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林
摘 要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根本,近些年我國對農業的發展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改革,農業產業化是我國當今的發展趨勢,要有效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必須有效地解決我國目前面臨的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此,論述土地經營權流轉與農業產業化經營,希望對我國農業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 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業產業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F301;F320.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42
我國的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重視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問題。由于我國城市化的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選擇到城市尋找收入的來源,為了防止土地荒蕪,他們將本來承包的土地轉讓給了相關機構,機構集中管理和經營所承包的土地,農民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這樣的方式就是土地經營權流轉[1],它有助于我國一些地區的農業經營轉化為集約化經營,更能有效地提高生產率,雖然這種方式在很多地區實施,也見到了成效,但還有一部分地區并未實施,這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1 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分析
隨著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于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進行了改革和完善,在實際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具有一定的成效,并且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土地流轉的實施目前仍處于試點改革的階段,并不是所有的地區都適用于這種流轉方式,通過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推行,發現土地流轉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第一,實施的早期,一些地區的農民不再耕種土地,而且將土地進行流轉,但一般都是私下流轉。第二,我國市場的不斷轉型給農業帶來巨大的影響,首先就是糧食價格的下跌,很多農民由于耕種后的收益太少,選擇放棄農耕[2]。第三,隨著城市化的轉型,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到城市打工,不再農耕,導致土地無人問津,從而造成大量的荒地無人管理,另外,隨著農耕給農民帶來的收入越來越低,每年不同地區出現荒地的增加,這對于我國農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2 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條件
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土地經營權流轉出現的成果不同,有些地區能夠全面開展土地流轉,有的地區卻無法開展,造成荒地劇增,因此需要探討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條件。
對于我國的土地進行反租或倒包,這是兩個矛盾的結果,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農耕的土地比較分散,我國大部分的耕地并不是連成片的,這與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出現了矛盾。第二,我國農民大量地向城市遷移,從而造成土地撂荒。這兩個問題的出現給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土地集中和土地供給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有些地區實行了土地流轉,并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這是有一定的條件的,如一些地區的農民脫離農耕是因為村鎮的創新制度,以誘致性制度變遷為原則,讓農民在本鄉開展工業工作,從而對土地進行流轉,這就使得農民雖然離開了農耕,但并沒有離鄉,實行土地流轉的成效很顯著,但有的地區實行土地流轉后出現了一些問題,有些地區農戶選擇離開農耕,是大規模的離鄉,在外遷時,離開了農耕,也離開了家鄉,放棄了土地和戶籍,造成大量土地的撂荒,沒有相關的專業人才耕種,從而對農業產業化經營造成極大的影響。
有些地區采用了反租倒包的模式,有效地提高土地的生產效率和經營者的效益,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經營土地產業。另外,由于很多地區的農民不再農耕,形成了土地供給的形式,這樣的形式是屬于良性循環。
分析上述的問題可知,想要土地流轉,避免出現大量土地撂荒的現象,實行土地流轉的地區必須有足夠的資金和專業人才,才能讓農業產業化經營得到有效的實現。如果在實行土地流轉時,出現了大量土地的撂荒,會對我國農業經營效益會造成巨大的損害,所以,政府應創新政策和制度,從而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土地實現集約化,提高農業的收益,讓土地流轉成功[3]。在農業產業化的改革過程中,政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具體作用有以下幾點。第一,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創新意識,農業產業化的核心就是創新組織和制度,引導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主要因素與政府組織的中介組織有著直接的關系。第二,對于本地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本地的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優惠政策實行招商引資,讓外地的商人投資本地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鼓勵外出的農民回到自己的家鄉創業,達到創新的目的。
3 土地市場化不等于私有化
農業影響著我國國民經濟,土地是農業的主要生產來源,但我國農業的不斷改革,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并不代表私有化的轉型,雖然有的地區實行了土地經營權流轉,最終的效果較好,但在試點的過程中發現土地經營權流轉還是存在一定問題。我國的農業發展需要一個漫長的探索時期,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有著推動和促進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從根本意義上來說,農業集約化的形成,更好地提供了資金和人才,但是這兩點對于其他一些地區較為匱乏,所以,就造成土地經營權流轉在不同地區的實現效果不一樣。
很多人非常認同土地個人私有,土地產權結構中,阻礙我國農業集約化經營的主要因素是所有權和經營權的不統一,但這樣的觀點不能在某種意義上證實,因為土地私有化并不是那么簡單,它的成本非常高,我國并沒有制定完善的相關結構政策,也不具備權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土地的價值也在不斷上漲,越來越多的人想將土地變為自己的私有,然而,農民對于土地私有化的觀念卻沒有太多的熱情。從不同地區分析,我國的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想要實現集約化經營的主要因素是資金和人才,而不是產權的問題,另外,即使我國真正的想將土地實現私有化,也很難實現農業集約化經營。
4 土地經營權流轉中存在的問題
4.1 土地流轉操作流程不規范
我國目前很多地區在實行土地流轉的過程中,農戶和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沒有簽訂書面合同,還是以口頭協議為準,這種租賃和轉包都是私下流轉,并沒有按照土地流轉的相關操作手續進行,由于沒有按照相關的規定維護雙方義務關系和權利,從而造成土地糾紛現象頻繁發生。
4.2 部分農戶對土地流轉興趣不大
目前,很多農戶不愿意進行土地流轉,原因有很多,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第一,社會經濟的發展使我國的農業也受到極大影響,政府的優惠政策減免了很多農業稅,糧食價格的不斷提高,無疑讓農戶不想放棄土地經營權;第二,大多數農戶對于土地抱有保障的態度,目前很多地區面臨土地缺乏的現象,更使農戶對土地抱有增值的想法,所以,很多農戶不愿意放棄土地。
4.3 土地流轉信息渠道閉塞
我國目前并沒有建立一個土地流轉的相關管理部門,所以,農民不能及時地了解農村的土地供需信息,另外,由于中介組織的不健全,最終造成供需雙方信息不通暢,從而影響土地流轉的開展。
5 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對策
5.1 土地流轉中介組織服務作用的強化
土地流轉相關的政府部門必須制定規范的制度,對于土地流轉應以自愿、平等為原則,不能強迫農戶流轉土地,從而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另外,應及時地宣傳土地流轉的最新信息,讓供需雙方能夠及時了解土地流轉的最新動態,更利于工作的開展。
5.2 農村勞動力向非農轉移的加強
政府部門應根據當地的相關情況,發展非農產業,尤其運用資源優勢,讓農戶實現“離農不離鄉”的目的。
5.3 土地流轉規范管理的強化
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必須保證供需雙方的合法權益和義務關系,應制定相關的規范管理制度,加強土地流轉的合同簽訂行為,從而避免土地糾紛現象的發生。
6 結語
農業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土地流轉對于我國現代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有著促進的作用,有效地解決土地流轉的問題,才更利于我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這也是我國必須要重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交易市場運行規范(試行)[Z].2016-06-29.
[2]許建波.淺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現狀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4(22):21-22.
[3]談靜波.我國城鎮化進程中土地經營權流轉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12):13-15.
[4]尹紅.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問題研究[J].吉林農業,2015(4):82.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