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德
摘 要 從飼養環境、細菌性感染、豬免疫力、飼養管理、免疫接種和飼養飼料感染探討豬腹瀉原因,根據原因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希望能為養殖戶提供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 豬腹瀉;疾病防治;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33.058
腹瀉屬于腸胃疾病,豬腹瀉是養殖戶需要面臨的最為常見的養殖問題[1]。雖然近幾年我國的養殖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在畜牧養殖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問題,特別是需要預防豬腹瀉。在養豬業中,豬因為年齡小,抵抗力和免疫力十分弱,十分易出現腹瀉問題[1]。豬腹瀉不僅影響著豬的生長速度,還會影響豬的肉質。如果豬出現了嚴重腹瀉,可能會引起豬死亡,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1 豬腹瀉的原因
1.1 飼養環境
以生理發展的角度切入,養殖戶中很多出現腹瀉的豬均為豬仔,因為豬仔本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較弱,且豬仔對生活環境十分敏感,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加上很多的養殖場飼養設備較為欠缺,糞便處理系統和通風系統的不完善,致使養殖場出現有毒氣體,在這種環境下豬易因飼養環境而感染疾病。
1.2 飼養飼料
大多數養殖場在喂養的過程中,為了促使豬的快速成長,會選用加工飼料。但因為豬的消化系統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豬的消化系統容量小,腸胃所分泌的胃蛋白酶和唾液酶十分少,豬食用加工飼料后難以消化,無法獲取營養物質,因此出現腸胃疾病,導致豬腹瀉。
1.3 細菌性感染
細菌性感染的方式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外部感染,二是母豬傳染。很多的飼養場在母豬生產前沒有做好隔離、消毒措施,因此導致很多的母豬因為生產而感染上疾病。而母豬生產后,將自身所帶有的病毒傳染給了小豬仔,因此出現了豬腹瀉。而外部感染主要是指豬仔出生后所處的飼養環境存在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加上在潮濕的環境中這些細菌易繁殖,因此很多的豬會出現腹瀉。
1.4 豬免疫力
很多的母豬生產下豬仔后,因為沒有對母豬的乳頭進行清洗和消毒,豬仔在吃初乳時,因為乳頭帶有的細菌,而出現腹瀉。加上母豬的抗體因日齡的增長而降低,母乳中的抗體也在不斷下降,致使很多的豬仔吃初乳時因為抗體不足,免疫力下降而造成腹瀉[2]。有些豬因消化系統未發育完全,消化系統耐受力不佳,在食用冰冷的水和飼料后,會刺激腸胃黏膜出現消化性紊亂,導致腹瀉。
1.5 豬飼料
豬飼料中缺乏營養物質或微量元素,喂養了過多的碳水化合物,會造成營養性腹瀉。而有些豬日糧中,因為含有過多的銅、汞,會致使豬中毒。有些豬因食用了霉變的飼料,飼料因為霉菌素而引起中毒,造成了豬腹瀉。
1.6 管理原因
在養殖場中,有些豬的免疫系統未完全發育,對濕度、環境、伙伴、食物和閹割等十分敏感,致使出現應激反應。而養殖人員因為濫用抗生素,致使豬的腸道菌群失去平衡或引起藥物過敏等,會引起消化不良,最終導致腹瀉。
1.7 疾病因素
1.7.1 細菌性腹瀉
一是仔豬紅痢,又稱豬仔傳染性出血性腸炎,是由魏氏梭菌引起。該病癥主要常見于出生1~3d的豬仔,其病程較短,但死亡率卻高。而出生4~7 d的豬仔感染此病,病癥較輕,而出生7 d以上的豬仔很少患有該病癥。該病癥的主要特征包括:豬的糞便為紅色或紅褐色;有嘔吐現象;豬的腸黏膜出血或充血;淋巴結腫脹。
二是仔豬黃白痢,該病主要是大腸桿菌引起。出生7 d的豬仔糞便呈黃色,并會伴有腥臭味。如果3 d之后,并且得到及時的治療,豬的糞便會呈現白色或灰白色糊狀。通過解剖,可了解豬的腸道中有大量的黃色液體,并會出現炎癥。
三是仔豬副傷寒,該病癥由沙門氏菌感染引起,多見于2~3個月齡的仔豬。該病癥沒有明顯的季節特征,但是豬會出現體溫升高、便秘等,之后糞便惡臭,出現持續性腹瀉,豬仔日漸消瘦。
1.7.2 病毒性腹瀉
一是豬傳染性胃腸炎,這是冠狀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癥一般在春季和冬季發生,高峰期在每年的1月份和2月份。該病癥多見于各個年齡的豬,其死亡率高。病豬會出現水樣腹瀉并且伴有嘔吐,豬的糞便呈黃綠色或乳白色。
二是流行性腹瀉,這是也冠狀病毒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癥會出現水樣便、脫水和嘔吐,豬排除的糞便主要是以黃色為主,該病癥多見于冬季,并且不同年齡的豬均有可能感染,豬仔的感染率約為10%。
三是豬偽狂犬病,該病癥主要是偽狂犬病病毒而引起,最常見于初生仔豬、斷奶前后的仔豬。初生豬仔的糞便呈黃白,而斷奶前和斷奶后的仔豬糞便呈黃色水樣,死亡率高達100%。
1.7.3 寄生蟲性腹瀉
一是球蟲病,球蟲會在豬的體內以帶蟲的狀態寄生,但是無任何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對于7~10d的豬仔傷害較大。豬會出現水樣腹瀉,出現脫水、衰弱,豬的發育緩慢,有些豬會出現死亡。
二是線蟲病,它會寄生在消化道內的蛔蟲、類圓線蟲、毛尾線蟲或食道口線蟲等,會對豬仔造成侵害,造成豬仔腹瀉,在規?;B殖豬場或散養豬場中均有可能出現。
三是弓形蟲病,主要多見于夏季和秋季節,會呈現出地區性,在濕熱的季節多發,癥狀和豬瘟或者流感相似。
2 預防豬仔腹瀉的措施
2.1 加強豬仔飼養環境的管理
養殖場的飼養環境管理需要從母豬生產前就做好,在母豬生產的前60 d,需要隔離飼養,保障養殖場的干燥衛生,每周都需要進行兩次消毒。因待產的母豬體質較差,需要為母豬補充營養,飼料以高蛋白的飼料為主。在母豬生產的前3 d,消毒母豬的乳房和陰道,減少豬仔感染細菌的可能性。生產后,需要保持豬圈的溫度和濕度,減少豬仔受涼。大多數豬出現腹瀉的原因在于養殖場的飼養環境不佳、濕度過高,造成受涼導致腹瀉,因此需要注意豬仔的保溫問題[3]。
2.2 選擇合適的豬飼料
豬的飼養問題尤為關鍵,如果豬飼料選擇不當,則會影響豬的生長,造成豬免疫力和抵抗力不佳,造成豬感染上其他疾病,因此養殖人員需要選擇合適的豬飼料。因為豬仔消化系統不完善,在飼養小豬仔時需要補充營養物質,慢慢適應周圍環境。母乳中含有的免疫球蛋白能夠提升豬的免疫力,提高豬抵抗病毒的侵襲,因此在豬仔出生后的15 d內,以母乳喂養為主,之后再喂養飼料。豬仔出生20 d后,可以喂養飼料,讓豬仔慢慢適應飼料。大多數養殖場在喂養過程中,為了促使豬的快速成長,會選用加工飼料進行喂養。但因為豬的消化系統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在飼養的過程中,不能喂食過飽,因此選擇少食多餐,定時喂養。
2.3 細菌性感染解決措施
大多數豬仔出現腹瀉的原因是產后感染,因此養殖人員需要注重環境的管理和預防工作。不僅僅需要控制好溫度和濕度,還需要消毒飼養空間、器皿以及豬仔本身。除此之外,養殖戶可以在飼料中加入適量的抗生素,并給豬仔接種疫苗。
3 結語
豬腹瀉不僅僅影響著豬的生長速度,還會影響著豬的肉質。如果豬出現了嚴重腹瀉,可能會引起豬死亡,造成養殖戶的經濟損失。本文主要從飼養環境、細菌性感染、豬免疫力、飼養管理、免疫接種以及飼養飼料感染這幾個方面探討,根據原因提出針對性的防治措施,這樣才有利于豬的生長。
參考文獻
[1]楊君勇.淺談規模養殖場仔豬腹瀉疾病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6,13(8):138-139.
[2]劉會芳,朱衛霞.對豬流行性腹瀉防控的幾點看法[J].北方牧業,2014,35(21):17.
[3]寧昆,楊德全,葛菲菲,等.卵黃抗體在防治仔豬腹瀉病中的應用[J].中國豬業,2013,8(10):43-44.
(責任編輯:劉昀)