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
摘要:對于邊遠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來說,降低對貨幣的依賴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在簡化建造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技術,也要積極改良傳統工法。開放性系統是“輕”的,針對的是現代技術的永固性和不可拆分性。開放性的前提是承認建筑不是一勞永選的事情,允許增補和修改,這是我們回頭看傳統鄉土建筑時應該學到的態度。
關鍵詞:謝英俊;鄉土建筑;永續建筑;合作社;骨架
中圖分類號:TU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2-0116-01
1.環境對鄉土建筑的影響
邵族位于臺灣的生態敏感帶,重建工作首先面臨的物理環境是復雜多樣而不是抽象的,臺灣所有的水源中央山脈都在此處,還有為數不少的野生動物需要保護。這不是表現圖能夠支撐的世外桃源的創作夢境,設計者需要把環境提供的各要素還原到最初的認知,做到真正與環境融合。
環境除了自然景觀,還包括生活。尊重當地的生活方式以及當地人對材料及建房的認知在此過程中非常重要。因為傳承下來的經驗經過了時間的篩選和增補具有相當的穩定性。比如設計采用的一些語匯——坡屋頂、底層架空等,是臺灣以及東南亞廣大地區適應氣候環境的普遍傳統建筑形式。
2.經濟對鄉土建筑的影響
簡單說,這里提到的經濟就是指沒有錢還要蓋房子。對于邊遠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來說,降低對貨幣的依賴成為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所謂非依賴性要從原材料開始。謝英俊對土木的選擇也是以此為起點的。當地的稻草、麥稈是免費的;取用的木材、竹、石等來自當地,幾乎只需要短距離的運費;輕鋼由專業市場購得,但由自己的加工廠進行建筑預組件加工,然后到具體的社區組織建造;之后,最為關鍵是實施建造的過程,這是支持整個營建體系存活的焦點。謝英俊通過合作社方式組織了一支由地方待業青年組成的施工隊。
這樣的機制需要被保護。但不是單靠口號和熱情來解決,必須建立自主的非依賴性營建體系才能使之平等地與主流抗衡,而不是被動妥協的簡化策略。
具體來講,這個體系包括:(1)材料加工與組裝自成體系;(2)降低對外貨幣交換;(3)使資源盡量保留區域內;(4)生產設備簡化,減少資本投入;(5)合作社(考慮參與的可能性)。
3.鄉土建筑實踐中的技術應用
在簡化建造過程中,要充分結合當地技術,也要積極改良傳統工法,例如設計竹墻時首先保留了當地人的傳統做法,即竹子劈成片,然后墻內外雙面密排連接成面,改良后的做法是墻的內外兩面竹與竹之間加入鋁箔絕緣層,再將三者扣在一起,可以防蚊蟲,又可以隔熱,顯然用現代材料克服了傳統缺陷。
簡化構法具體包括:(1)降低對高級工具的依賴性;(2)更多地暴露節點,讓連接的技藝變得清晰易懂易操作和更換;(3)降低工藝精度要求,減少出于精度的審美要求帶來的多余工藝;(4)利用天然能源,如第四章提出的利用太陽能、風能;(5)設計簡單裝置,如生態廁所設計尿糞分離裝置,改造空調中常配置的消音箱做消音裝置等。簡化在開始具體設計特別是實施過程中并無定式,且具有相當靈活的高度。
就操作層面而言,構造界面五原則為:(1)將機能及壽命不同的構造元素作分隔;(2)以平行組裝取代順序組裝;(3)保持構建獨立,避免相互穿越;(4)壽命較短的構件應提供可及性;(5)機枕性街頭取代化學性接頭。
下面就結構系統的各部分
3.1骨架。輕鋼骨架:輕鋼龍骨既輕且薄,剛度又很好,容易加工且運輸方便,是非常理想的現代建筑材料。在自主營建體系中對它的選擇也基于以上原因,它的易分性和剛度均勻等特點讓它完全符合“構造界面五原則”中的要求:輕鋼龍骨可作為獨立構建之間的鏈接及替換材料;輕鋼龍骨之間的連接可采用機械的螺栓連接而非化學的焊接;輕鋼龍骨的加工組裝可在不同時不同地完成。它的優秀性能廣受關注,我國建設部也在積極推廣這種結構體系。木骨架:我國對木構一直鐘愛,上至皇宮下至民居。在多樣的民居形式中,無論選擇何種維護材料,木骨架的建造原理基本相同,方法上也只有北方的抬梁式和南方的穿斗式之差異。這種工匠傳統雖然未能大規模地系統保護延續,但在鄉間,特別是少數民族的傳統聚落,遠離意識形態的束縛,還有散落的工匠零星地活躍著。竹骨架:當代人對竹子的興趣是從其表現效果開始的,那挺拔搖曳的身姿和輕柔的質感常常作為電影畫面來表達一種意境美學。如果竹子足夠粗、強度足夠高,就可以取代木頭作為主要骨架,而對于一般直徑的竹子,則可與輕鋼結合使用。其連接方式既可利用竹子傳統的綁接方式也可通過在空壁上打眼用螺栓連接。同樣為了加強結構強度,竹子的空腔內可被注入水泥,做法與輕鋼龍骨相同。
3.2填充及表皮。填充和表皮是相對于上述骨架系統而言的遮蔽系統,形成屋頂、墻體、地面。骨架提供了空間視覺和力學的限定,骨架間的填充或覆蓋物則除了起到輔助結構的作用外,還要減弱自然地變化振幅,發揮熱工效能(保溫、隔熱、防火、防雨的入侵)。
3.3實例分析。2005年印尼發生大規模海嘯以來,世界各地紛紛進行賑災活動。為流離失所的災民們重建家園成為其中的重點援助項目。謝英俊及其事務所也參與其中。下圖為印尼雅琪地區的住宅重建案例,這次的目的在于低造價(3000美元/棟),簡單易行(當地勞動力可掌握)。根據當地生活習慣,設計下層為浴廁部分,中層為家庭生活起居及祈禱空間,上層為臥室。底層架空的部分可利于今后擴展。設計采用了慣常的骨加皮的靈活構造策略,輕鋼龍骨中間加灌水泥加強結構,外墻采用竹編泥墻抹白灰,而內部隔墻直接采用竹皮編織墻。
4.總結
開放性系統是“輕”的,針對的是現代技術的永固性和不可拆分陛。開放性的前提是承認建筑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允許增補和修改,這是我們回頭看傳統鄉土建筑時應該學到的態度。謝英俊在他的實踐里發展了短暫建筑的理念,翻修和更替是正常的甚至是積極的建筑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