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幼兒時期的孩子們喜歡模仿、嘗試,在這個時期養成的好習慣往往會叫人終身受益。因此在幼兒教育中,常把生活常規教育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主要從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現狀出發,進而對其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做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關鍵詞: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教育理念
引言
幼兒時期作為成長的跟關鍵時期,良好的生活常規教育對幼兒的未來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有些幼兒園將常規教育作為獨立的教育對待,違背了其真正的教育目的。因此,如何真正做好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已經成為廣受關注的重點問題。
一、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現狀
1. 教育目的方面
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在健康快樂成長的同時,能夠適應社會對其的一些挑戰。當前,在生活常規教育指導中,教師仍多沿用“重教輕保”的教育方式,而缺乏真情實感的教育。教師在實施幼兒常規教育的時候,應當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正確對待幼兒之間的差異性,使幼兒實現更好的個體發展。
2. 指導方法方面
在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中,針對幼兒的習性確定了一部分教育方法,我們列舉幾個常用的生活常規教育方法有:(1)模擬法:幼兒通過教師的實際動作進行模仿性學習;(2)鼓勵法:對幼兒進行贊許表揚法,樹立其信心;(3)興趣教育法:了解幼兒的興趣特點,使其在洗漱和禮貌等方面得到進步;(4)個別教育法:幼兒具有差異性,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幼兒進行個性化教育。
3. 家長參與方面
在對幼兒進行生活常規教育中,需要家長的共同配合。比如見了老師或長輩要問好、飯前要洗手等常規的生活習慣,幼兒園應當與家長達成共識,從而通過共同監督來使幼兒實現這些基本的良好的生活習慣。而當前,由于許多幼兒園的管理封閉,與家長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溝通,不利于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效果。
二、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 教育目的不明確
生活常規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自理能力。然而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卻忽略了這一目的。教師往往把自己所認為的理所應當的安加在幼兒身上,這種教育方法束縛了幼兒的個性發展,阻礙了幼兒自主意識的形成。而且,教師總是以一個成年的教育者、管理者作為定位,跟幼兒之間呈現較大的等級差異,不利于幼兒的成長。
2. 教育方法不合理
在多數幼兒園中,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過分強調學校的規章和教育原則,這種固有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兒興趣的培養和個性化發展。另外,為了方便管理,教師多采用強制性的約束手段,這種約束很多時候違背了幼兒的成長天性,幼兒難以實現快樂成長。
3. 家長參與不規律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和家長配合的教育才能實現真正的教育目的。當前,一些幼兒園與家長溝通時過分強調幼兒的成績也就是知識能力的發展,卻忽略了基礎的生活常規教育。這種盲目強調成績的做法,不符合幼兒的成長規律,使幼兒難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加強小班幼兒生活常規教育的對策
1. 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
創造平等、科學、合理的教育環境,讓幼兒能夠切身參與到日常常規管理中。在生活常規教育中,教師一般都充當活動的組織者、領導者進行活動。在經過一個階段活動學習后,教師選出表現出色的幼兒賦予其“小老師”的權利,作為一種鼓勵的同時,也是對幼兒的鍛煉,和其他孩子的榜樣示范,從而提高了幼兒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2.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教師教學活動的方式之一。幼兒往往以簡單的喜厭來對待事物,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對其教學要求認真聽從。所以,教師和幼兒之間應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才能更好的完成生活常規教育活動的目的。反之,若是幼兒對教師產生排斥和抵觸,就會影響幼兒良好習得的養成。
3.重視情境導入
由于小班幼兒年齡小,理解力差,所以理論性的教學模式幾乎起不到作用,教師應該采用具體的、形象的教學方式,例如,借用擬人化的語言、利用小故事、游戲和兒歌等形式進行生活常規教育。
4.良好生活常規培養的有效途徑
(1)榜樣示范作要
幼兒具有極強的好奇心、模仿性強,作為教師,其行為舉止都可能成為幼兒模仿的范本,幼兒通過多身邊事物的觀察,往往會一板一眼的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所以,教師一定要規范好自己的言談舉止,起到好的榜樣作用。
(2)設立科學的常規教育目標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成長規律,設立合理的生活常規教育目標,過大過空的目標,違背了兒童身心成長所能接受的程度,不僅難以實現,說不定還會適得其反。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目標,可以有效促進幼兒的成長。
(3)教育形式要活潑生動
幼兒正處于活潑好動的成長階段,所以在教育活動中,教師應多采用游戲、兒歌等有趣的教育方式,將生活常規教育貫穿其中,激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得到快樂的同時,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4)鼓勵與監督相結合
小班幼兒還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約束力,所以,在生活常規的養成中,需要教師的監督。對待幼兒的進步要及時進行鼓勵表揚,在平時要耐心進行引導。通過明確的表揚、監督,讓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5)教師與家長要緊密結合
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幼兒園和家庭合力培養的結果,所以,家長要積極、主動參與到幼兒日常規范的養成中,教師要和家長及時進行溝通交流,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候,與家長進行溝通,或者通過電訪的方式跟家長就孩子生活常規的養成進行說明,請家長與幼兒園一起,為養成孩子自主性、獨立性而努力。
四、結語
在小班幼兒常規教育中,幼兒是教育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家長也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介于幼兒階段發展的局限性,在常規教育中,從幼兒的認知水平出發,采取適合幼兒發展特點的方法、采取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尊重幼兒之間的差異性,為幼兒創建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成長環境,幫助其生活常規的養成,促進幼兒的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燕.幼兒園管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唐淑,虞永平.幼兒園班級管理[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康丹.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提問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