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林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規制度的生命在于執行。要加大貫徹執行力度,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確保各項法規制度落地生根。制定出臺一部好的黨內法規不容易,而貫徹落實到位更加不容易。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貫徹落實,落地生根,迫切需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黨員干部、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肩負起應有的政治重任,盡職盡責,發揮各自應有的作用,從而筑牢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根基。
關鍵詞:黨的建設;紀律建設;六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對策舉措
一、黨組織切實擔當和落實好主體責任,主要負責人履行第一責任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各級黨組織的主體責任作出了明確規定:“各級黨委(黨組)要全面履行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領導責任,著力解決突出問題,建立健全黨內政治生活制度體系,把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各項任務落到實處。”“落實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強化責任追究。黨委(黨組)主要負責人要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
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指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都要履行管黨治黨的責任。因為,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是黨組織責無旁貸的分內之事,是各級黨組織的日常工作,批評教育、組織處理、紀律處分都是黨章規定的主體責任。
在全面從嚴治黨中,黨組織的主體責任是“牛鼻子”,具有關鍵作用。從黨的中央委員會到村級(社區)黨支部,從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到黨組織的各個職能部門,都是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主體,都負有管黨治黨的主體責任。如果相關黨組織由于從嚴治黨職責沒有落實而出現問題,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不良影響,就要受到改組或者解散的相應紀律處分。各級黨組織、黨的紀檢監察機關及其負責同志,都應該在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中,務必切實擔當與落實到位,不當“甩手掌柜”,真正把擔子擔起來,種好自己的“責任田”。
二、各級紀委找準職能定位,承擔起專責監督責任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要嚴肅查處違反黨內政治生活準則的各種行為”。《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黨的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是黨內監督的專責機關,履行監督執紀問責職責,加強對所轄范圍內黨組織和領導干部遵守黨章黨規黨紀、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情況的監督檢查。”授權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負責解釋本條例。
紀委是黨內監督的專門機關,是管黨治黨的重要力量。《黨章》規定了紀委的三項主要任務和五項經常性工作,可以歸納為“四個方面”,即:組織協調責任、監督檢查責任、執紀責任、問責責任。各級紀委要找準在全面從嚴治黨中的職能定位,以黨章為根本遵循,以黨規黨紀為依據,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探索建立“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做黨章的堅定執行者和忠實捍衛者,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堅強的紀律保證。
在黨內監督體系中,在全黨中央統一領導下,紀委的監督只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監督之一,而且要接受同級黨委的領導和上級紀委的領導。此外,還要處理好人大、政府、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對國家機關及公職人員依法進行監督,人民政協依章程進行民主監督,民主黨派的履職監督,以及群眾監督、輿論監督。
三、各級組織部門找準職能定位,承擔起組織責任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規定,各級組織部門和機關黨組織要加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日常管理。《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規定組織部門要發揮應有的職能作用:“發現領導干部有思想、作風、紀律等方面輕微違紀問題的,上級黨組織負責人應當對其誡勉談話,并由本人作出說明或者檢討,經所在黨組織主要負責人簽字后報上級紀委和組織部門。”
組織部門是黨組織領導下主管組織、干部工作的職能部門,是黨在組織工作方面的助手和參謀,主要是管黨員、管干部、管人才三類人員。在《黨章》中涉及人的有第一章“黨員”和第六章“黨的干部”,涉及黨的組織有五章,分別是第二章“黨的組織制度”、第三章“黨的中央組織”、第四章“黨的地方組織”、第五章“黨的基層組織”、第九章“黨組”。盡管《黨章》中的黨組織側重于主體責任,但組織部門是黨組織中負責組織工作的職能部門,有關黨的人和黨的組織日常工作的事,監督執紀問責在紀檢部門,其余的事基本上就在組織部門。為此,組織部門必須嚴格遵循《黨章》規定,以《黨章》規定為最高尺度,強化各級組織建設,加強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教育、管理,及其內部監督,同時搞好黨員服務工作。
四、領導干部不僅要肩負領導責任,更要發揮示范表率作用
《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有“黨員”一詞的78處,“干部”一詞的122處,“領導干部”一詞的 53處,“高級干部”一詞的23處。領導干部首先是黨員、黨的干部,涉及的規定共有253處;作為高級干部全部涉及,多達276處,足見重點突出,關鍵明確,對領導干部、高級干部要求之高、之嚴。在對高級干部的直接規定中強調:“新形勢下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是各級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關鍵是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
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責任重如泰山”。《黨章》規定,黨的干部最小的是黨小組長,依次有黨支部委員、黨總支成員、黨委(黨組)成員、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委、黨中央總書記等干部。按照組織部的標準,副處級及其以上的干部是領導干部。高級干部一般指副部級及其以上的領導干部。《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的規定,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肯定是高級干部,是指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十八屆六中全會結束時有197人。
作為黨的干部,特別是黨的領導干部,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黨的問責工作是由黨組織按照職責權限,追究在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中,失職失責黨組織和黨的領導干部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領導責任。作為領導干部個人,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根據工作職責范圍承擔不同的領導責任:黨組織領導班子在職責范圍內負有全面領導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和直接主管的班子成員承擔主要領導責任,參與決策和工作的班子其他成員承擔重要領導責任。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領導干部肩負著制定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和推動黨的各項工作的神圣職責,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下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具有重要的示范導向作用。《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明確規定要突出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高級干部特別是中央領導層組成人員必須以身作則,模范遵守黨章黨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為全黨全社會作出示范。”“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要從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做起”,在遵守和執行黨內政治生活準則上作全黨表率。
五、牢記黨員第一身份,積極履行義務,正確行使權力
“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黨的共同任務,必須全黨一起動手。”《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黨員”一詞有78處,為黨員參加黨內政治生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全體黨員、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增強黨的意識,時刻牢記自己第一身份是黨員。”“堅持紀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紀律沒有特權,執行紀律沒有例外,黨內決不允許存在不受紀律約束的特殊組織和特殊黨員。每一個黨員對黨的紀律都要心存敬畏、嚴格遵守,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違反黨的紀律。”
《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對 “黨員”有17處規定,第三十六條專門規定了黨員監督:黨員應當本著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積極行使黨員權利,履行監督義務。黨員履行的這些監督義務,既有黨員的義務,也有黨員的權利,是黨員義務與權利的結合。通過黨員履行的民主監督,保證全體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黨之所以堅強有力,在黨外來源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擁護,在黨內來源于廣大黨員的奮發有為。黨員是黨的主體,如果失去黨內2200多萬人的大大小小各類干部,多達8600多萬人沒有職務的普通黨員先進性作用的發揮,將會黨將不黨。作為黨的肌體上的血與肉,必須銘記我們的第一身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是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必須銘記我們的價值追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銘記我們的利益選擇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不得謀取任何私利和特權。為此,每一個黨員必須積極履行黨章規定的八項義務,正確行使黨章規定的八項權利,從而盡職盡責,成為一名符合黨章要求的合格黨員。
參考文獻:
[1]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2016年10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N].人民日報,2016-11-03.
[2]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2016年10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N].人民日報,2016-11-03.
[3]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部分修改,2012年11月4日通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