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富回
【摘 要】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建立以問促思、以思促讀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是通過設置思維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啟發學生閱讀,讓學生閱讀問題化、問題思維化。思維型問題設置應遵循層次性、目的性和角度新的原則,同時要遵循著眼整體、思維拓展兩個要領。設計一系列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促使學生形成思維表象,旨在避免學生在閱讀時學思分離,真正做到閱讀與思維統一。
【關鍵詞】閱讀教學;以思促讀;思維;問題設計
一、問題的提出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對英語閱讀課型認識不清,定位不準,教學目標不明、等問題。仁愛英語教材每個Section課型定位未引起足夠重視,Section A&B以聽說為主,Section C&D以讀寫為主。而一些教師們在板塊Section C的閱讀教學時,用聽力訓練啟動閱讀,誤解了通過閱讀去理解文章的本意。還有一些教師以翻譯講解代替了學生的閱讀,剝奪了學生的閱讀權力。而真正啟發學生閱讀的方式應以問題提問的方式,通過富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互動來檢測學生的理解程度,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功能。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運用了問題策略,卻只注重形式或是缺乏對問題的設計,使得課堂教學無趣,而且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動機消弱,思維惰性,進而會對英語產生厭煩情緒。針對以上現象和問題,本文以仁愛英語閱讀課為例闡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置原則和問題設置操作要領。
二、閱讀教學中問題設置應重視的原則
1.層次性原則
學生掌握知識遵循階段性特點,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是一個漸近的過程,即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抽象到具體、由感性到理性的過程。學生閱讀一篇課文也是從初步了解到熟讀,再到深層理解,因此提問也應隨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的不斷深入而逐步提高要求。
以仁愛英語教材九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2 Section B3a 的閱讀材料Cloning為例,克隆知識對是一個較陌生的科學,學生要理解、討論、研究這個話題,需要了解一些克隆技術的基本信息。為此,應設計三個由易到難的問題:
(1)What is cloning?What major users can we make of cloning ? 此問題旨在讓學生對克隆技術及其用途有初步的了解和感知。
(2)What is the problem with Dolly, the sheep?此問題旨在讓學生通過多利羊進一步了解克隆及其技術缺陷,并思考可能產生的其他問題。
(3)Would you like yourself to be cloned?Ishuman cloning good or bad?在前面兩個問題的基礎上,問題(3)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克隆技術對倫理道德的沖擊,從而升華主題。這三個問題源于閱讀材料,但又不局限于閱讀材料的淺層理解,體現了閱讀教學從感知到理解,再到探究的過程,體現了循序漸進性,促進了學生的思維,有效達成了教學目標。
2.目的性原則
閱讀課問題的設置不能過于隨意,而應該始終針對教學目的, 緊扣閱讀材料進行。比如仁愛英語九年級Unit 4 Topic 2 Section C的閱讀材料“Robot—Our Servants in the Future”,這篇介紹機器人的科普性文章。根據文章內容,我們可以側重于對未來的科技的猜想,給出相應的問題,啟發學生對機器人的思考。
3.新視角和思考性原則
問題角度新穎容易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思考。
三、閱讀課教學中設置思維性問題的要領
堅持以本為本,根據不同題材和體裁的文章的特點,巧妙設置切入點,多角度入手創設恰當的問題,問題既要基于課本,又要高于課本,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思維。
(一)設問于文章關鍵點,兼顧篇章整體教學。
一堂閱讀課的課堂效率取決于有效問題的設置。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深刻理解教材和深入研究文本,對閱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重難點要了然于心;同時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點對教材內容合理取舍,對整節課的提問進行整體設計和把握;教師還應關注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把握關鍵點,突破重難點,并引導學生通過思維獲取新的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類問題著眼于以下幾點:
1.著眼于文章標題
文章作者的構思往往體現于標題之上。對一篇文章標題內涵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文章標題設置的問題有助于學生感知全文,深刻領會作者的意圖和情感態度。
2.著眼于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文章要表達的基本觀點和意圖。根據文章中心思想設計問題,能提取文章的靈魂,突出主題。
以仁愛英語九年級Unit 3 Topic 3 Section C 為例,雖然文章表面上顯得比較零亂、瑣碎,但其中心思想——介紹英語的學習的經驗,仍然比較清楚。筆者從這個中心思想入手提問: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at ways to learn English can you find in the passage?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就能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這樣也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整體教學思想。
(二)設問于思維延伸處,培養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一篇閱讀文章時除了顯性的含義外,往往還具有隱性的外延。如何讓學生挖掘文章外延含義需要教師通過設計開放性問題來引導,這些開放性問題雖沒有固定答案和觀點,但通過對各種信息和觀點的整合、評價、決策、判斷,以及對觀點和知識的遷移,達到了激發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功能。此類問題可從有以下著眼點。
1.著眼于文章重難點
問題設計切入重難點,能為課堂教學創造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教師可以設疑于文章重點,設疑于難點,設疑于在盲點;在剛開始閱讀文章時設疑,以問題啟動閱讀,設置懸念,可以調動學生的預測思維;在閱讀文章結尾時設疑,續寫文章,拓展文章內涵,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2.著眼于文章的意境
一些故事性的文章有它獨特的意境和意味。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品味作品的語言風格,賞析作品的語言特色,進而品味感悟的性格或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態度。
四、結語
初中閱讀課教學中應該重視問題誘思策略,它在閱讀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通過精妙的問題設置既可以創造師生交流與互動的課堂氛圍,把學生注意力集中閱讀的文章上,同時也可以檢測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與掌握;更重要的是,閱讀課中的問題誘思策略會引發學生思考、討論、理解和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閱讀中讀有所思、讀有所樂。
【參考文獻】
[1]黃遠振,蘭春壽.2015.初中英語深層閱讀教學模式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5年第2期: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