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娟
摘要:幼兒園小班孩子的年齡多為三周到四周歲,這是幼兒成長最重要的階段,因此,在幼兒的這個年齡階段的成長過程中,語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占有重要地位。語言的發展總是聯系著兒童其他方面的發展,幼兒園小班是接受普通話等語言能力教育培養的重要階段。對于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該如何科學地開展語言教學,促進其語言能力的培養呢?本文對此提出了一點看法。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語言教學;開展策略
一、創設溫馨和諧的語言氛圍,激發幼兒想說的欲望
針對小班幼兒這個群體,由于他們是初次離開父母和家庭而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當中,這往往會使得大多數幼兒會因接觸到的人、事以及物因不熟悉而表現出內向的性格與行為。這樣的情況不但不利于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地開展,同時更會對幼兒健康成長構成嚴重桎梏,因而這就要求廣大幼兒教師采取相應措施將其解決。有鑒于此,筆者認為通過創設溫馨和諧的家庭式氛圍是有效途徑,這是因為借助于該氛圍不但使得幼兒能夠處于一個良好的環境,同時也可以讓他們在教師親切和藹的語調中使其能夠積極交流。面對這個情況,為了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的發展,就需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讓孩子敢說。為了使每個孩子都敢說以及消除他們獨立表現時內心害怕的狀態,廣大教師應當在平時教學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鼓勵,并創造機會讓他們大膽的表達以及說話。具體地說,可以通過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來開展,如“自由交談”、“我是故事大王”、“開心小主持”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讓幼兒學會通過自己的表現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學講給同學教師聽,如此一來不但有助于培養他們良好的表達能力,更進一步樹立幼兒的自信心,進而鼓勵他們更敢說。
二、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
幼兒往往對喜歡的事物特別感興趣,而且興趣是學習的更好動力。因此,要主動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光榮經歷。幼兒喜歡看圖多于其喜歡其他方面,如為了激發他們看圖講述的感官需要,感官上的需要,必須有可愛的動物、有趣的物品、色彩鮮艷的畫面以及與自己生活經驗相似的內容,才能大大激發了他們看圖講述的興趣。為了激發幼兒的講述興趣,不妨為孩子們制作一些精美小圖片,這些圖片上有時間、地點、人物,讓幼兒組合后說一句話。并引導幼兒開展一些制作圖書的活動,如讓幼兒當小畫家,將自己編的作品用美術形式表現出來,制訂成圖書;或提供一些廢舊圖片,讓幼兒將圖片剪下來重新組成一本新故事等,為了豐富幼兒閱讀的有趣性,我還引導幼兒運用頭飾等將故事的內容表演出來。
三、注重表達能力的培養
雖然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比較簡單,話語到了他們嘴里,他們大都不能把話語說得很完整,很規范。但克服這個又不難,因為他們善于模仿,也喜歡用涂涂畫畫表達一定的意思。教師不妨利用幼兒的這個特點進行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比如,在平日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在課堂上鼓勵孩子多模仿,多做仿說訓練。讓孩子們把自己要說的話說出了,當然還可以用涂鴉的形式,通過一筆一劃,既得到了情感的宣泄,而且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不但在學校如此,在生活中,也要鼓勵孩子們多和成人交流,大膽表達,說出自己的想法。只有在別人的糾錯中,孩子們才會明白自己表達的錯誤,從而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
四、分階段開展活動
為了讓小班幼兒能學會用普通話表述較完整、較連貫的句子,要分階段、積極開展各類的語言活動和游戲。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兒認知水平低下,他們得從具體事物中來理解和認知,因此,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幼兒語言實踐的最佳手段。比如,小班幼兒可開展手指游戲,中班孩子可開展民間游戲,大班孩子就可以有意識地開展一些組織性比較強的活動了。在玩游戲、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組織幼兒玩各種有趣的有利于培養孩子語言能力的游戲。另外,還可以有意識地開展"大帶小" 活動,即中大班的孩子為小班的幼兒表演講故事、念兒歌等節目。小年齡的孩子會很樂意模擬大班孩子,且自信滿滿地。此外,在分階段開展活動中,有種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給幼兒看的一些優秀的動畫片。在觀賞的同時,也要根據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積極引導幼兒,要啟發他們除了觀看和欣賞之外還要喜歡講普通話。對于小班的孩子,以欣賞和熏陶為主。
從中班開始,就可以有意識地組織他們復述故事了。到了大班,則可以組織講動畫故事大賽。通過這個活動,逐漸提高幼兒普通話的水平。經常開展主題活動,有利于訓練孩子們的語言能力。
五、加強語言學習和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要主動滲透進各科領域的知識
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因此,發展幼兒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擴展幼兒的經驗,為幼兒語言的發展提供條件。在實踐中,特別是語言教育與音樂教育的互相滲透更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歌曲教學中,歌曲是音樂與語言最完美的結合,孩子在優美的旋律伴奏下,唱著充滿韻律感的歌詞,是一種非常美妙的享受,可從中感受到音樂與文學藝術的美。如小班教材下冊中的歌曲《春天》,這首歌的歌詞生動形象,幼兒透過歌詞就能看到一幅非常優美的春天的圖畫,在欣賞完歌曲后讓幼兒描述歌中描寫的春天,還可以引導幼兒說出自己看到的春天另外的景色,通過說唱結合,培養了幼兒有節奏地說的能力。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可以讓幼兒對自己繪畫的內容進行語言的描述,這樣有利于讓幼兒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氛圍中實現語言能力的發展。無論在和哪個領域的相互滲透中,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了解幼兒語言學習的進程,遵循語言學習的規律,對自己的教育方式作出及時的調整和改進。
總之,幼兒的語言教育是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的,不管是家庭還是幼兒園都要把握好小班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幼兒創設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讓幼兒喜歡說、自由地說,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盧越.泰勒原理與幼兒園小班語言教育目標[J].文學教育(下),2015.06.
[2]王蓮欣.語言教育生活化的實踐探索[J].學前教育,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