實證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0,5:38-47.
作者簡介:常真,女,河南鄭州人,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政治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中國工業品出口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