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州于2016年初獲批國家跨境電商綜合實驗區試點城市,2016第一季度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繼續領跑全國。蓬勃的發展也面臨著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短缺的窘境,本文就如何聯動學校、企業、社會三方共同培育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為日后構建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育長效機制進行了若干思考。
關鍵詞 跨境電商 復合型 人才 培育
作者簡介:袁青,廣州商學院法學院講師。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103
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跨境電商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的比重日益提高,社會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的專業水平和應用能力均有較高的要求,企業和社會對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一、廣州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需求迫切
根據我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6年(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2016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達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7.6%。2016年上半年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達2.6萬億元,同比增長30%。其中,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2.09萬億元,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5125億元。截止到2016年6月,我國電子商務服務企業直接從業人員超過285萬人,由電子商務間接帶動就業人數已超過2100萬人。
2016年年初,廣州獲得國家批準成為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試點城市,2016第一季度,廣州跨境電商發展繼續領跑全國。全國有28個城市開展跨境電商進出口業務,廣州市跨境電商進出口額排名第一,占全國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的三成。5月27日,廣東省政府印發《中國(廣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實施方案》,方案提出,用3到5年時間,將廣州綜試區打造成為跨境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先行區、外貿優化升級加速器,將廣州市建設成為全國跨境電子商務中心城市和發展高地。
方案提出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包括: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創新通關監管模式、創新檢驗檢疫流程、創新金融服務、加快跨境電子商務物流發展、推動海外倉建設、完善財稅政策、完善質量與信用保障體系、加強人才培育、強化服務保障體系、做好統計監測。
行業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人才需求的井噴。eBay曾針對其大賣家進行了一項“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行業人才需求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市場擴容催生持續的人才需求,超過94%的受訪賣家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擴大公司規模、繼續招聘人才。在受訪賣家中,超過50%擁有20名以上雇員,近30%的賣家雇員人數超過50人以上。
這說明,擁有一定規模的賣家是跨境電商零售出口行業中的主流,這些賣家對人力資源的需求也更為迫切。
二、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優勢所在
隨著行業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賣家們更青睞高學歷、復合型的年輕人才,原因如下:
第一,人才是軟實力,是打造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礎。
第二,跨境電商需要復合型人才,尤其是懂商、懂法、懂技術、懂經濟以及有眼界格局的復合型人才。
第三,知識不應有專業之分,未來世界的人才的競爭是激烈的,人們不關心你究竟學了多少知識,而是關心你的知識能夠幫助他解決多少問題。而單一的專業性人才受限于知識結構和專業知識邊界,無法為社會提供具有廣度深度的知識服務。因而,為滿足這個未來社會的需要亟需培養復合型人才。
三、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育的幾點思考
(一)未來是專業復合型人才的競爭
復合型知識不是多學科知識簡單的疊加,而是打破各專業壁壘的融合貫通。復合型不是各種專業知識的均等安排,而是以某類專業知識為主體而進行的知識拓展。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是以電商專業知識為主體,在法律、經濟、技術等知識領域的拓展。
(二)轉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固化模式
專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形成學校、社會、企業三方協同有效“合作”機制,學校不是復合型人才培育的唯一主體,教學不再是獲取知識的途徑而是手段,以社會需求為本位,轉變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創設新型人才培育機制,打造專業復合型人才。掌握知識的“可移植能力”是混跡江湖的硬通貨,強化邏輯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打造復合型人才的最強大腦。
(三)“互聯網+課堂”環境下培育復合型人才
“開放式移動式”課堂是未來復合型人才培養的必然。“開放式”不是簡單指傳統課室的開放聽課,而是指課堂從傳統的物理空間式升級為打破物理界限的網絡開放式。“移動式”是指學生不僅是在課堂能接收到知識,而是能夠突破時空隨時隨地接收信息知識。
(四)樹立施教主體與受教對象多元化理念
樹立施教主體與受教對象多元化理念具體指:知識信息的傳播主體多元化,不局限于教師,可以是政府企業社會中有著專業知識水平技能的人。培育對象的多元化,學生,社會人員,有需要的政府企業工作人員。
四、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育的基本思路
相較于傳統的“以學校培育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基本思路有以下幾點:
1.圍繞打造廣州市跨境電商中心城市提升復合型人才核心競爭力的最高目標,以廣州市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需求程度以及學校培育復合型人才的優勢條件展開實證調查分析,并基于實證調查結果,提過針對性、實操性的人才培育方案。
2.采用逆序思維法,從建立企業、社會需要的人才模型入手,為社會和企業打造符合要求的復合型專業型人才。
3.通過建立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創業創新支持平臺、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創業孵化機制為打造“專業型、應用型、創新型”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的培育模式。
五、培育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對學校、企業、社會的價值所在
(一)對學校
打破傳統的思維壁壘,專業人才專業學院專業老師培養。將眼光和格局提高放寬,學校各專業部門解決復合型人才培育機制設立適合本專業的可“具有復合型特點”的人才培育的戰略目標,根據本專業學生就業企業或單位的具體需求,設計該類型人才的培育方案。
(二)對企業
企業是社會保持持續經濟活力的來源,而支撐企業有效運轉的根本是人才。因而廣州預期打造為跨境電商中心城市不可或缺的是有著持續生命力的跨境電商企業主體。
企業的收益與成本直接掛鉤,收益取決于員工創收的能力水平,員工創收的能力水平又取決于其個人本身的知識素養能力。其個人的知識素養能力需要持續修煉才能追上時代步伐。個人修煉能力需要時間精力金錢成本,時間和精力主要取決于個人,金錢成本則和企業效益社會生活成本有關,面臨著高昂的生活成本,員工主動投入金錢修煉能力的意愿普遍不強,倘若企業提供的培養機會給員工,將其作為人才激勵機制中重要一環,無疑直接受益者將是企業自身。
此外,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育不僅包括在校學生的培育,還關注社會人員的復合型專業素養的培育。該套機制適用于社會人員自我提升為復合型人才,他們可以選擇進入學校或者進入企業學習鍛煉提升,也可以選擇純粹的自我提升。不論是哪一種方式,都可以為社會培養能夠創造財富的“有用人”,為社會減少浪費社會資源的“無用人”。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思路不應局限于學校培養應屆畢業生,而應擴展至除全日制本科學生以外的社會人員、政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等。這也是對全民教育終身教育理念的回應。
(三)對社會
廣州打造跨境電商中心城市的軟實力,就是復合型人才的培育。學校作為專業人才培育的搖籃,為社會輸送新鮮血液,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不同于企業與學校之間的戰略合作等關系,社會與學校的關系之間有時緊密有時疏遠,在學生實習見習時,學生被派入社會,學生代表著學校進入到社會,接受社會的人和事的檢驗,此時,學校和社會的關系由之間的疏遠變得相對緊密。而當學生回到學校學習深造時,社會與學校的關系又變得疏遠。
本質上講,學校和社會之間應建立動態平衡關系,學校的學子也是社會的寵兒。 如何維持動態平衡關系呢? 學校和社會共同打造復合型人才培育機制才是關鍵。教育不僅是學校的責任,教育是全社會的責任,這里既包括學校還包括社會。
近幾年政府官方數字表明年輕人才流出一線城市比例逐年升高,包括廣州。原因有多種,房價高、工資低、生活水平高。廣州雖為一線城市,工資水平一直低于同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工資的水平反映出勞動力所提供的勞動力的單位價值,簡單比方,體力勞動者的單位時間勞動力價值低,智力型勞動者的單位時間勞動力價值高。深圳之所以高于廣州,原因是深圳的勞動者多從事的是智力型勞動,他們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高。
除去深圳和廣州提供的工作崗位特質側重點比重不同的客觀因素,倘若廣州需要留住青年人才,打造一流都市,提升自身軟實力才是上策,包括打造智慧型知識型創造型產業園區,吸引擁有高新知識水平和結構的人才。在廣州本土培育具有高知識水平和復合型知識結構的人才是直接手段。
綜上,知識不斷更新迭代,知識的學習總會遇到瓶頸,復合型人才培育過程中同樣會面臨知識困局,選取哪些知識傳授,培養哪些專業技能。在這些選擇的過程中,培育正確思維的方法永遠與灌輸單一純粹的知識來得重要。換言之,打通學習知識的“任督”二脈,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可移植能力”是復合型專業人才的社會通行證。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本質不是教會知識,而是教其成長成人。而成長成人的關鍵是人格的塑造,價值觀的形成。而塑造人格和價值觀的關鍵時期,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啟發、社會的影響、企業在追求盈利時反映的社會責任感等均會影響專業人才的培育。因而有必要在學校、企業、社會三方共同配合和努力下,構建跨境電商復合型人才培育長效機制,為廣州打造跨境電商中心城市培育精英人才。
參考文獻:
[1]孟慶瑜.應用型、復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16.
[2]劉良華.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楊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與方法(第二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