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紀鋒
【摘 要】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好思想品德課,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堂內容有興趣,才能更好地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關鍵詞】生活;思想品德;興趣;思悟;熱情
思想品德課是初中的一門重要課程,思想品德教學可以教育、啟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多年來,“乏味”、“枯燥”、“脫離實際”等標簽一直貼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在臺上唱獨角戲,學生在臺下做沉默的羔羊,這樣的情景常常讓思想品德處于尷尬的境地。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好思想品德課,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教學目的,使生活融入課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嘗試加入了更多的生活案例,讓課堂博采生活之精華,讓生活融入課堂的理論世界。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課堂內容有興趣,才能更好地將書本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教材給予我們的只是一個話題,生活才是學生的真實世界”。每個人最關注、最熟悉的是自己每天經歷的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只要你細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處處是課堂。從生活中選取情境,設置探尋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思考、辨析、提升、回歸,做到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基于生活的感受而又不拘于生活的細節,是讓課堂生活化的一個根本著陸點。為此,平時的教學應充分注意到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有機地提煉,進而深加工,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起他們的注意、思考和感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采用模擬生活情景的教學方式,通過設計一些真實的情景,把現實生活通過課堂教學展示出來,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如在學習八年級《依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這一課時,設置如下情境:一名中學生到商場買筆,在行使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時,與營業員發生爭吵(雙方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其他人員的出現使問題得到合理的解決(當然其中有曲折)。營業員、保安、營業部經理、中學生、記者、消協負責人這6個角色分別由6位同學擔任。學生的表演雖然和專業演員的水平相差懸殊,但會讓他們很自然地理解所學內容。
創設生活情境,將真實生活中的“活”水引入課堂,縮短了課堂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距離,學生的情感被真實的生活情境點燃,更易達到感情上的共鳴,實現啟智明理的育人效果。
二、挖掘生活資源,引領學生去思悟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課堂應敞開胸襟,把生活擁入自己的懷抱。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本著探究的目的結合生活,選取社會生活中有價值、有意義的事物或人物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以賦予教材生活氣息和活力。換言之,就是要善于將書本外、課堂外正在發生的鮮活生活引入課堂,從正在發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中尋找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建構正確的思想觀和道德觀。
在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樹立科學發展觀》這課有關環境問題的教學中,我將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列舉了周邊學生都熟知的事例:我們村以前有條小河清澈見底,小時候常在那里捉魚,后來我們鎮引進了陶瓷城,現在河水現在變成了污水。還有的同學說,現在中國有很多的癌癥村,為什么這么多的癌癥,工廠只顧掙錢,排放出大量的廢水廢氣,污染了人們的生活環境,所以,人們自己引來了“癌癥”這個魔鬼。設置探究問題,讓學生根據自己身邊的所見,生活的所聞,去思考、辨析,而后升華,最終達到回歸課本的目的。
三、關注社會熱點,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時代感很強的學科,脫離時代的思想品德課注定是缺乏生機的,只會陷入空洞的說教。我們在講課中應將教材與社會的時政熱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關注時事熱點,克服傳統思想品德課課程資源單一的缺陷,把鮮活的時政知識融入到思想品德課堂中。“理論是灰色的,生命之樹常青。”理論本身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有些理論確實很難理解。如果政治教師再用抽象的政治理論和專業知識去教育學生,或是照本宣科,學生很快就會失去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因此,作為政治教師,既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又要善于學習黨和國家的基本的路線和方針政策,及時了解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并把時事政治熱點和課本的理論聯系起來。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真正貫徹理論聯系實際這一原則,使思想政治課教學富有時代氣息,使思想品德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認識社會巨變》這課時,先播放視頻《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對接》導入新課,展現祖國發展的最新成就,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拋磚引玉讓學生開展新聞播報,說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發生的巨變,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在真摯情感和強烈求知欲的驅動下,學生積極地思考,踴躍地回答,從差距到成就、到樹立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一堂課在不知不覺中就結束了。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而學生們的收獲不僅是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懂得報效祖國是中華兒女應盡的責任,認識到振興中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當代青年歷史使命。
“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陶行知的話語啟示我們教育離不開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教育更是絢爛多姿的。或許正如古人所言“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課堂的源頭活水就是生活,只有引入生活的“活”水,我們的課堂之“渠”方能清澈活泛,天光云影盡納其中,也許這才是美不勝收的初中思想品德課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思想品德課程標準》
[2]《新編思想政治(品德)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