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安消防機構依法辦理失火案和消防責任事故案統稱為“兩案”,在辦案過程中,必須嚴格追究案犯的刑事責任,這不僅有助于維護法律的權威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更加可以起到警示社會公眾的作用。目前,如何充分行使偵查職能,使犯罪分子受到及時、準確的懲處,是各級公安消防機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本文將從現實角度就消防刑事案件的辦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 消防 刑事案件 辦案質量 現實考量
作者簡介:鄭雯,安徽省六安市公安消防支隊防火監督處監督檢查指導科工程師。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97
2016年11月8日上午,公安部消防局舉行新聞通氣會,首次通報了2013年以來消防刑事案件辦理情況。2013年以來,各地公安消防機構對達到“兩案”立案追訴標準的540起火災予以全面立案偵查,失火案多達510起,消防責任事故案共計30起,已訴判決高達146起,在這些已判決的事故中,137人因失火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25人因消防責任事故罪而被追究刑事責任。這預示著偵辦消防刑事案件逐漸成為公安消防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在有效打擊消防違法犯罪的同時,大多數社會單位和監管部門比以前更加重視控制火災發生率,注重落實主體責任,全面實施屬地監管責任制度。
一、失火罪和消防責任事故罪的定性
(一)定義
我國《刑法》表明,失火罪是指因人為過失而引發火災的一種犯罪行為,通常會致使人員傷亡、財產受到傷害。消防責任事故罪通常是指違背消防管理法規和公安消防機構的警示以及通知,不履行消防安全主體責任,因而造成嚴重后果的行為 。
(二)犯罪構成
一是行為人是已滿16周歲并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二是屬于過失犯罪;三是嚴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給公私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四是存在個人的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以及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
(三)立案追訴標準
2008年6月25日,公安部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頒布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一)》,從火災造成的傷亡人數、公私財產損失的金額等方面明確規定了“兩案”的立案標準 。
(四)與部分相鄰相近罪名的區別
1.失火罪與放火罪的區別: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毀公私財產,產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險的犯罪行為,是危險犯,即使沒有造成嚴重損失,也同樣構成犯罪,失火罪屬于結果犯,如果沒有產生嚴重的危害結果,則不屬于犯罪;從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年齡來看,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自然人行為構成放火罪的,應當承擔刑事責任,構成失火罪的不承擔刑事責任;從量刑來看,放火罪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適用死刑,而即使危害結果十分嚴重,失火罪量刑上最高為七年有期徒刑 。
2.消防責任事故罪與重大事故責任罪的區別:重大事故責任罪是指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以及其他嚴重后果的行為。從犯罪主體來看,后者包括對生產、作業負有組織、指揮或者管理職責的負責人、管理人員、實際控制人、投資人等人員;從客觀方面來看,前者違反的僅為消防管理法規,后者違反的是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包括國家頒發的各種有關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文件,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上級管理機關制定的反映安全生產客觀規律的各種規章制度,雖無明文規定,但卻反映了生產、科研、設計、施工的安全操作客觀規律和要求,在實踐中為職工所公認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習慣和慣例等;從導致事故的行為方式來看,前者表現為不作為,即無視消防管理法規和公安消防機構的警示以及通知,不配合公安消防機構的依法管理工作;從嚴重后果的表現形式來看,前者發生火災是其嚴重后果的唯一表現形式,后者除火災形式外,還有其他多種嚴重后果的表現形式。
二、消防刑事案件偵辦的幾點體會
與普通案件相比,“兩案”的偵查辦理要求證據更加充分確鑿,辦案程序更加嚴謹規范。可是,縱觀長期的辦案實踐,公安消防機構主要負責消防監督的行政管理,對于辦理刑事案件普遍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現筆者從實踐的角度觀察分析“兩案”辦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淺談以下四點體會:
(一)重視程序普遍不高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失火罪和消防責任事故罪將被判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剝奪其人身自由,目的在于通過立法和執行刑罰來威懾案犯,防止其再次犯罪,培養人們敬畏法律的意識,以此達到維護社會治安的目的。然而,一些地區、一些單位對偵辦“兩案”是公安消防機構的法定職責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將其預防和懲治消防違法行為的作用等同于一般的行政處罰,認為可辦可不辦,在工作中也未能有意識地將“兩案”的偵查工作與火災原因的調查、火災隱患的整改等日常性消防監督工作聯系起來。還有的存在畏難、抵觸情緒,認為辦案難度大、麻煩多,工作處于“推一推、動一動”的被動局面,造成大量符合立案標準的消防刑事案件得不到及時辦理,許多火災事故的責任人逍遙法外,一些社會單位和公眾產生了認識誤區,認為消防工作與己無關,產生依賴思想。
(二)調查取證難度較大
判斷和認定火災的原因,必然要提取充足的證據。然而,由于火災破壞性嚴重,很多物證都被付之一炬,火災取證非常困難,也很難準確核算火災所造成的損失,難以根據火災的破壞結果為犯罪嫌疑人定罪。一旦涉及異地取證、技術鑒定,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大多數基層公安消防機構在調查中往往會顯得力不從心。此外,由于火災損失的核定缺乏必要的技術手段,容易受人為因素干擾,起火單位為了逃避責任少報漏報,個別當事人和受災戶虛報瞞報,以期獲得更多的民事賠償數額,極易導致核定價值出現誤差,影響案件定性。公安消防機構在辦理刑事案件時,缺乏必要的硬件設施和偵查手段,不能及時控制犯罪嫌疑人,從而喪失對犯罪嫌疑人及時進行訊問的有利時機。
(三)辦案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現階段消防警力嚴重不足,尤其是專職從事火災事故調查崗位的警力更為缺乏,加之部隊內部崗位交流頻繁,造成大部分執法人員在面對刑事案件的立案查處時,不知如何提取物證,如何采取強制措施,如何履行刑事案件執法程序,訊問技巧經驗明顯不足,再加上消防刑事案件從立案偵查到移交檢察院提起訴訟本身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會牽扯基層公安消防機構絕大部分精力,影響到日常消防監督管理工作的有序開展,目前,仍有部分執法單位有案不立、甚至用行政處罰來代替刑事處罰,嚴重影響法律的威懾性和教育效果,案件辦理存在立案率低、辦結率低等問題,沒有對消防違法犯罪行為進行及時的懲戒,不利于維護法律的嚴肅性。
(四)宣傳曝光力度不夠
辦理“兩案”不僅要嚴懲火災事故責任人,追究其法律責任,更要發揮法律與個案的教育警示作用,引導廣大民眾遵紀守法,從而能自覺遵守消防法律法規,遠離消防違法行為,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對消防違法案件曝光不足的問題,在辦理行政處罰案件時就存在,一些單位習慣于就事論事,只要罰款到帳,就案件辦結、工作結束。在辦理消防刑事案件中,這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宣傳曝光的意識不強,力度不夠,難以起到警示社會的效果。
三、辦理消防刑事案件的現實探討
(一)堅持每案必立、每案必查
即:但凡符合消防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火災,必須及時進行報請立案審核;只要是有犯罪事實的案件就必須嚴格依法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兩案”是與火災事故相關的刑事案件,因此,公安消防機構應根據火災事故調查過程中收集的物證、書證、視聽資料、電子數據等證據材料,認為只要有犯罪事實就必須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責任,并且屬于管轄范圍內的案件,必須及時進行立案,不能一味拖延立案時間,影響破案效率。應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格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正確判定案件性質,決定是否立案,杜絕“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等錯誤現象的出現。立案后,應嚴格依據刑事案件辦理的具體流程全面開展偵查工作,科學提取與審核證據,準確核算火災所造成的損失,根據具體情況判斷犯罪嫌疑人是否構成犯罪,查明其犯罪情節的輕重。
(二)結合火災特點,規范證據收集
查明火災原因、將火災事故責任落實到位是提升 “兩案”偵查工作效率的關鍵。火災現場勘查必須要全面細致,取證范圍要廣,要搜集所有和火災有關的材料,對其進行客觀、全面而科學的分析和鑒證,使其發揮相互印證的作用。對犯罪嫌疑人要依法依規及時、果斷、準確地采取刑事強制措施,重點訊問犯罪嫌疑人對消防知識的掌握程度,犯罪后有無滅火行為、是否搶救被害人和公共財產等。對于較為復雜及疑難火災或者涉及兩家以上財產損失的,可以先行委托物價事務所(中介組織)進行統計,然后由公安消防機構再對其核定數據進行復核。應全面做好人員死亡原因的鑒定工作,確定其死亡原因是因火災所致。
(三)建立協作機制,提高辦案效能
公安消防機構辦理“兩案”顯著的問題是警力不足以及刑事辦案知識和經驗的缺乏,這都需要與其它職能部門加強協作,取其之長,補己之短。一方面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即邀請專家做專業培訓講座,或者派工作人員去刑偵部門進行跟班學習,以此有效提高辦案人員的專業素質。另一方面加強與公安機關各相關警種和檢察機關的互相配合,從而全面提升立案審核與偵辦案件的工作效率。
(四)強化典型案例警示宣傳
應采取多樣化途徑廣泛宣傳消防安全工作對于企業生產經營的保障與促進作用,努力加強領導干部和職工群眾對消防安全工作的認知、理解和關注。著重加強典型案例警示宣傳,利用各種媒介曝光消防違法案件以及追究責任的情況,針對典型案例制作專題片,采用以案說法和以案示人的方法來引導各個社會單位和廣大人民群眾遵紀守法,遠離違法行為,避免發生火災。
參考文獻:
[1]《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危害生產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5年1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65次會議、2015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44次會議通過。
[2]《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12年12月13日公安部令第127號修訂發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3]賀江波.消防責任事故罪與相鄰事故犯罪之區別與界定.武警學院學報.201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