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斌
摘 要 隨著我國蔬菜產量的提升,華寧縣的蔬菜產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開始擴大生產規模,蔬菜產業結構競爭越來越激烈,已成為華寧縣的重要產業支柱,給農民帶來了較大的經濟收入。農民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華寧縣的蔬菜產業發展;盡管發展較為迅速,但從長遠角度看,華寧縣蔬菜產生結構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待進一步改善。基于此,根據實踐研究經驗,分析華寧縣蔬菜產業結構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 蔬菜;產業結構;誤區;對策;華寧縣
中圖分類號:F326.1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50
華寧縣屬于典型的山區農業縣,適宜發展農林牧業。新中國成立后,華寧縣開始調整農村生產關系,放寬政策以推動農業、牧業發展,并將重心放在無公害蔬菜結構調整上,深入研究培養。至2008年,華寧縣開辟了蔬菜結構調整的新篇章,無公害產地認證近1.9萬hm2,同時在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種植技術的提升,品種多樣化培育,逐漸走向更高的發展領域。
1 華寧縣蔬菜產業結構調整中的誤區
1.1 產業結構程度較低
現階段,華寧縣蔬菜在生產加工、流通上較為落后,在產業規模上沒有形成完整的結構鏈。華寧縣市場范圍狹小,蔬菜交易有限,主要以外銷為主,但該模式增加了運輸成本。此外,華寧縣的專業檢測、數據信息獲取較慢,在加工、運輸、服務上存在不足[1]。雖然華寧縣主要發展蔬菜產業,但缺少大型企業帶動,在市場環境中只是供應粗產品,缺少產品價值的體現;在蔬菜媒介組織上沒有形成完整的組織鏈條。多種原因造成華寧縣蔬菜產業結構難以突破現有局面。
1.2 規模程度較低
華寧縣在蔬菜生產上多數以分散生產為主導,個體方式進入市場;在蔬菜生產過程中缺少詳細的設計,不同的農戶生產水平不同,進而造成蔬菜產品質量不一,在這種模式下,想要實行統一生產加工模式具有一定的難度[2]。
1.3 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設施不足
華寧縣由于自身條件限制,在水利項目發展上較低、基礎設施不完善;技術水平上較低進而造成服務上的缺失;蔬菜品種的宣傳力度較小,并且宣傳工作缺少計劃性。傳統的蔬菜種植品種較多,進而造成新型蔬菜產品研究比例較低,在其培養方法上多數采取傳統的培養方法,缺少精細化的管理,進而造成蔬菜產品質量不一;在機械化育苗技術上,華寧縣正處于發展階段,起步較晚;在蔬菜生長過程中部分地區,為了確保蔬菜產量、防止病蟲害破壞,需要依靠于化學農藥的作用;但病蟲害問題依然嚴重,使蔬菜一直沒有獲得較高的收成[3]。
1.4 農戶思想意識較低
2010年人口普查中,華寧縣大專以上學歷在9 000人左右,高中學歷有約18 000人,初中文化程度60 000余人,小學文化有10357人。多數農戶普遍綜合素質較低、缺乏市場意識,甚至對市場體制不熟悉。缺少思想意識、質量認知、安全須知等常識,進而造成蔬菜品種推廣受到制約。
1.5 缺少信息服務
華寧縣在信息服務體制上不完善。主要表現為:市場流通落后;信息接收不及時,在蔬菜收購服務中缺少完善的信息服務;宣傳形式簡單、信息流通途徑狹窄,進而導致蔬菜產品剩余。
2 華寧縣蔬菜產業結構調整的對策
目前。華寧縣在市場發展中主要以蔬菜為主,進而實現農戶經濟收入的增加,穩定區域經濟發展。因此,在進行蔬菜產業結構調整上,第一,要推動現代化發展技術;第二,從蔬菜的加工生產-銷售形成完整的結構模式,全面促進地區文化建設、走專業化、規范化道路;第三,加大無公害蔬菜宣傳。筆者將其分為以下幾點。
2.1 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民眾生產意識
想要擴大無公害蔬菜產品生產,首先要擴大宣傳,提升農戶的生產意識,將無公害生產理念深入每一個農戶思想中。其宣傳方式可以是多種形式,如電視媒體、廣播報紙等,大力宣傳無公害蔬菜培養的積極效果和產生的經濟效益,引導農戶充分認識到無公害蔬菜的益處。同時,市場體制下嚴格檢測無公害蔬菜產品,提升農戶的無公害認知,使農戶主動投入到無公害生產中[4]。
2.2 培育蔬菜新品種
華寧縣要進一步研究新品種培育上,研究培育新品種并創建實驗示范基地,創建大型蔬菜研究基地;在無公害產品、產量上有待進一步分析,根據不同的蔬菜品種、所需養分、環境溫度等不同,研究出適合不同品種蔬菜生產的培育方法。提升蔬菜培育技術水平,確保蔬菜產量。
2.3 科學規范化設計、專業化加工
蔬菜自身成本不會產生大量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產生需要依靠大規模的產業模式實現規范化生產,在確保規模效益的狀態下,不僅能夠加快市場流通,同時還可推動生產加工。因此,需要將蔬菜結構產業規范化生產作為重要發展目標,進而實現經濟效益的提升。根據蔬菜產品的不同滿足不同的生產模式,秉承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規范設計的原則創建集約化程度高、涉及范圍廣的蔬菜生產基地。鄉鎮充分發揮資源特點,培育屬于自己鄉鎮特色的蔬菜品種。
努力打造成為一鄉一品、多鄉一項、標準化生產的創新型發展模式。將市場作為發展目標、將經濟效益作為關鍵,充分利用華寧縣獨有的無公害蔬菜特點,使蔬菜培養更為專業化、集成化、開創市場發展的新篇章,進而走向國家化流通領域。此外,在適季種植的基礎上,培養反季節蔬菜種植,進而實現市場蔬菜的需求。
2.4 增加蔬菜科學成分
在種植蔬菜前選擇蔬菜品種,選擇優質的蔬菜種子,積極主動融入新技術。當地農業單位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引進當下最為流行的蔬菜新品種,跟上現代化發展部分,創建品種示范基地[5]。對現有的大棚種植方法,進行方法創新、研究地膜覆蓋技術,進而培養出具有一定科技成分的蔬菜新品種,同時發展創新型材料、創新型養料、創新型農藥,全方面確保蔬菜的無公害、確保蔬菜產量、質量。另一方面,建立屬于自己的品牌蔬菜,充分品牌的力量,擴大影響力。
2.5 病蟲害防治
只有確保蔬菜的健康,才能確保蔬菜的產量要求。在蔬菜生長過程中,給予蔬菜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農藥具有一定的有害成分,應盡量避免使用農藥。第一,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做好農藥處理工作,相關監測部分做好土壤監測,為農戶推薦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第二,建立監測制度,在蔬菜流通市場前對蔬菜進行檢測,確保進入市場的蔬菜全部是無公害、健康的;對農戶進行動態管理,不定時抽檢蔬菜。第三,盡量采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減少農藥使用量。
3 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飲食上也有了較高的要求。華寧縣作為蔬菜主導型產業縣,需要為人民提供全綠色、無公害的蔬菜產品,并且確保蔬菜產量,以滿足市場需求。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提升,華寧縣在蔬菜產業結構上的不足將會隨著技術的提升得到解決,進而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都南香,王學輝,周莉.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21):303-304.
[2]羅兆昌,張春帆,羅志敏,等.華寧縣高原特色農業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云南農業科技,2016(2):55-58.
[3]王平,陳友斌,張春華.江蘇省高郵市蔬菜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園藝與種苗,2016(3):66-68.
[4]朱承亮.新常態下農業結構調整:現狀問題、政策誤區與對策建議——以甘肅省M鎮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66-72.
[5]杜娜,趙志忠,趙從舉,等.基于農業產業結構演變的海南熱帶高效農業基地建設研究——以海南儋州市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5(16):162-167.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