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樂
摘 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滿足物質需求的同時,對文化生活的追求也越來越明顯。對此,我們應該重視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在認清現階段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現狀的同時,加快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步伐。
關鍵詞:基層群眾 文化建設 發展現狀 途徑
中圖分類號:G2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352-01
一、基層群眾文化的發展現狀
1.相關部門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度不高
政府的相關管理人員將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經濟的發展中,忽略了對文化事業尤其是基層群眾文化事業的建設。雖然也有一些政府部門開始認識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同時也出臺了一些支持政策,但是沒有為其發展投入充足的資金支持,這就使得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很難順利的發展下去。
2.文化活動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管理制度不完善
許多地方在開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時候,只是在書面上擬定了實施方案,并沒有對其進行具體的實施,這就使得基礎群眾文化建設只流于表面。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文化活動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一些地方雖然對其進行了新建或擴建,但是許多基礎設施都是“面子工程”,不能真正的服務于人民。另一方面,文化活動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一些方案在運行的過程中,因出現各種問題而不得不中斷實施,最終影響了整個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進一步推廣。
3.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缺乏創新
現階段基層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地方管理單位組織舉辦和社會群體自發舉行這兩種。這兩種活動方式的活動設置較為單一,一些地區所舉行的文化活動只流于表面,并沒有從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出發,不能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此外,受相關的文化活動組織人員的素質不高,組織能力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現有的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意識。如果不能及時的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就會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產生巨大的阻礙。
4.人民群眾的參與度不高
首先,相關部門對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力度較弱,許多人并沒有認識到參加基層群眾文化活動對自身綜合素質的影響。此外,還有一些人工作比較繁忙,很少有時間去參加其它的活動,再加上活動形式缺乏創新,使得人們對文化活動的興趣不高,參與度也越來越低,這也不利于整個國家的進步和發展。
二、優化基層群眾文化發展的途徑
1.加強對基層文化事業的重視度
首先,政府部門要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事業的資金投入,并加大對這一事業建設的政策傾斜力度,引導正確的社會價值取向。對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第一,多建設一些服務于人民群眾的基礎設施,如文化館、圖書館、科技館、社區活動中心等,并切實提高這些基礎設施的開放性,使每一位居民都能夠享受到基礎設施帶來的服務。第二,政府部門還應該優化人才招聘制度,通過一些優惠政策來吸引一些專業性強、有能力、有責任心的人員,深入到基層群眾文化建設中去,有效的指導和推進文化活動的開展。第三,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基層文化的工作人員,應該對人民群眾的文化活動取向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遠離一些低俗、非法的文化活動,從而提高文化活動的質量。
其次,政府和社區的相關部門應該形成合力,通過新媒體、報紙、宣傳欄以及專題講座等形式來加強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加強宣傳力度,使人民群眾認識到文化活動對其自身發展的重要意義,并鼓勵和引導人民群眾積極的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
2.完善文化活動管理機制,加快基層文化的建設工作
各級黨委、工會、文化宮俱樂部以及宣傳部門在基層文化建設中居于重要地位,所以,要對這些因素進行引導,加強其相互之間的協調合作,并通過不斷的分析和總結,探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化活動管理機制,從而推進基層文化建設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對其進行優化:
2.1增強文化活動的針對性
由于各個基層單位的發展在經濟以及文化基礎等方面存在著差異性,所以在進行基層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不同的建設目標,使其文化活動更具針對性。
2.2要做好示范工作
可以選擇一些基礎較好的企業來做示范,并組織其他企業進行現場參觀和學習,還可以通過開展交流會等方式來相互交流建設經驗,從而帶動一個地區其他企業的基層文化建設。
2.3建立行之有效的運行機制,確保基層文化建設的順利實施
在領導組織機制上,應該將群眾文化建設列入到各級基層黨委、工會等的議程上,并通過政府部門的支持來確保其正常運行。此外,在考核制度上,應該將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考核內容,對表現好的工作人員進行獎勵,鼓勵更多的工作人員能夠積極地投身到基層文化活動的建設中去。
3.創新基層群眾文化活動
要想調動群眾對基層文化建設的熱情,就應該對文化活動進行創新。這就需要對文化組織者加強培訓力度,增強文化組織者的創新意識,并使其能夠根據群眾的需求來組織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可以根據本地區的風土人情、場地狀況、參與人員的年齡、職業等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如開展書畫展覽活動、夜市廟會、歌詠比賽等來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
4.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吸引群眾參與到基層文化的建設中來
人民群眾是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實踐者和最終受益者,而群眾文化是否符合人民群眾的要求,取決于其對文化活動的認同和參與度。所以,在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一定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豐富文化活動,從而吸引群眾的參與。此外,群眾參與基層文化活動,并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同時也是為了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信息。所以,基層文化建設的工作人員,應該從群眾的需求出發,將思想道德教育、科技知識等融入到各種文化活動中去,這樣不僅能夠豐富文化活動的內涵,還能夠提高人民群眾的文化素養和道德品質,從而提高我國的國民素質。
結語
注重對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在一定意義上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并在有效豐富群眾日常生活的同時,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綜合素養,最終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建設和發展。所以,文化建設的相關工作人員一定要做好分內的工作,為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白雪.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4(09)
[2]鄧秋娟.淺析基層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問題[J],才智,2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