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現代企業的發展,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屢見不鮮。一樁樁金融犯罪案件的發生,反映了當下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薄弱,也讓內部審計的職能與獨立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討論。獨立性是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首要原則,也是一直困擾我國企業內部審計制度的建設與發展的桎梏。因此,本文從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含義出發,深入探究導致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缺失的原因,并給出了積極可行的建議。
關鍵詞:當代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
一、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含義
從《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22號中對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定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指企業內部獨立的審計機構和工作人員,通過進行獨立的、客觀的的監督與審查工作,評定公司的各項經營活動、控制工作是否遵循了公認的方法和程序,是否符合各項規定,是否有利于提高企業生產運行的效率,是否幫助實現企業的總體目標。通過提供獨立的審計結果,從而幫助相關部門更好地發揮效能、履行職能。
二、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缺失原因分析
1.企業內部審計法律體系、制度建設不健全
我國當前對于內部審計一直沒有正式的法律法規頒布,只有審計署頒發的《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的規定》和其它在《審計法》中零散的幾點規定條款。“無法可依”使我國內部審計的法律環境十分脆弱,這不僅使得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建設發展遲緩,內部審計獨立性更是無法保障。
2.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不強
我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缺乏主要體現為以下三方面:
(1)內部審計機構隸屬問題。我國內部審計不是單獨機構,而是附屬于其他部門。級別低、依附其它部門,使內審機構的獨立性受到很大限制。
(2)公司領導層不重視。很多企業的領導層都缺乏對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視,導致內部審計機構權利架空、形同虛設,喪失了獨立性。
(3)企業內機構之間的利益牽制。內審機構涉及到與其所屬部門之間的相關利益,使其審計工作的開展飽受壓力,削弱了其審計獨立性。
3.企業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缺乏
企業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內部審計獨立性。我國目前內部審計人力資源的缺乏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業務能力素質差。我國內審人員大多是從財務人員中選調過來的,對審計理論知識、業務操作都很生疏,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的業務能力差、專業素質低。
(2)職業道德素質低。由于我國企業沒有規范的內部審計人員選拔考核制度,使內審人員變得疏于業務、難以自律,嚴重削弱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3)人際關系處理。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單位屬于附屬部門,在審查本部門時很容易受人際關系影響,難以從“第三者”的角度做出客觀、公正、獨立的審計結論,會使審查、監督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喪失獨立性。
4.企業文化對內部審計的排斥
我國傳統文化中主張“家丑不外揚”的觀念,而這種觀念年也間接導致企業內部審計即便“查丑”也“不張揚”,促使內部審計失去了應有的獨立性。此外,大部分的企業管理者對內部審計的內涵與作用理解認識不夠,使企業缺少促進內部審計發展的“空氣和土壤”。內部審計在我國企業中的文化根基尚且不穩,又何談保持獨立?
5.企業內部審計技術手段落后
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多采取手工查賬的方式,審計方法單一,工作效率低、準確性低,存在“審計死角”。內部審計部門的資料收集、樣本采集多依賴于其他部門的協助,不利于保持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而反觀大的經濟環境,我們已逐漸邁入大數據時代,要想保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高質量,適應不斷發生變化的內部審計風險和內部審計工作重點,企業理應不斷更新內部審計手段與工具,采用數字信息分析方法,降低審計工作的風險與成本。
三、企業內部審計獨立性缺失解決方案
1.完善獨立審計立法體系,加強法制建設
正如古語所言:“無規矩,不方圓。”切實、有效的法律依據是加強我國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工作基礎。因此,當下的首要任務就是加快制定關于內部審計的專門的基本法,對內部審計的職能、機構設置、權利及工作人員的職責與權限進行明確的規定與約束;制定標準化的內部審計工作程序與方法;對內部審計評估結論的編制與出具進行清晰、明確的規定。有了專門的法律法規的制定與頒布,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才有切實的、可依賴的法律環境和清晰、明確的工作方向;才能保障內部審計機構在企業居于合法的法律地位;才能為內部審計工作獨立、客觀地開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據;才能保證企業內部的各生產、經營環節都得到全面、客觀的內部審計評估與監督。
2.合理設置企業內部審計機構,保證其獨立性
首先,要完善內部審計管理機制。部門的級別越高,其保持獨立性的能力越強。要想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就要提高其所屬管理層級別,使其處于與其職能相匹配的位置。其次,企業領導層要增強內部審計意識,重視內審機構建設。企業的領導層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的職能、含義及其對公司未來發展的深遠意義,這樣才能對內部審機構給予一定的重視,對其工作給予更多的支持。最后,企業的審計委員會應發揮相應作用,而不是空有擺設,喪失實權。由審計委員會對內部審計機構進行工作的統籌與安排,使內部審計機構更加公正、客觀、獨立地完成監督、審查工作。
3.培養高素質、專業化的內部審計人才
首先,要加強內審人員的業務能力素質。企業要優化內審機構的人員結構,建立內部審計人才儲備庫,為內部審計部門培養、提供后續人力資源。要通過后續教育、在崗培訓等多種方式增強內審人員的業務能力、審計判斷能力和商業風險分析能力,提高內審工作獨立性。其次,要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企業要建立規范的考核選拔制度,用“硬性指標”來選拔、考核符合條件的內部審計人員;還要制定獎懲機制,優獎劣罰,用“軟性指標”來調動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軟硬兼施”,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素質。企業要發揮引領者、啟發者的作用,優選、善用、多培養內部審計人員,加強內審的隊伍建設,培養懂業務、守紀律的多方位管理型人才,為企業的風險防控建立堅實的“安全屏障”,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大計保存“妙計錦囊”。
4.培育企業內部審計文化
首先,企業領導者要做將內部審計文化融入企業文化的引領者。領導者首先要提高內部審計意識,通過公開做表率、教育培訓等方式傳遞內部審計文化理念,讓員工逐漸認同內部審計價值觀念。其次,內部審計部門要成為內部審計文化培育的先行者。內部審計部門應當擔起重任,維護好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形象,保持獨立性,堅守住工作底線。
企業內部審計文化的培育是一個漫長的、潛移默化的過程,企業不可急于追求立竿見影的效果,而應做到細水長流,逐步讓企業員工對內部審計獨立性擁有“自下而上”的認識,推動企業內部審計文化的培育與發揚。
5.推動內部審計技術手段多樣化、信息化發展
企業內部審計部門要定期對審計工具和技術進行更新;要建立內部審計信息化團隊,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內部審計信息技術人才,優化內部審計人力資源配置;要建立相應的責任崗位機制,防范信息風險,保證信息安全。同時,還應與國內外內部審計精英團隊加強合作,探討保持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應對方案,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四、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進程中,國家正在逐步完善關于內部審計的法律體系建設,我國當代企業更加重視內部審計在企業中的“重要角色”,也更加關注提高內部審計獨立性的重要意義。
獨立性是內部審計生存、發展的基礎,也是企業加強內部審計制度建設、推動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咨詢服務建設的重要保障。沒有了獨立性的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公正性、客觀性就無從保證,內部審計信息也就失去了對企業的價值,企業的內部防控屏障也就會轟然倒塌。只有國家與企業“里應外合”,切實加強內部審計獨立性,使企業的內部審計充分發揮審查、監督的職能,使企業的內部審計隊伍真正成為企業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戰略發展的“軍師”與“錦囊”,才能實現企業的價值增值和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內部審計協會.中國內部審計準則具體準則第22號--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客觀性[C].2006.
[2]劉翡.我國上市公司內部審計獨立性問題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2015.
[3]熊軍,左英,胡志堅.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3(11):81-86.
[4]茅健.關于我國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問題研究[J].現代商業,2012(18):203-204.
作者簡介:馬順欣(1994- ),女,山東蓬萊人,專業:會計(注冊會計師專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