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 柳
?
對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冷”思考
傅 柳
成都體育學院,四川成都,610041。
針對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在辦公室管理工作中的自身特殊性,結合大數據信息化的時代背景,采借管理學手表理論和剃刀定律,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管理分析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在系統論的指導下,從人員素質、管理信息化對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進行“冷”思考。研究表明:(1)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在為教學和學生服務中存在的矛盾;(2)對全心全意服務的特點和奉獻精神的反思;(3)健全體制下,如何增強服務效率。通過總結性的思考研究,從而為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思辨性參考,對高校場館管理的發展提供理論性支撐與實踐性借鑒。
體育院校;場館管理;后勤保障;經典理論
近年來,國內學者關于高校體育場館運營管理的研究涵蓋了高校體育場館的性質、管理模式、管理體制、經營內容、績效評價、國外高校體育場館的運營管理等領域,橫跨多個學科。就體育院校場館的專門研究,特別是對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研究卻是少之又少。就體育院校場館運營管理與公共體育場館發展的相互關系、體育院校場館管理的多功能開發、體育院校場館運營管理體制改革和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分析等領域,是當前中國體育場館管理研究的薄弱之處,也成為了體育院校場館研究的獨特方向。
1.1 十年場館變化,導致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繁瑣復雜
中國體育場館10年的變化,從2003年的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到2013年的第6次,整整十年的時間,我國體育場館不斷增多,特別是高等院校校區擴張,體育院校校區擴建,更是讓體育場館場地如雨后春筍。對比第5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截至2003年12月31日),全國體育場地數量增加84.45萬個,用地面積增加17.32億m2,建筑面積增加1.84億m2,場地面積增加6.62億m2;人均場地面積增加0.43 m2,每萬人擁有體育場地數增加5.87個。在2013年的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上,高校體育場地共4.97萬個,占所有體育場地的2.94%[1],而同比2003年第5次體育場地普查,第5次體育場地普查為2.87萬個(如表1),之所以當前體育場館經營與管理問題的增多,同場館數量的增長是分不開的。在政策導向的背景下,高校體育場館被要求面向公眾開放,從政策導向,高校管理,利益主體等各方面,無疑將場館管理問題擴大化,這也就造成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繁瑣與復雜。

表1 2003年高校體育場館數與2013年對比(單位:萬)
1.2 場館辦公室管理工作人員的增多,后勤保障人員素質差異明顯
隨著中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許多高校都實行了后勤社會化管理制度,成立了后勤集團。在這種形勢下,體育院校后勤辦公室的任務也越來越繁重,作為聯系學校各職能部門與基層的中樞機構,辦公室承擔著上傳下達,橫向溝通的重要職能,又起著傳遞信息、服務院校的作用[2]。
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工作人員也伴隨著辦公室任務的繁重下,不斷增加,特別是后勤基層保障人員。但是這類人里分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兩者素質有著明顯的差異性。體育院校場館辦公室的工作性質決定了這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應該具備比較過硬的政治文化素質、熟練扎實的業務行事能力。但是事實上,辦公室人員多是從各個行業各個部門選拔錄用的,往往并不是這個專業的人才或者是經過崗前的專業培訓的,所以一般都缺乏行政管理及秘書專業等方面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辦公室職能作用的高效高質量發揮[3]。而且,很多高校一般都缺乏健全的辦公室管理制度、規范合理的行文辦事章程,甚至沒有行之有效的獎懲激勵制度,從而導致人員的工作潛能很難有效挖掘,整體的工作水平和個人的創新能力提升緩慢。
1.3 政策導向,體育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凸顯專職化
早在1995年,國家體委下發了《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鼓勵、倡導有條件的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讓學校體育場館資源在社區得到共享,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健身需要”。這就導致了場館后勤保障工作的出現,但是這一階段的管理工作多為兼職化,兼顧性管理。國務院頒布的自2003年8月1日起實行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中明確規定“國家鼓勵機關、學校等單位內部的體育文化設施向公眾開放,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提供服務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收費項目和標準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從此,場館管理的后勤保障工作開始出現有償化與專業化[4]。同時,高校的體育場館場地、設施、器材以及高校內穩定的體育專業教師、學生也有能力吸引更多的各個層次的社會人員進入高校進行體育活動,能滿足不同年齡及身份等人群的不同體育需求,管理模式呈現多樣性的特征。中國在《體育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社區體育工作意見》中都明確規定:各種國有體育場館都要向社會開放,加強管理,提高使用效率[5]。2002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的意見》中強調“努力構建群眾性的多元化體育服務體系,要逐步改善群眾性體育運動條件,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必要的體育設施和體育服務”學校、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也要努力實現社會共享。2006年8月在全國學校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試點區工作會議上提出:“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將成立開放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全國的開展工作,并對該項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和部署,同時加緊制定《全國學校體育場館社會開放實施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這一系列政策的導向,都是促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發展的政策因素。
采借管理學中的經典理論,架構管理工作,對于新時期場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管理學意義。同時,為引發體育院校場館的創新管理工作思考奠定學理基礎。
2.1 手表理論突出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的高度領導性
手表定理在經營管理方面給我們一種非常直觀的啟發,就是對同一個人或同一個組織的管理不能同時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時設置兩個不同的目標。甚至每一個人不能由兩個人來同時指揮,否則將使這個企業或這個人無所適從[6]。手表定理所指的另一層含義在于每個人都不能同時挑選兩種不同價值觀,否則,你的行為將陷于混亂。
高校場館是公共資源,其作為公共資源是有限的,主要是教學、訓練、科研,與師生員工,群眾健身健體之用,而有償服務帶來的更多的社會人員,使得該資源受到擠壓,尤其是加上社會有償服務的謀利,使得學校師生在教學、訓練、科研等方面有了諸多限制。因此,對高校體育場館作為公共資源的事實認同,可以明確使用方向,學校師生員工作為第一受益人,健康水平得到保障。在場館管理過程中,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應該突出高度領導性,如果多人指導,必然導致公共資源分配不均,出現差異化,從而導致內部管理問題的出現,使得管理出現多樣化,難以管理等。手表理論在體育院校場館管理中讓管理人員知道只有具備高度的領導性,才能使后勤保障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才能使學校場館正常運行。
2.2 奧卡姆剃刀定律場館管理工作的復雜簡單化
奧卡姆剃刀定律在管理中可進一步深化為簡單與復雜定律:把事情變復雜很簡單,把事情變簡單很復雜[7]。這個定律要求,我們在處理事情時,要把握事情的主要實質,把握主流,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尤其要順應自然,不要把事情人為地復雜化,這樣才能把事情處理好。
場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信息傳遞模式是全方位的、多層次的、網絡互連的,是提高學校場館管理整體運轉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能在全校范圍內建立統一的數據資源和標準。他是在工作流程的概念基礎上,使管理人員能夠方便地共享各種場館管理工作流程和數據信息,高效率的進行溝通;迅速實現信息采集和信息計算處理,簡化了中間管理環節和各個場館奔波的情祝,從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同時,研發微信、微博等公眾場館預定平臺,多平臺、多方位的對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實施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將以前繁雜的管理工作簡單化,但是,在進行這些信息平臺的建設過程中,又是復雜的,所以,這一邏輯符合剃刀定律。
3.1 對場館在教學和學生服務中存在的矛盾思考
場館的首要工作是服務,主要職責是為學院教學、訓練和科研進行保障服務和管理服務。場館工作主要體現在:(1)對教學場館的保潔、安保服務、場館水電等設施的檢查、維護和管理;(2)對教學設施、設備、運動器材、器械的保管借用(歸還)維護保養及基本維修等。
雖然場館中心為教學、訓練科研作出了有力的保障,但隨著體育院校的不斷發展,人員且年齡逐漸增大、身體健康需求結構的變化,矛盾也逐步突顯,通過實地考察,以成都體育學院為例,主要現階段突出矛盾如下:
(1)場館數量相對增加與場館管理人員人數逐步減少的矛盾日益顯現。成都體育學院的場館中心成立至今,教學場館在不斷的建設發展,室內運動場面積從36 224㎡增加為50 224㎡,教學樓面積從16 801㎡增加為21 801㎡。而中心的工作人員因調動和自然減員從2001年成立之初的20多人減少到目前的14人,這與場館增多伴隨人員增多的邏輯相背離。
(2)教學設施設備的現代化要求與管理人員素質能力相對較低之間的矛盾突出:近十來年,為適應教育發展要求,適應新的教學模式、教學手段需要,成都體育學院加大了建設投入的力度,院內各種教學設備、教具的現代化水平含量越來越高,多媒體教室從無到有,從最初的僅有幾套多媒體設備增加到目前的教學、會議室和報告廳等多媒體設備的全覆蓋。近年來,對室外田徑、籃排球、足球場安裝燈光,滿足晚上學生上課以及對社會群體提供鍛煉場地,高科技,好環境的場地設施管理人員確實不專業甚至低素質的一般工作人員,這樣使得場館維護與管理得不到專業化保護,維護成本加大。
(3)學生人數增加導致教學課時增加與管理人員工作時間日益增加的矛盾也較突出:近年來,成都體育學院的迅猛發展,學生人數也成倍增加。雖然加大了投入力度不斷建設新的教學場館,但場館資源相對課程安排和學生上課還是顯得比較緊缺。為保證教學課時的完成,教務處排課采用了以時間換空間的方式,充分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時間開展正常的教學活動,同時還要滿足班團組織活動的需要,支持學生各種社團、協會活動,課余時間鍛煉、訓練的需要。因此,對場館的管理,場地保養,器材的維護也存在諸多的不便,因此,場館管理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人員長期犧牲個人的休息時間堅守工作崗位為教學、訓練科研服務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3.2 對管理人員應具備全心全意服務的特點和奉獻精神的反思
學校后勤工作的首要任務是服務,場館管理工作更是為學校教學、訓練、科研提供優良服務的物質條件,確保教學工作有序地開展,教育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是我們場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作為一名場館管理人員要樹立全心全意為教學、訓練科研服務的思想意識,對師生要熱情、服務要真誠,真正做到服務到家,急教學所急,急職工所急,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困難時伸出友愛之手,體現領導的關心、集體的溫暖,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充分發揮職工的主觀能動性,這樣職工才能全身心的安心本職工作,才能做教學、訓練科研的堅強后盾。
場館管理員要經常聽取教師和學生意見,了解學校概況,積極主動地為教師、學生排憂解難,多辦實事。提前到崗做好清潔衛生及器材的發放準備工作,對延堂的教師不發牢騷;對歸還器材的學生不吹促,始終牢記服務宗旨,做好本職工作,對師生提出的意見和合理化建議,及時整改和報上級領導給予反饋。
3.3 對健全體制,增強服務效率的反思
堅持從管理體制,管理手段入手,合情合法去管理,實行人性化的管理,建立健全各場館(地、樓)規章制度,各保管室崗位職責。立足于工作實際,為增強效率,提高服務質量,結合“兩學一做”的活動發揮共產黨員先鋒模范性,開展了“六比六看”勞動競賽月,“安全服務”競賽月等多種形式活動,工作人員根據自己從事的保管工作,在崗位中找準自己的位置,以目標責任書的形式規范職能,讓后勤保障管理工作人員崗位職責明晰,每項工作既有質的要求,又有量的標準,又有程序規范依據,達到了規范標準同時又保證了活動真正取得實效,要求保管員每天巡查場館并填寫巡查記錄,水電、器材維修要有記錄,器材入庫,領出與損耗要有賬單,且不定期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直接與年終評優掛鉤,推動場館各項工作的開展。
對后勤場館工作要有長遠的工作目標,學校以正確的辦學思想,全面育人的觀點,根據實際條件制定學校全面的發展規劃,后勤場館必需以學校發展規劃為藍圖,制定長期規劃,場館管理員的素質如何提升,器材設備的維修更換,不管怎樣都要分階段,分學期來制定和實施計劃,后勤場館保障工作要有超前意識,還必須做到“兵馬未動”而“糧草先行”,發揚主人翁精神,真正服務于教學,服務于效益,體現后勤人的精神面貌,體現我們為教學、訓練、科研服務提供有力保障。
體育院校場館后勤保障管理工作是辦公室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僅從管理人員和管理模式兩方面對場館矛盾、管理人員矛盾、體制制度矛盾進行了簡要的反思,存在一定的局限與自我偏見。研究力求通過思考,對場館管理工作人員的有所啟示。在充分管理和合理使用有限場館的基礎上,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充分體現后勤服務育人的宗旨,促進學校優質和諧發展。
[1] 國家體育總局.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數據庫[Z].2013.
[2] 謝 明. 公共政策概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劉 波,王宗平.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管理的公共經濟學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11):42~44.
[4] 孫成林,王 健,高 嵩.新中國學校體育設施政策發展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5):37~43.
[5] 雷 厲,肖淑紅,付 群,陳 莉.我國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模式選擇與路徑安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0):10~15.
[6] 盛裕良.試論新型高校后勤保障體系的構建[J].復旦教育論壇,2005(04):60~62,66.
[7] 李 茜.國外高校后勤服務保障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啟示[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1):70~74.
[8] 李 妍.關于辦公室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01):34~37.
[9] 陳思澤.創新管理理念做好新時期高校院系辦公室管理工作[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198~200.
[10] 侯 燕.我國高校辦公室管理問題及對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0.
[11] 鄧曉菲.試論高校辦公室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時代教育,2016(11):122~124.
[12] 張龍云.新形勢下高校后勤辦公室工作的思考——以山東大學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5(01):40~42.
[13] 王崇文.辦公室行政后勤管理策略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6(04):29.
[14] 杜琳琳.新媒體時代后勤宣傳工作的新路徑——以高校后勤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6(04):101~103.
To “Cold” Thinking about the Sports College Venues Logistics Management
FU Liu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In view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sport college stadiums is particularity for office administration work. Combined with imformationize era background of the big data and use watch of management theory and the law of razor and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field trips, management analysis, logical reasoning method, etc. Under the guidance of system theory. We are thinking from the personnel quality, management informatization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diums logistics management. Researches show: A Venues in logistics management for the contradictions existing in teaching and students services; B The think of service and dedication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eart and soul; C Under the compete system, how to enhance the service efficiency. Research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inking, which for the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adiums provide intelligent referen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log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venue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Sports college; Venue management; Logistical support; Classical theory
1007―6891(2017)02―0130―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2.34
G818.2
A
2017-02-20
201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