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秋
摘 要 在豬養殖過程中,豬藍耳病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病癥,其特點是傳染性較強、起病較急等,使豬的生長受到一定的抑制,進而導致豬的安全性及其質量受到很大的危害,最終造成豬飼養戶的經濟損失。基于此,結合豬藍耳病病癥的表現簡要闡述豬藍耳病,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實施預防工作,并且提出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法對病豬進行有效的治療,希望能有效地控制豬藍耳病的傳播,確保豬只生長的安全性與健康性。
關鍵詞 豬藍耳病;預防措施;治療方法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54
豬藍耳病屬于豬只養殖過程中的一種感染病菌,非常普遍,其患病率通常較高,病癥具有較高的復雜性,導致較難以控制,其發病較快的特點也易導致病豬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造成病豬死亡的情況;即使治療的時機把握得當,該疾病的治療工作也很難實現其有效性,對癥治療的準確性很難把控[1]。因此,必須明確有效防治豬藍耳病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分析豬藍耳病的不同患豬,并采取針對性的預防措施與治療方法,做好豬只的日常管理工作,更好地降低豬只的發病率,結合預防工作與治療工作同時進行,確保豬只生長的安全性與健康性。
1 豬藍耳病病癥的表現
對于不同的病豬而言,其病癥表現存在一定差異性,例如,被該病菌感染的母豬的體溫可以達到約40℃的高溫,表現出呼吸急促、呼吸障礙、精神不佳以及食欲不振的癥狀,當母豬處于妊娠期時,這些病癥將會嚴重危害到其生產的安全性,易導致流產現象或者早產現象的發生,嚴重損害飼養員養豬的經濟效益[2]。被該病菌感染的豬仔會出現后肢無知覺、呼吸困難以及肌肉萎縮的情況等,其皮膚會出現斑點,肺部也會產生炎癥。
2 豬藍耳病的預防工作
2.1 加強對豬只的日常管理工作
對豬藍耳病的預防工作來說,加強對豬只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作用,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與廣泛的關注。應采取具體、有針對性的有效措施來實施豬藍耳病的預防工作。
首先,要做好豬只的引種工作。在豬只引種前,飼養員要實地考察引種的豬場,詳細了解該豬場豬只的病疫情況,再通過檢測血清的方式檢查被選為引進豬的豬只,確定它們是否攜帶有這種病菌及其攜帶病菌的情況等。如果豬只血清檢測的結果顯示為陰性,該豬只就是具有較高安全性的豬只,可以直接帶回養殖場;如果豬只血清檢測的結果為陽性,則說明該豬只攜帶有相關病菌,不可以作為引進的豬只或帶回養殖場。對于檢測結果是陰性的豬只,帶回養殖場后,相關飼養員還要將其隔離飼養25~60 d,直到確定其不存在相關病疫,即安全性較高的時候再放到豬群中混合飼養[3]。
其次,嚴格控制豬群的飼養密度。高密度的飼養易導致豬只患病,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相關飼養員要根據豬只生長的環境和生長的情況,嚴格地控制豬群的飼養密度,確保其飼養密度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同時還要科學合理地選擇飼料,保障豬只的良好進食,最終實現對疾病發生率的有效控制。
最后,定期地消毒飼養場。如果豬養殖場的環境不好,消毒處理工作不到位,將會導致豬只患病[4],因此,為了防止飼養場里細菌的滋生進而引起豬只患病的情況,豬只飼養員應做好對飼養場的消毒處理工作以及清潔工作等,并且要定期地施行,使豬只飼養場具有更加干凈、衛生的養殖環境。
2.2 盡可能做好豬群流動量的控制工作
豬藍耳病屬于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會隨著患病豬只的流動情況而形成或傳播,進而導致其他健康豬被傳染而患病,增加豬藍耳病發病率。因此,在養殖豬的過程中,相關飼養員應盡可能地做好豬群流動量的控制工作,減少其流動,尤其是在豬藍耳病發病高峰期,相關養殖戶應停止出售豬只的活動以及購入豬只的活動等。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外來人員進入豬舍也是防止豬只受到豬藍耳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相關飼養員應給予高度的重視與廣泛的關注,盡可能地防止外來人員進入豬舍里面,使豬藍耳病病菌傳播的情況能夠得到有效控制。
3 豬藍耳病的治療工作
要想確保病豬的身體健康與正常生長,相關飼養員必須根據患有豬藍耳病的患豬表現出的各種病癥分析其患病情況,確保治療工作的對癥性,并且還要根據患豬病情的嚴重程度,做好治療措施的選擇工作,確保相關治療措施選用的科學性、合理性與安全性等,使病豬的治療效果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首先,治療患病的母豬時,相關飼養員應先使用500~1 000 mL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其產道,接著再使用500 mL的蒸餾水將其產道洗干凈[5];通過注射藥物的方式,向母豬的體內注射800萬U的青霉素,在母豬的皮下部位注射40IU的腦垂體后葉素,使患病母豬的病情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并及時治愈,盡可能地不讓其病情影響到其生產情況等。其次,在治療患有豬藍耳病的豬仔時,要結合主要的治療手段,做好對癥用藥及電解質等的補充工作。如果患有豬藍耳病的豬仔是已經斷奶的豬仔,那么相關飼養員就要采取疫苗接種的手段來防治其疾病。在接種疫苗時,最為常用的疫苗之一就是金泰妙疫苗。同時,相關飼養員還需要在飼料中加入20 mg/kg的冀中無敵與100 mg/kg的金泰秒,確保其疾病防治工作的全面性。此外,如果患有豬藍耳病的豬只在表現出豬藍耳病病癥的同時伴隨著高熱的病癥,那么相關飼養員就要對其實施解熱治療,使用中藥解百熱、頭孢噻呋鈉治療等,并且通過注射藥物的方式,對病豬的體內注射適量的核糖核酸,每次的治療需要的間隔時間為2 d,治療4~5次,最終在治療豬藍耳病的基礎上使病豬的高熱癥狀能夠得到有效緩解。
4 結語
對于豬藍耳病,首先要明確其各種病癥的表現,并采取有效的預防辦法以及治療措施進行有效的防治,如加強對豬只的日常管理工作、盡可能地做好豬群流動量的控制工作等。使其對癥治療的效果能夠達到最佳,使病豬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健康,進而控制病豬的死亡率,避免養殖戶養豬經濟利益的不必要損失。
參考文獻
[1]王斌,張智鵬,范陸等.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的綜合防制[J].中國畜牧獸醫,2008,35(11):137-140.
[2]崔紹豐,劉建權.豬藍耳病的預防與有效治療建議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248.
[3]張洪波.規模化豬場中豬藍耳病預防與治療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16):63,110.
[4]楊林麗,夏紅波.豬藍耳病的診斷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6(1):32-32,33.
[5]徐明東.豬藍耳病的預防及治療措施淺析[J].湖北畜牧獸醫,2014(11):34-34,35.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