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京裕+++安紅玲
摘要:山東省沂水縣圍繞“就地就近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主題,切準、放大沂水優勢,做強“品質城鎮、旅游引領、工業支撐”,探索出一條適合沂水實際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關鍵詞:城鎮化建設;作法
近年來,山東省沂水縣圍繞“就地就近吸納農村轉移人口”的主題,摸準沂水優勢,做強“品質城鎮、旅游引領、工業支撐”,探索出一條適合沂水實際的新型城鎮化之路。
一、以品質城鎮為目標
憑借原行署駐地的規劃,沂水城鎮化建設鞏固三大優勢。
(一)縣城面積大。沂水縣城是城關、許家湖、龍家圈和開發區4個鎮(區)的駐地,沂河穿城而過,城區有3條主要河流匯聚,城區水域面積18平方公里,相當于3個西湖,被譽為“山區水城”。依托這一優勢,沂水縣按照“城區北上、工業南下、跨河發展”的思路,搞好新型城鎮化的規劃、建設。在城北建設居住新區、行政中心,引沂河水流經新區,可乘船游覽、休閑,增添了生機和活力。發揮城南靠近高速公路口、火車站的優勢,在城南建成機械電子、精細化工園區和物流園區。
(二)特色鄉鎮多。有國家、省級中心鎮和重點發展鎮9個,國家級旅游特色鎮兩個。人口超過5萬人的有12個鄉鎮,14個鄉鎮駐地位于省級公路干道,5個鄉鎮有高速公路口,兩處火車站分別建在四十里堡鎮、黃山鋪鎮。18個鄉鎮都各具特色。鄉鎮都結合舊村改造、鎮駐地建設提升、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積極引導農民就地就近辦企業、搞經營,實現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村增收能力。從2010年至今,通過鎮駐地改造提升,轉移勞動力3.2萬人。
(三)配套設施全。縣城有東皋、沂河等10大公園和文體廣場,1處封閉式公共體育場,銀座等大型超市、市場13處,浦發銀行、民生銀行等金融機構57家,三甲醫院1處。鄉鎮駐地全部實現提升改造,建設有文體等設施,通公交車,通天然氣,建成垃圾中轉站19處,鄉鎮污水處理站15處、社區污水處理設施36處,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
二、以旅游引領為動力
目前,沂水縣旅游形成溶洞、山水、古典三大優勢,具有主要景區多、特色景點廣、經營機制活三大特點,旅游綜合實力躍居全省縣級前列。
(一)主要景點多。沂水縣非常注重景點建設、提升和申報工作,建成開放的A級景區(點)28處,其中4A級景區6處,3A級景區9處。全縣經典景區包括地下溶洞3處、山嶺崮貌4處、水庫河流3處、文化古跡3處、田園風光5處。在3A景區靈泉山上,建有江北最長的懸崖棧道,中共山東分局(省委)舊址、孟良崮戰役陳毅指揮所、1893年德國傳教士建造的德式天主教堂,均成為省市重要的教育基地。
(二)特色景點廣。全縣景點分布廣,覆蓋全部18個鄉鎮,建成3A級以上景區的鄉鎮有8個。沒有3A景區的鄉鎮,重點發展觀光農業、休閑旅游。大小山頭嶺頭3794個,其中超過500米高度的318個,著名的沂蒙72崮中有47個坐落沂水,形成壯麗的岱崮風貌,沂山等三處天然林場已成為休閑旅游地。有沂河、沭河、浯河等大小河流622條,素有“百庫千塘”之稱。鄉鎮適應現代旅游趨勢,做好山、水文章,兩個鎮被評為中國美麗鄉村,12個村被評為省級傳統村落和最美鄉村,發展現代農業、花卉園、觀光園、采摘園34處,農家樂669家。
(三)經營機制活。包括6個4A級景區在內,不論是大型景區景點,還是微小旅游項目,都是民營,產權、經營權非常明晰,充分發揮民營信息靈、決策快、投資省、措施實、制度嚴、效率高等特點。2016年,接待游客9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90億元,其中門票收入2.2億元。
三、以工業體系為支撐
沂水縣以縣經濟開發區(省級重點開發區)、沂水(青島)保稅區為依托,形成“機械電子、精細化工、高檔食品、礦產加工”四大工業體系。
(一)基礎條件好。沂水是原行署駐地,建立了較好的工業基礎,涉及紡織、機械、煙草、食品、化工、軍工等門類,通過企業改制、技術改造,煥發了新的活力。擴大工業園區建設,工業園規劃面積260平方公里,由廬山、濱河等5個片區組成,累計落戶企業306家,2016年實現產值230億元,上繳稅收12億元,企業用工6萬人。培育支柱企業,成立全省第一家縣級生產力中心,與56家大學和技術研究院合作,建立博士流動站3處、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12處,獲國家專利2144項,通過引進技術、人才,不斷壯大企業規模,增強產品競爭力,提高盈利水平。全縣規模以上工業411家,其中大型企業35家,大型企業實現產值、上繳稅收分別占全部工業企業的60%、65%。
(二)投資潛力大。省內的青島、濟南等城市,將沂水作為投資首選地、產業轉移區。青島保稅區在沂水設立功能區,規劃萬畝保稅區,重點發展高端電子和汽車零部件。東營、濱州等地的石油化工企業,向沂水化工園區轉移,成為全縣的新產業,累計落戶化工企業103家,其中青沂山石化、永豐輪胎等年產值超過50億元。同時,服務業得到快速發展,銀座商場、麥當勞等進駐沂水,浦發、民生、中銀福登等15家商業銀行在沂水設立分行,沂水成為山東省首批8個金融改革試點縣之一。
(三)招商活力強。合理設計招商引資的利益分配機制,變1個積極性為1+18個積極性,即變縣(招商局、開發區)1個積極性,為縣和18個鄉鎮的多個積極性。為了讓各鄉鎮招商引資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出臺兩條措施:各鄉鎮招商項目均可在縣城駐地和工業園區落地,工業園成為共同的平臺;招商項目實現的財政收入,由招商鄉鎮按比例分享,具體分享比例為招商鄉鎮40%、落地鄉鎮40%、縣直20%,以此激發各鄉鎮招商活力。2010年以來,累計招商項目、技改項目426個,到位資金312億元,其中92%是鄉鎮引進的。
(作者單位:山東省沂水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